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牧心斋与中国嘉德经历多次合作,继2013年“一案四时春”、2015年“清禄集”两次专场之后,将于25周年春拍再次呈现“味余”古代文房专场。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味余”源于此次将呈现的一枚回文诗玉盒,盒上镌“味余书室”及《寒月回文》诗。“味余书室”原为嘉庆帝皇子时期的书斋名。玉盒形制与诗意相契,作皎皎寒月状,令人遐思。文人古物的魅力正在于这种能发人遐思的艺术性。所见无非物象,所得当在物外,由此以“味余”命名此次专场。


清乾隆 王文诰铭端砚,【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清乾隆 王文诰铭端砚

长19.8 厘米;宽12.1 厘米

展览:牧心斋『器象——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展品(2017 年|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铭文:

此非鸣琴,何有大蟹行?此非泥雪,何有鸿叉迹?此非水泽腹坚,何有冰花开放第一枝也?挥以狸毛,濡以鼠须,不费思量,写出游丝满面。乾隆壬子余来游羊城,与葵圃称莫逆交,葵圃工帖括,多蓄佳石,余过署斋时出见赏此,今之百二砚田富翁也,并为识之。武林王文诰见大氏书。

砚作长方形,石质坚实,抚之柔腻,开门字形砚面,砚堂平阔,斜通砚池。砚背于浅覆手内阴刻行楷铭文,书体清俊,镌刻精工。铭文对砚的材质进行了极其生动的描述,以“大蟹行”、“鸿叉迹”、“冰花开放”为喻,富于文学性。此外,铭砚者王文诰记述了得此砚的经过:乾隆壬子年(1792),王氏于羊城(今广州)结实同好“葵圃”并与之称莫逆交,“葵圃”出此砚以赠王氏。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1687-1763),“癖嗜砚,藏佳石一百二十方”,因以“自号百二砚田富翁”。铭文中言“今之百二砚田富翁”者,乃盛赞“葵圃”藏砚之富,嗜砚之笃,可比肩金农。此一事堪称砚史佳话。

王文诰(1764- ?),清代学者、画家、诗人。字纯生,号见大,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按,铭文中“武林”为旧时杭州别称,以武林山得名)。尝独游皋亭诸山探梅,爱二松奇古,因号二松居士。画臻逸品,兀傲有奇气。工诗,尤深于史学,客粤三十年,阮元(1764-1849)有赠诗。王文诰著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韵山堂集》、《二松庵游草》。所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集以前注家之大成,并可订正《宋史》之误砚带原配紫檀匣,包浆润泽,存世数百年之征,盖面边棱打窪,工艺考究,嵌方形白玉一枚,其上镂刻龙纹,琢制精巧。砚背铭文为王文诰镌于乾隆壬子年,可保守视作此砚的年代下限。然视其形制规整,造型简约,线条劲畅,通身光素,无繁缛之雕饰,气势古穆,或为清代早期所作。此砚不仅品相完好,更可从中窥见古人勤勉不辍的治学精神,置于案头,文风郁郁。


高 28.8 厘米;宽33.2 厘米,【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清早期 黄杨根雕罗汉坐像

高 28.8 厘米;宽33.2 厘米

展览:牧心斋『器象——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展品(2017 年| 嘉德艺术中心)


罗汉以黄杨木雕制,作仰面观望状,额顶饱满,双目圆睁,口唇张开,须眉及脑后发丝卷曲。左手褰裳卷入袖中,右手执灵芝,腰间束一把葫芦,身形微侧转,赤足而坐。面部刻画生动入微,衣纹保留树根原状而浑然天成,不显龃龉,有“大璞不斫”之趣,与面部精细刻画形成对比,富节奏感。雕像取材因年久色深愈显古朴雅致,包浆润泽如油脂。底座取紫檀随形雕作横峰状,如浮云卷浪,下复以黄杨木作底,设计考究。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与本座圆雕罗汉像风格相近者屡见于宫廷器物,故宫博物院藏清早期封锡禄竹根雕布袋僧为一例。如脱离开因材质密度、硬度等客观因素所造成的细节表现的差异,观摩其塑造人物脸部的手法,以及由人物五官的微妙刻画而流露出的神态,则能体味二者艺术造诣的共通之处,亦可窥见彼一时期刻画人物的时代风格。此外,故宫藏明晚期犀角雕布袋僧与本座雕像动作、神态刻画手法亦具相似的韵味。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以紫檀雕作山子,有阴阳向背,质感、肌理塑造得颇为逼真。其形、其座,于《中国古代赏石》所列山子中均可寻得踪影。另,黄杨木底座形制与本次专场中的清初黄花梨六棱笔筒底座风格略近。本器紫檀取材甚巨,用料颇奢,此为宫廷手笔无疑。以紫檀之珍贵,稍事雕琢,与黄杨根雕相互辉映,于传世根雕艺术作品中罕见其俦。


