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ade Runner》
“我们耗费了太多时间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去寻找自我的灵魂。
我们连理解自身都做不到,
却想要触手未来去挑战自然。”
假如有一天,在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中,人类生活在了一个没有感情世界里,所有曾经让人惊恐的心理痛感都消失不见,日常生活被全能的操作系统所取代,身边的仿生人陆续出现服务着我们的生活,它们没有情绪却可以随时待命,无微不至地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服务。从头发丝儿到脚后跟儿,每一处细节的地方都能完美无缺地照顾到,24小时专属定制贴身服务,无需人类付出任何的情感代价,那么,这是否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人还会寂寞吗?
然而这个世界的真相却是,人类从未如此的孤独。当情感被赋予交易的属性,那么它的价值也变得极为奢侈。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一掷千金才可以得到稀少的、具有“情感”本质的生物来和你互动、共情和交流,除此之外,一切都遵循着工业化的理性准则有条不紊的进行,看似风平浪静。但是这样一来,“真正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呢?
PRADA
有一块刻着“MILANO DAL 1913” 的倒三角的铁皮标志,到今天为止经历了105年的岁月变迁。
历史上的二十世纪初,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各大洲之间的人流互动迁移,是人类史上流动速率频率最高的时期。


意大利人Mario Prada发现了背后的商机,在1913年与自己的同胞兄弟Martino Prada在米兰开了一家皮具店:Fratelli Prada,专门生产针对旅行使用的手工皮具产品。他们以追求完美的高品质为起点,纯银的材质坚持从大不列颠进口,水晶则是来自波西米亚,甚至冷水鱼皮也是从中国古老的赫哲族花费高昂的成本运输到欧洲。他们亲自设计皮具,并送往德国进行生产,严格把控品质的输出。
Mario Prada
Born:Milan, Italy
Died:1958 Italy
Occupation:Fashion designer
Known for:Founder and original designer of Prada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经济形势和时尚产业的变迁,Prada的影响力仍然局限在欧洲的小范围内,并未产生任何的拥趸热度,家族的男性们对于接管家族品牌和企业兴趣寥寥,这便为Prada家族第三代的掌门人Miuccia Prada的出场和崛起做了铺垫。
Miuccia Prada
出生地: 米兰, 意大利
职业: 时尚设计师
主要成就: Prada的总设计师及最初的设计师
国籍: 意大利
教育: 米兰大学
拥有品牌: Prada
Miu Miu
获得奖项: 时装设计协会美国国际奖(1993)
Miuccia Prada于1945年出生在意大利米兰,在她小的时候并未对时尚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更热衷于政治,并参加了众多的政治运动。然而命运里恰逢其时的爱情,是改变一个人人生轨迹的最初动力。
在Miuccia二十岁的时候,她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见钟情,对方是一个画家,门第的巨大差距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阻碍,于是他们便租了一辆飞机,想要以私奔的形式来诠释他们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然而需要对抗全世界来证明的爱情就像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魔咒,在飞行的期间,飞机出了故障,在仅有一个降落伞的紧急情况下,Miuccia的男友把它背在了她的身上,没有理会Miuccia要与他同生共死的决定,一把把她推出了机舱。在经历了生死浩劫之后,Miuccia安全获救,但是那个曾经和她海誓山盟的人却从此与她阴阳两隔。
1978年,Miuccia开始接管了家族的产业,从此开启了Prada品牌轨迹的新征途。
Prada在Miuccia出色的经营和管理下,有了历史性的变革,品牌形象一跃成为奢华高级的代名词,就这样又过了二十年,直到她有一天收到了那封信。信里夹着一幅画,是当年的爱人寄来的,原来在飞机失事之后他得以生还,他告诉她他现在仍然活着,但是希望Miuccia不要来寻找他,因为在事故之后他失去了自己的右手,现在已经学会了用左手生活和画画,为了是再一次将自己的画作呈现给Miuccia。1984年,Miuccia用当年爱人为了保护她牺牲自己的降落伞设计了一款包,这便是Prada经典尼龙背包的雏形。这个风靡至今的黑色尼龙面料设计的包款,成为Prada设计史上的里程碑,也纪念着当年那段永远错过的感情。
在此之后,Prada的黑白风格成为品牌的象征,黑色尼龙实现了对工业面料的重新定义,融进了Prada的时尚DNA。时尚界的简约风格在90年代风靡其道,能遮风挡雨的万用尼龙成为了全球时尚人士的偏爱之物,Prada的倒三角铁皮logo配合简练大气的包款完美的呈现了摩登的都市风潮。

