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历史上的紫禁城曾经多次大火,比较著名的火灾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皇帝大婚之前发生的大火,这场火灾导致皇后只能从临时搭起的彩棚中走入皇宫。


还有1923年发生的建福宫一带大火,被怀疑是太监们为了掩盖监守自盗的罪证而故意放的。


建福宫一带大火之后的景象,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建福宫一带大火之后的景象


这两起著名的火灾发生时,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不断,给人一种“国力衰弱,老天爷也变得无情”的错觉。


但实际上,紫禁城从明永乐年间建成起,一直到明末崇祯年间,宫中大大小小各种火灾,不下三十余次。明代紫禁城火灾的规模与频率,与清代、民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是非常符合明朝立国的火德了。


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永乐十八年(1420年,一说永乐十九年),紫禁城基本建成。仅仅三个月之后,三大殿就因受到雷击而起火,大火势不可挡,一直蔓延到奉天殿。


这奉天殿就是永乐年间皇帝接受朝贺的地方,就功能来看,相当于清朝的太和殿。


这么重要的地方发生了火灾,永乐皇帝朱棣十分害怕,认为这是老天对自己得位不正的惩罚,于是迅速做出反应,下了罪己诏,并前去太庙和社稷坛祭祀。


老天爷一看,认为此人心还算诚恳,那就——

 

继续让紫禁城失火吧!

 

接下来的十几年,宫内几乎年年失火,大火没有,但是小火不断。可怜的故宫,一边修修补补,一边又被烈火燃烧,接着修修补补又被烧。直到正统六年(1441年),永乐朝被烧的三大殿才终于重建修补完毕,历时大约有二十年。


可以想象这二十年,明朝皇帝每天面对着断壁残垣处理国家大事,这心理阴影得多大啊……

 

但是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不不不,老天爷还没玩够呢!

 

正统八年(1443年)五月,奉天殿有大火;

正统十年(1445年)十一月,因为花匠不慎,烧毁御花园两座;

弘治十一年(1498年)——这一年老天爷玩的最开心——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连续点了三把火,还是一烧烧一片的那种;

正德九年(1514年)元宵节,一场鞭炮引起的大火烧毁了宫殿六座;

嘉靖十年(1531年)正月,皇宫东偏房大火,烧毁房屋14间;

……


不久又是一次大烧,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发生的火灾,火势极大,“三殿两楼十五门俱灾”。三大殿被迫重建。


这次重建是明代三大殿重建工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导致三大殿的格局与明初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三殿的面阔、进深、柱子的直径等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华盖殿(清称中和殿)的屋顶还改成了四角攒尖顶。


故宫三大殿鸟瞰图,可以看到中和殿的四角攒尖顶,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故宫三大殿鸟瞰图,可以看到中和殿的四角攒尖顶


柱子和房梁在制作的时候,用杉木代替了原先的楠木,还采用了拼接、包镶等做法,形制硕大的柱、梁,有很多都是用小块木料拼成的。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上哪儿去找那么粗壮的整根木头啊!紫禁城总着火总着火,无论是木料还是银钱,都不够用了啊!


嘉靖帝亲自对内阁的大臣们说:“我思旧制固不可违,因变稍减,亦不害事。”虽说祖宗命令不可违抗,但现在毕竟是特殊情况嘛!同时,重建后的三大殿被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皇帝似乎想用改名的方法来减少紫禁城内的火灾。


明《皇极侍班图》,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明《皇极侍班图》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二十五,乾清宫、坤宁宫又灾。

过了半个月,宫内存放宝物的承运库又灾,珍宝古玩烧得皇帝心都疼;

隆庆六年(1572年)宫内厨房起火一次,所幸扑救及时,没有蔓延;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三殿又灾,三十年后才重建;

这之后万历皇帝任期内,宫内失火又有20来次;

天启年间,皇宫又失火三次……


天启以后就是明思宗崇祯皇帝。明朝就要灭亡了,似乎紫禁城的苦难也快到头了?别着急,哪怕在明朝灭亡的时候,老天爷还是让紫禁城“火”了一把。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皇宫里烧了一把火,宣泄对明朝的怨恨。不过此次火势并不大,以至于几乎对紫禁城没什么大的影响。


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无论大小,紫禁城内的每一次火灾,都是大明王朝一场全国性的灾难。

 

为什么呢?永乐十八年火灾,二十年后才修好,万历二十五年火灾,三十年后才重建完毕,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二十年和三十年呐!期间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明《北京宫城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明《北京宫城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英宗实录》记载,永乐年间被大火烧毁的三大殿,在正统年间是这么修的——“正统五年三月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发现役工匠,操练官军七万人兴宫,六年九月三殿两宫成。”


修了多久呢?一年


可是修宫殿,不需要准备材料吗?所以到底用了多久呢?《见闻录》记载,光清理火场、准备重建要用的建筑材料,就用了不下二十年(真的不是明代皇帝工作效率低)。


嘉靖年间,只清理火场就用了三万名军工,嘉靖在位四十五年,对紫禁城的大修小补一天没停过,以至于当时的工部员外郎刘魁实在看不下去,上书说“一役之费动至亿万……国内已耗民力已竭….” 


据《春明梦余录》记载,“(天启)七年八月初二日三殿工成,共用银五百九十五万七千五百十九两余”。《明史》记载“三殿工兴,采楠、杉诸木于湖广、四川、贵州,费银九百三十余万两,征诸民间”。单算木材,这民脂民膏就已经不能想象了。

  

大明国祚276年,紫禁城自落成开始,就一直在“浴火重生”中轮回。大火吞噬的,不仅是珍宝,是宏伟的宫殿,更是明王朝的民力、财力和国力……

  

参考文献:

孟凡人《明代宫廷建筑史》

《明史》《春明梦余录》《明英宗实录》《见闻录》等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还记得西游记里唐僧扫塔的故事吗?


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一个不喜欢瓷器的书法家不是好皇帝


投稿事宜:


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具体信息。



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n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742989656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明代紫禁城:一部火灾史,紫禁城,火灾史,大火,火灾,皇帝,老天爷,永乐,皇宫,宫内,奉天殿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