清嘉庆 御题回文诗白玉盖盒,【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清嘉庆 御题回文诗白玉盖盒

直径5.8 厘米;高2.9 厘米

来源:1987年杭州文物公司。

展览:牧心斋『器象——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展品(2017 年|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香盒正圆形,白玉质地,琢制规整,盖面正中竖刻隶书“味余书室诗”,两旁分别镌“寒月”、“回文”四字。盖缘镌蝇头楷字凡五十六,笔划细如毫芒,然清晰可辨,端庄纤秀,排列布局,严谨异常。如此于圆形器物上镌字一匝,稍有差缪,则功亏一篑,局促之感立见,于万难处具气定神闲之象,方见上匠之素养。盒内掏膛匀净,工艺细致。置于斋中,如揽月在室,“琼魄”可掬,暗合“团团彩镜”、“皎皎冰轮”之喻,诗意、器物若合一契。“味余书室”为嘉庆帝皇子时期的书房名,颙琰即位之前所作的《味余书室纪略》一文记录了此书房命名的经过:“予居禁中,有室五楹,不雕不绘。公余绎昼所习书史,游艺于诗文,或临法帖一幅,怡然自得其趣也。欲题其楣端,请于石君先生,先生曰:‘勤学者有余,怠者不足,有余可味也,名之曰味余书室’。

可知此书房名系颙琰根据其师朱珪(字石君)的意见所命名,并亲题“味余书室”匾。嘉庆帝即位后将这一匾额移置毓庆宫后殿继德堂的东次间悬挂。《寒月回文》一诗收录于《清仁宗·味余书室全集定本》卷十八(图2),为嘉庆帝在其皇子时期所作。诗文描绘了秋夜月光下皇城一隅的景致,光影声色,读之如在耳目前,婉约纤丽,颇可玩味。


清乾隆 御制铜狮摆件,【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清乾隆 御制铜狮摆件

通高20 厘米;狮重3150 克

展览:牧心斋『器象——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展品(2017 年|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雄狮侧身回首,额顶隆起,怒目圆睁,掀鼻张吻,振鬣长啸。四肢健硕,后爪前伸,姿态生动,威武逼人,有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之态。腮部须髯浅刻勾勒,眉、颔下饰以须毛蜷曲。狮鬃盘旋如螺髻,密布于脑后。头部与脊线呈“S”形,脊部凸棱沿脊线排列至尾部,两旁阴刻狮毛。尾部上扬,以与狮爪前伸的动势保持协调。腿际狮毛似烈焰当风,与汉玉辟邪肢间羽翼一脉相承。下承木座,镂雕花纹。本器生动捕捉狮的神情动态,将其狞猛狰厉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器身纹饰疏密得体,顿挫有致。狮毛雕刻入微,丝丝毕现,层次分明有序。与同类器相比,此狮规格较大,且具盛世气象,雕镂精缛,刻画细腻,与乾隆朝的审美风格趋于一致。在古代,狮被视为辟邪护福的瑞兽。紫禁城内陈设铜蹲狮,藉以显耀宫廷的豪华,以及帝王的尊贵与威严。这些铜狮分散于六处,分别成对陈设于太和门、乾清门、养心门、长春宫、宁寿门、养性门前,造型生动,气势撼人。择其鎏金铜狮与本件铜狮对比,有部分相似之处,如狮子前肢的纹饰,趾爪的造型,脑后螺髻状鬃毛的堆叠法,以及藉由表情流露出的气势等等。功用不同,其形则殊,铸造工艺亦大相径庭。宫内陈设的铜狮以其庞大的规格与富丽的鎏金装饰,在空间和视觉上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与震慑性。此件铜狮则是作为摆件而陈设于室内,供拥有者玩味品鉴,以彰显其艺术品位,视其造型之生动,工艺之细腻,铜质之精,气势之雄,非造办处难望其项背。

古人对狮的形象作如是描绘:“铜头铁额,钩爪锯牙,弭耳昂鼻,目光如电,声吼如雷。有髯,牡者毛大如斗,日走五百里,为毛虫之长。”(《本草纲目·集解》),又认为其“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本器通过对狮子面部神情的塑造将其“怒”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士置之案头,自有“震惊百里,不丧匕鬯”之气概。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明正德 阿文筒式炉

