
“如果你们预产期不是这周六,就去看这个演出,如果真的在周六,那就周天去。”这是美国洛杉矶一本电影杂志对这部号称西班牙最好的经典默剧打的宣传标语。一直想去看《安德鲁与多莉尼》,但因为各种原因,总是与它在各个城市完美错过,等待多年,终于在北京遇见了它在中国大陆的101场巡演,刚好和相爱的人一起。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安宁、放松,又充满智慧的体验,全剧没有一句台词,其中缓缓流淌的诗意和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肢体语言使它显得如此可爱、鲜活又极富一种月光才有的温馨、哀静。我愿意用我在以往的所有艺术评论中所用过的豪华的言辞去形容,但不能保证封锁将来的无限可能。故事简单但不简陋,两个相濡以沫的老人——一个是退休的大提琴乐手,一个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因为阿尔兹海默症的到访,平日里略显专横、霸道的作家开始重新发现记忆逐渐退化的妻子,细数他们曾经的岁月。奇迹没有发生,多莉尼终于走到了生命尽头,安德鲁扣上那把喑哑的大提琴转身告别,他们的儿子,似乎又和身边新的人开始了另一段生命的轮回。

许许多多溢美之词已经在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想大部分人关注或者这出戏本身最容易被察觉的便是这一点。然而看到中途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类似生病、失忆、陪伴在众多的戏剧影视作品中都很常见,《我脑海中的橡皮擦》、《被偷走的那五年》、《嗨!米克》、《恋恋笔记本》……打的都是温情牌,这一贯的路数却总是让观众持续买账,为什么呢?有人说因为平淡最为珍贵,我想说不是,平淡是生活常态,珍贵是不常得,倘若只有生活的平淡是不够的,舞台和荧幕同样需要不一样的“发现”——发现一直以来被忽视和被掩埋的,发现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这才是使一出戏熠熠生辉的奥秘。
要只是从“情深不语,至爱无声”的角度去理解这部戏,我认为总有些不太恰如其分之处。重新解构这个琐碎平淡的故事:天才女音乐家潇洒地背着大提琴接受人们的仰慕,落魄的文艺青年安德鲁在兴奋地等待偶像的签名,他相信能拉奏出如此绝妙乐章的美人也定能懂得他心中的旋律。果不其然,多莉尼无视他逼仄脏乱的寓所和不起眼的外表,对他的著作产生了狂热的兴趣。这不仅仅是肉体与肉体而是两个灵魂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难过的是,婚后的多莉尼迅速被粉丝抛弃和遗忘,安德鲁逐渐声名鹊起。为了全人类的智慧步入新的阶梯,她的牺牲简直不值一提。失落、悲伤、拉琴、被制止……多莉尼终于枯萎败落,成了喂养安德鲁的一抔尘泥。

《致D情书》节选
那是一个雪天。大雪过后的毛毛雨让你的头发愈发显得卷曲。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说我们 去跳舞吧。你说行,why not,你说,很简单的回答。我记得日子: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安德烈·高玆

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什么呢?一个人的忏悔和对于一段关系的反思——这么多年来我究竟在干什么呢?没有用力拥抱你、亲吻你,像年轻时把你捧在手心。我疯狂地伏在打字机前创作,沉溺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忘了你的存在,还有你那喑哑的大提琴。对于我蛮横地占用空间,你一再退让,隐忍,小心翼翼地拉动着大提琴不敢发出声响。你像一张发旧的老照片,如同你从来就不曾有过欢欣雀跃、充盈饱满的时刻。可我终于通过你的遗忘,才记起。我这才记起自己曾经爱着的那个热烈、勇敢、泼辣的女孩,威武地扛起一把大提琴,站在台上表演时光芒万丈。而那时候的我是谁呀,一个肮脏邋遢的不起眼的小作家,连追求你的底气都没有。可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颐指气使,不再好脾气?你又是什么时候不再弹琴?什么时候起,你从春天海边的一簇红樱桃变成了一顶秋天里的灰色贝雷帽。恍惚中我开始怀疑失忆的究竟是你还是我,还是在很久以前的某一天,我们都失忆了?亲爱的多莉尼,快回来再拉一支曲子吧!抚慰的不是别人,正是我无法安息的魂灵。

