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眼泪写成诗歌,伤口化作玫瑰|失恋絮语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1827年,诗人威廉·穆勒逝世,时年33岁。同年,音乐家舒伯特基于威廉·穆勒的诗歌谱写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终于创作完成,次年即逝世,年仅31岁。


两位英年早逝的才子留下了一部堪称“天作之合”的作品,《冬之旅》在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声乐与钢琴的相互补充、音乐的优美与深度兼顾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如同作曲家评判自作时说的那样,这是“一套令人战栗的歌曲”。

─────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制作,眼泪写成诗歌,伤口化作玫瑰|失恋絮语,絮语,眼泪,诗歌,伤口,威廉,舒伯特,老人,音乐,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乌鸦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制作

《冬之旅》爱与痛的诗篇


《冬之旅》描写了一个失恋者在寒冬的孤独旅程。主人公遭到他所追求的爱人的拒绝,从而离乡背井踏上茫茫的旅途。


在飞雪满天的严冬之夜,他所见到的景物——一条冻河,僵卧在沙中;恶意的乌鸦,或从屋顶上抛泥掷雹,或等着攫获尸体;一片将坠的树叶;夜半的鼾声与抖悚的冻狗;鬼火或幻影;指向鬼域的路牌与坟场;幻觉里的太阳;赤足的摇琴老人。


─────


1  晚安

2  风信旗

3  冻结的泪珠

4  僵硬

5  菩提树

6  洪水

7  在河上

8  回顾

9  鬼火

10  歇足

11  春之梦

12  孤寂



13  邮车

14  白首

15  乌鸦

16  最后的希望

17  在村里

18  暴风雨的早上

19  幻觉

20  路标

21  客栈

22  勇气

23  幻日

24  摇琴老人


─────


也许是对死神召唤的强烈感应使然,《冬之旅》的24首诗歌中充满了悲凉的气氛,众多悲剧性的抒情自白,足以令其他无病呻吟的写词者汗颜,它们形象地展现出一幅幅失恋者在寒冬孤独的旅行的生动画面,那种悲凉和迷惘,有着令人揪心的美。


不去说两心相悦时许下的山盟海誓,从恋人的蜜语风吹过,上帝会假装听不见的时候起,故事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当我们失恋的时候,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如同《冬之旅》中的“我”带着失恋出走,此时“你”离开“我”,才是旅行的意义。威廉·穆勒笔下“我”的喁喁私语,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映照。

《冬之旅》选读


不愿扰你美梦, 

打断你的睡眠,

不要你听到我的脚步,

悄悄地,悄悄地,我关上门! 

离开时,

我在门上写下:晚安

希望你知道

我走时仍想着你。

晚安


眼泪写成诗歌,伤口化作玫瑰|失恋絮语,絮语,眼泪,诗歌,伤口,威廉,舒伯特,老人,音乐,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乌鸦


经过山溪干枯的河床

我蜿蜓漫步向下,

每条河都流向海洋,

每种痛苦都有葬身之处。

鬼火


眼泪写成诗歌,伤口化作玫瑰|失恋絮语,絮语,眼泪,诗歌,伤口,威廉,舒伯特,老人,音乐,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乌鸦


街上响起邮号声, 

为何,如此狂乱, 我的心?

 

邮车没有带来你的信。

为何,如此急切,

我的心?

邮车


眼泪写成诗歌,伤口化作玫瑰|失恋絮语,絮语,眼泪,诗歌,伤口,威廉,舒伯特,老人,音乐,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乌鸦


寒霜在我发上

抹上了一层白光;

让我以为我已年迈,

而满心欢喜。

 

但很快霜就溶了,

 我又一头黑发,

让我不禁惊惧自己的青春, 

还有多久才见棺木啊!

白首


眼泪写成诗歌,伤口化作玫瑰|失恋絮语,絮语,眼泪,诗歌,伤口,威廉,舒伯特,老人,音乐,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乌鸦


在那村子的后面

站着一个摇琴的人,

用他僵硬的手指,尽力摇着。

  

光脚站在雪上来回摇晃,

 他的小碟子,

却总是空的。

……

奇特的老人,

可否让我同行? 

愿否摇你的琴

来伴奏我的歌?

摇琴老人


眼泪写成诗歌,伤口化作玫瑰|失恋絮语,絮语,眼泪,诗歌,伤口,威廉,舒伯特,老人,音乐,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乌鸦


威廉·穆勒写作《冬之旅》文本时,前12首诗先行出版,题作《流浪之歌》,后来全集刊行时曾题作《生命与爱情的歌》。那个年代,穆勒一度是颇受欢迎的诗人,后来却名声逐渐不响。


诗中出现的只有冬天的景象、雪径、冰河、枯树、风暴。除了寒夜里的狗吠,一只紧迫不舍,等待着尸体的乌鸦,和最后出现的摇琴人外,全篇只有那一个流浪人一步步走着他孤独的旅程。


如果不是舒伯特,人们或许不会那么频繁地想起《冬之旅》,想起“失恋絮语”的执笔者:舒伯特捉住了诗的核心,舍故事而呈现心境,舍音画的具象描述而塑造气氛。同时代的诗里也许存在价值相仿甚或文学性更高的作品,但却难以想像,还有什么诗可以成为这样一部“失恋絮语”的歌集。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制作

《冬之旅》爱与痛的诗篇


本文Photo?Taichung Theater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制作,眼泪写成诗歌,伤口化作玫瑰|失恋絮语,絮语,眼泪,诗歌,伤口,威廉,舒伯特,老人,音乐,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乌鸦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制作

A Barbican London Production


《冬之旅》爱与痛的诗篇

弗朗兹·舒伯特 作 / 汉斯·赞德 改编

The Dark Mirror:Zender's WINTERREISE

 —

时间|Date &Time

2018/9/8 & 9/9   19:30

地点|Venue

上海大剧院 ·大剧场 Lyric Theatre, SGT

票价|Tickets

80(公益票 day tickets)/180/280/380/480/580/680

*点击阅读原文购票

 

男高音/伊恩·博斯特里奇

音乐汉斯·赞德 根据舒伯特《冬之旅》改编至男高音与小管弦乐团版本

文本威廉·穆勒(诗)

导演、舞美及影像设计妮夏·琼斯

指挥蒂姆·默里

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 

联合制作

英国布里顿交响乐团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表演中心

台中歌剧院


Tenor: Ian Bostridge

Music: Hans Zender (Based on Winterreise by Franz Schubert)

Text: Wilhelm Müller

Director, Designer, and Video Artist: Netia Jones

Conductor: Tim Murray

Orchestra: Shanghai Opera House Orchestra

Co-produced by

Britten Sinfonia

Cal Performa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aichung Theater


* 时长约90分钟(无中场休息) ;语言:德语演唱,中文字幕;曲目、艺术家及时长信息或有变动,请以现场演出为准。* Length: c. 90 minutes (no intermission) ; Languages: Sung in German, with Chinese surtitles; All information on programme, artists and duration is subject to change.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