款:正德年制(篆)

口径12.7 厘米;高10.3 厘米 

重 2050.5 克

出版:

1、《大明宣德炉总论》(陈庆鸿著,台湾·巨光出版社,1996 年),147 页

2、《明清宣德炉》(张明、何朝阳编,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228 页


炉作筒式,腹壁设三如意形开光,开光内以鱼籽纹作地,饰阿拉伯文,系伊斯兰教圣训哲言:“普慈广施的主”,“特慈专赐的主”,“无所不能的主”。字体飘逸洒脱,流水行云。炉身打磨光滑,下承三云板足,足上阴刻如意纹为饰。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炉身蟹壳青皮色,器底则微微透出枣红色,光泽内敛,稍盘即亮,见温更润。炉底正中开方框署“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笔划刚劲有力,錾刻深峻,端正庄敬,为正德朝典型的官款形式之一。押经炉式,见载于《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本中之图列,形象有二,均为矮脚样式,故所见押经炉多为乳足类,圈足则鲜见,盖传仿过程中演变之故也。此炉之形制为清初设计者创新之式,以圈足易其乳足,复铸铜座。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沈氏宣炉小志》:“质有美恶,色有高下,款式有雅俗,工夫有浅深。”寥寥数语概括了铜炉的几大审美要素。而在铜质、皮色、款式、工艺四者兼妙的基础上,原座得以保存完好者,居罕觏之列。在铸造时,应有相当数量的铜炉与配座同时铸成,但因时代更迭,盛衰兴替,铜炉的原座多已散佚,炉、座皆存且品相完好者属吉光片羽。本器就铜质、皮色、款式、工艺而言皆为上品,与座俱存且炉、座皆署款识,传承数百年而至今,又经多次展览与出版著录,至精至妙,殊为珍罕,宜宝用之。


清乾隆 铜洒金摩羯耳四足盖炉,【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清乾隆 铜洒金摩羯耳四足盖炉

款:大清乾隆年制(楷)

高22.6 厘米 重2704 克

展览:牧心斋『器象——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展品(2017 年|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炉钮呈束腰状,分上下两部分,皆作扁圆形,浅浮雕纹饰,上端錾刻花纹,浮雕缠枝,下部雕蝠纹。炉盖作四棱形如花瓣状,盖面以凸起弦纹相隔,分三层装饰,宝相花瓣纹、如意纹仰、覆各一周,盖缘饰相对夔纹四组。口沿饰一周回纹,下凸起一匝乳钉纹,两侧对称置摩羯耳,双耳套活环。腹部分四裆,下承四柱足,足上凸雕纹饰。盖、炉局部洒金。炉腹底正中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炉身的装饰元素广泛地见于清代宫廷艺术品中。如意纹是乾隆朝瓷器装饰中俯拾皆是的纹样,而其在每件器物上的整体风格一致,细部变化则丰富多端,不一而足,正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釉里红蝠纹天球瓶、青花云龙纹缸所绘,两者对比,于细微中富有变化。

盖钮上端雕饰的缠枝花纹中,花朵作正面展开状,在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缠枝花纹鸠耳尊及掐丝珐琅八宝花纹中约略可窥得其身影。

摩羯纹,或称“鱼龙变纹”。摩羯为佛教语,龙首鱼身。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有吉祥、辟邪之寓。此种纹饰大约出现于公元三世纪中叶,公元四世纪传入中国。隋唐至元,摩羯常被作为纹饰应用于器物之上,其中以唐辽金银器及宋时耀州窑瓷器采用最多。清代宫廷器物中,也多有以摩羯为饰者。此炉以摩羯作耳,屈身回首,仅以鳍部与炉身衔接,其造型及纹饰简练概括,未及乾隆中晚期的繁复、具象。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与王世襄先生旧藏蚰耳炉底款风格极近,属典型的乾隆早期官款书体之一。本座盖炉形制之独特,纹饰之精妙,元素之丰富,款字之端雅,世罕其比,谓之百难一见而不为过。


清早期 圈足压经炉连座,【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清早期 圈足压经炉连座

炉款:宣德年制(篆)

座款:宣德年制(篆)

通高14 厘米;口径18.4 厘米;

炉重4227 克;座重2713 克

出版:

1、《明清宣德炉》(张明、何朝阳编,紫禁城出版社,2011 年),123 页。

2、《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年),262 页。

展览 :

1、天津博物馆『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展品(2015 年)

2、温州博物馆展览展品(2016 年)