剧场的空气咸咸湿湿的,我不要自己的眼泪混在一处,而就算是哭,泪水也不会只是来自一份所谓的真实动人的爱情,而是为一颗孤独的星的湮灭:执拗地坚持对一件红毛衣喜爱了二三十年的多莉尼,沉默着不发出一点声音的多莉尼,悲伤的无人问津的多莉尼……究竟有谁懂得她内心的孤寂?我想这便是安德鲁的发现!满以为这出戏最大的悲哀是,早在戏开始之前,多莉尼就已经死去;最大的惊喜是,戏一开始,真正失忆的安德鲁便去找回记忆;最大的期待是,轻悄悄的剧场里多莉尼忘情地拉着提琴,但琴弓丝毫没有挨着琴弦发出声音。如此,我心中才会涌起更剧烈的冲动要上台揭开面具,撕开嘴角的封印,要去正视面具下自己的眼睛。
安德鲁终于重新认识了多莉尼,与此同时,或许他也重新认识了爱。有人说:“爱情,是透过对方理解生命的本质,是透过和对方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本质,是经彼此而生,又为彼此而生。”我坚持认为,导演采用面具也好,让安德鲁不像现实中的安德烈一样殉情也罢,或者加入了下一辈人出奇相似的命运,都是在极力地创造一种陌生化的间离感,力图让观众席的我们从故事中跳脱出来,去充分调动自我想象,帮助完成这出戏的精髓:再认识,爱与生命本质。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导演本人似乎并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回答得过于着急,于是竟然得到大部分人的赞赏——这恐怕是真理绝不会显现的迹象之一。真正的艺术不会是四平八稳的平庸,甚至总是和喧嚣、热闹无缘。过分点来讲,人们谓之“平淡是真”的生活在这出戏里,我所读解到的只是失败。
两人从一个平等的视角出发,多莉尼本来是站在橡树身旁的一株木棉,却甘愿堕为尘泥,安德鲁则顺势无情碾压,贪婪地汲取了对方的光和热,整整五十多年,我们谓之为“平淡”的五十多年,他们竟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这种局面。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台上的安德鲁通过生离死别的代价仿佛有感,而台下的我们却假惺惺地掉了几滴泪说着,看啊,生活的本质就是如此。常态确实如此,但本质绝对不止。艺术、舞台应该在表现生活的真实之上去挖掘更多的理想的真实,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关系的探索,而不只是展现。
倘若有机会自己操刀改编,我希望用一定的笔墨去展现当安德鲁和儿子都不在身边的时候多莉尼的心理状态。这时候的她兴许与年轻时候的自己和被其他社会关系绑架的多莉尼存在反差,她只是她自己。而恰恰当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时候才是默剧最应该发生的时候,也将是最有诗意的时候。说句题外话,默剧难道只是取消语言吗?不对。如果观看一出默剧,观众全程都可以脑补发生在演员之间的台词,证明它的传达确实完全没有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并没有缺席。我期待看到一出真正的默剧,它连想象性的语言都不再依赖,而用一种超越语言的方式去言说难以言说的痛。多莉尼——每一个孤独的个体的内心都有,可是这一点被轻飘飘地一带而过,不可不谓之遗憾。
当我写下这些,观众在看安德鲁的故事时,我坐在黑暗中看着他们,猜想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紧接着,我突然反应过来,原来这出戏最大的成功和失败在于此。
安德鲁与多莉尼
Andre and Dorine
长沙站
时间:2018年9月7-8日
地点:湖南大剧院
票价:80/180/280/380/480/580
购票二维码
武汉站
时间:2018年9月11-12日
地点:武汉中南剧场
票价:50/100/180/280/380/480
购票二维码
观剧需知
1.演出过程中请您关闭手机,或调制静音;演出过程中请勿在场内使用手机拨打接听电话;在此我们也倡议大家,演出过程中请不要使用手机发微信、刷微博,因为手机屏幕的亮光会影响台上演员的表演,也会严重影响周围观众的观剧体验;
2.为保护剧团作品版权,演出过程中,请勿拍照、录像以及录音;
3.为保持环境卫生,请勿将食品、饮料带入场内;
4.迟到观众请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按顺序安静入场。
湖南大剧院演出时间:20:00
时长:90分钟
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139号湖南文化大厦 三楼
(附近公交:7路、104路、112路、138路)
推荐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