NYLON FEAST
在2018年伊始,Prada开启了一场2018秋冬男装的尼龙盛会,以往的设计元素被一一重新定义到品牌中,重新诠释了Prada在米兰的Viale Ortles的仓库,与Prada长期合作的建筑事务所AMO用超现实主义风格将仓库分解成不同主题的区块,灵巧地呈现出Prada的多面本质。




Miuccia将自己对黑色尼龙的迷恋进行了全方位的释放。
为了进一步探索尼龙面料的审美意象,Prada在托斯卡纳的Valvigna“花园工厂”拍摄了一部微电影《Nylon Farm》,这里也是品牌工厂总部的所在地。


Prada的Valvigna工业总部地处意大利托斯卡纳阿雷佐


在影片中,尼龙材质幻化成充满奇迹的高科技生命力。这个牧场被智能系统操纵,养了很多可以生产尼龙材质的黑色赛博格电子羊,这些仿生物种是机械智能和生物的混合结果,它们的饲养和尼龙的收获都是由人机交互的形式所完成,羊毛经过高科技的采集后被有序地编织进Prada,而男女主角在这个半赛博格半天然的环境中,也产生了微妙的情感依恋。

←
欢迎来到尼龙牧场,Prada标志性尼龙材质的生产基地。
→
特殊养殖羊毛被剪下后,进入织造与成品制作流程。


←
每道工序都在尖端科技与IT系统监控下有序进行。
→
突然,一系列异常情况打断了尼龙牧场的正常运转。一场特别调查即将启动,这些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吗?


此影片是在向1966年的科幻文学小说《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致敬,在这本书中,“生命”是全文的中心和关键。
当整个地球被高科技消失殆尽,人类不得不奔往另一个星球寻求生存的机会,任何有生命迹象的生物包括人类自己都在末日般的生活中苟延残喘,甚至近乎灭绝。那些高科技合成的产品电子羊电子蜘蛛电子猫充斥着整个环境,它们逼真到每一根毛发都像是天然生长的,更不用说以假乱真到极致的呼吸和动作,然而不管模仿的多么真实,内里的电路板和线圈都让它们一旦故障就报废,过于冰冷的材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带给人类真切的安全感。


然而在自然的生物界中,就算是一只不起眼的昆虫,只要它的生命体征还存在,也会让人类感受到活生生的希望的存在。在这个故事里,在人类的共情基础上诞生了一个宗教:默瑟主义,想要感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就要和默瑟老头一起艰苦跋涉,只有体会到他的苦难,才能从中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因为只有感同身受,才能产生强烈的共情。后来这本最负盛名的作品被搬上了大荧幕,这就是电影《Blade Runner》。



在《Nylon Farm》,尼龙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主线,也展示了Prada对这个充满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机械的“完美”世界中,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层次解读。

除此之外,Miuccia为了展现尼龙的传承意义和精神内涵,邀请四组建筑和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为尼龙展开了一次跨时代的新方程解码。他们将尼龙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创造出四种截然不同的单品,关注Prada的工业化意义,探寻出尼龙材质多变的工艺美学和实效意义。他们分别是Ronan&Erwan Bouroullec、Konstantin Grcic、Herzog&de Meuron和Rem Koolhaas。
设计师Ronan和Erwan二人是兄弟俩,来自法国。他们致力于将多样性和改变融入进设计的元素之中,因为受到北欧风格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材料都能被他们用简约的方式融合到一起,从细微物品到空间的设计都是他们涉猎的范围之内,只要可以让他们真正地表达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热情。

Ronan&Erwan Bouroullec

他们设计的一款衬线字母轮廓 serif TV

Ronan Bouroullec 的手绘草稿
他们这次为Prada设计了一款尼龙文件夹,“建筑师、画家和学生们夹着画板游走四方的身影,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线条分明的长方形夹子与游移的身影形成一几何对比。通过这个项目,我将艺术夹的几何形状融于单肩包设计中,包袋的内里夹层、低处扣合、弹力带和孔眼,再加上单一用色,打造出微妙的图形趣味。”——Ronan Bouroullec



Ronan Bouroullec 设计的手稿
Konstantin Grcic
来自德国的设计师Konstantin Grcic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精简和严谨是他一贯的风格导向,他设计的家居用品充满了敏锐的情感,他把简洁的工业建筑形态贯串到日常生活,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变得更加人性化。


Grcic为祝贺Magis成立40周年所设计的Ettore小驴 ,已成为这个家具品牌的代表符号。

Konstantin Grcic 为 Prada 2018秋冬男装秀所制作的 Moodboard
在此次的合作中,Konstantin Grcic选择设计的是一款尼龙马甲,“以尼龙为材的钓鱼马甲是我此次作品的参考元素。一开始,我想以 Prada 黑色尼龙重塑 Joseph Beuys 著名的钓鱼背心。随后却延展出围裙和风帽的两款设计,以更为抽象的手法诠释主题。”——Konstantin Grcic




Herzog & de Meuron
Herzog & de Meuron是一个瑞士的建筑事务所,是1978年由Jacques Herzog和Pierre de Meuron在巴塞尔创立的。他们二人毕业于瑞士苏黎世的联邦理工学院,从1994年开始都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客座教授、以及从1999年开始都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任教,并且还是ETH 巴塞尔工作室的专家成员。他们在2001年获得了普利茨克奖,还曾经设计了柏林20世纪的博物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也是他们的主要作品之一。




Herzog & de Meuron与酒店之父Ian Schrager打造的纽约Public Hotel。
选择设计Prada的尼龙衬衫是他们在时装方面的首次探索,他们认为语言已经无法完美的诠释出生活的真谛,只有把它们作为装饰印在尼龙衬衫之上,才能将真实的信息社会呈现给需要它的人。




印上某种古老语言和《圣经》节选的衬衫
Rem Koolhaas
Rem Koolhaas则是一名来自荷兰的建筑师,早年是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出身。他本人有着多重的身份,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都是出自他的名下,除此之外,他也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并在1975年于伦敦与Zenghelis夫妇和Madelon Vriesendorp共同建立了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并担任首席设计师。在中国他也被大部分人耳熟能详,因为中央电视台的总部大楼也是出自他手。


荷兰鹿特丹当代美术馆
Rem Koolhaas在这个项目中钟意于尼龙背包的设计。“这个项目中,我意在对背包进行重新演绎,使其更能满足现下都市人群的需求。这款背包设计为身前佩戴,背包者可随时取出包内物品;内部存储空间合理划分,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打开方式也更便于存取。身前佩戴的方式更能增加拥有感——走动过程中掌控性更好,同时也可避免背包内物品之间的无意碰撞。”——Rem Koolhaas



Koolhaas为 Prada 设计前背包的设计草图


包内里衬也可以看到 Rem Koolhaas For Prada 的字样
Prada + Wallpaper*
在大暑将至的中国上海,Prada与Wallpaper*卷宗将这场尼龙盛会纳入到坐落于上海陕西北路186号的大宅之内,这便是繁华与宁静共存的东方美学所在地Prada荣宅。
荣宅原本是被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的资本家荣宗敬的家族故居,是上海最典雅的花园洋房之一。这里紧邻繁华的南京路,整栋老宅被老樟树浓密的绿荫团团围裹,整个建筑散发出欧式奢华的浪漫风味,中式内敛含蓄的气质却被恰如其分的饱含其中,展现出中国名门的精致和细腻的高雅品位。




上海陕西北路186号 Prada 荣宅
2011年Prada便开始最这个老宅进行修缮,直到2017年才得以完工,整整花费了六年的时间。这个修复的工程是和意大利的专业工匠团队合作进行的,著名的建筑修缮专家Roberto Baciocchi也受邀参与其中。Baciocchi 描述说这一折中主义风格的三层花园洋房是“不同风格与美感的审慎融合,且具有独特而强烈感染力的极佳案例”。主楼六角形角楼顶部倒扣着墨绿色球形穹顶是老宅的显著标志,天花板四周点缀着一簇簇石膏做成的莲叶,一挂镀金的莲花状水晶大吊灯从天花板中央悬荡而下。



延用犹太教图案黄色星星古砖铺地时,团队混合了数种常见于传统西式门厅的花砖,该门厅在扩建前曾被荣氏家族用做饭厅。

建筑师 Roberto Baciocchi 站在荣宅门厅的柚木雕花栏杆前。
Prada本次的Invites系列设计被呈现在荣宅的日光室中,迎接着一波又一波的建筑、设计、艺术及时尚界的顶尖影响人前来观赏。这便是Prada的用心之处,将美学所能想象出的任何姿态均匀呈现,却从不忘记将时光所带来的痕迹保留其中。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全是受到理性所支配的,对很多事物的判断都要依赖于最初的感官。有的时候,经过处理过的理性成分更容易被接受,因为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思考”,那么理性真的是更高级的所在吗?
然而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不是因为理性的大脑可以带来做出决定的分析结果,而恰恰是因为人们拥有着其他生物不能企及的丰富多样的情感,我们赖以生存下去的文化和灵魂都有着它们被人类情感所书写出的温度和质感,穿越了长长的时间河流,将我们的感情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
Prada这场关于尼龙的致意,带给观看者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我们之所以为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我们丧失了那些珍贵却平凡可见的共情能力,当默瑟主义彻底消失,那么我们是否变成了另一重意义上的赛博格?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