3、牧心斋『器象——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展品(2017 年|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此器由炉身与炉座两部分组成。炉身饱满,平口厚实微外撇,束颈溜肩,两侧置方鋬耳,精准对称,线条利落,环耳出角。垂腹丰腴,下渐收,承圈足。炉座呈盘状,束腰处起弦纹,下承三如意形足。铜质精良,器壁厚实,手感沉重,铜色温润古朴,内膛打磨工整,底心平滑。炉、座底皆开框署减地阳文“宣德年制”四字悬针篆书款,笔划细窄,规矩有度,劲挺深峻,颇具神韵,体现出高度严格的工艺水准。原座存世,与炉身相配合宜,更显整器端庄挺拔之姿,具神完气足之象。整器皮色完整统一,红润醇厚,造型规整考究,气势威严肃穆,法度严谨不苟,凡此种种互相映衬,彼此烘托,构成了典雅华贵又古拙端庄的艺术效果,此种炉器应位列庙堂,其风格属典型清代雍、乾时期内廷铸炉,形神俱佳,俊朗之至,堪称典范。


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带托泥香几,【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带托泥香几

长68.9 厘米;宽44 厘米;高78 厘米


香几以黄花梨木制成,通体光素。几面四围起拦水线,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独板黄花梨面心,有束腰,四足接牙条沿边起线,下承四内翻马蹄足,带托泥,造型简约,挺拔有力。造型古朴,线条素净有力,整体比例协调。束腰与沿边起线的素面直牙条与修长的腿足结合,下展至底部小马蹄足。足底出榫纳入四角带有小足支承的托泥,其造型与几面边框互相呼应。一般家具多作方形,香几则圆多于方。此香几造型高挑清雅,做工考究,简洁光素,线条流畅,品相完好。

焚香为雅事,可彰显生活品位,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由于香道的盛行,专用的品香器具应运而生,香几即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香几因承置香炉而得名,既可以陈设香道具,又可作为花台使用,是典型的文人家具。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记录香几用途包括陈设奇石、盆栽、花瓶或香炉。明代书籍版画插图中也见香几被置于户外祭祀使用。台北故宫藏宋李嵩《听阮图》中,方形香几有束腰,带托泥,与床榻成组,用以承放香炉;故宫博物院藏明仇英《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中,棋桌旁设一方形带托泥香几,上置香炉;明代图书绣像中,亦可见到有束腰,带托泥的方形香几。


清早期 马槽炉,【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清早期 马槽炉

长11.4 厘米;宽8.8 厘米;高7.7 厘米;

重2021.5 克


炉作马槽式,外壁微斜,两侧铸饰方耳,下出戟,炉底四角连体铸“L”形四足,中央开框錾刻“宣德年制”减地阳文悬针篆款。炉器造型方正,具阳刚肃穆之气;炉款边角锐利,整饬精工。马槽炉样式,系由《宣德彝器图谱》之台几炉式衍化而成,按照“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炉为礼地之器,后世去台几炉型之繁复,遂成此器之形。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马槽炉多被用作文房清供,其中品质精工者,多为达官显贵所拥有、递藏。一器之成,耗费颇奢。此炉器形庄重,皮色妙丽,款识工正,铜质精良,拙中含秀,为典型的清初马槽炉风格。此炉与王世襄先生旧藏“湛氏之炉”款马槽炉器型相类,而此炉规格略大,重量更沉。观其双耳、四足与器身谐称和洽,造型平直精确,沉稳凝练,手感沉坠,叩之金声玉振,皮色莹煌,于沉稳之气韵中透出灵动之美感,彰显出古代贵族文人的尚雅之风。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文房器物所涉品类甚多,又因文人的高度参与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体现出古代文士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本次专场呈现文房精品十八件,延续牧心斋一以贯之的收藏理念。本次专场呈现文房精品十八件,延续牧心斋一以贯之的收藏理念,其他精品敬请期待。


- The End -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中国嘉德2018春拍精品展

时间安排 


【 上 海 】

5月24日 星期四10:00-20:00

5月25日 星期五10:00-18:00

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 

静安区延安中路1218号 

五楼大宴会厅I & II


【 深 圳 】

6月2日 星期六 10:00-20:00

6月3日 星期日 10:00-18:00

深圳瑞吉酒店

罗湖区深南东路5016号 

5层 Astor宴会厅


中国嘉德2018 春季拍卖会


预展 Preview

6/15 - 6/17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 Auctions

6/18 - 6/22

嘉德艺术中心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预展 Preview 

6/10 - 6/17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春拍】味余——牧心斋古代文房 微信ID:zhongguojiade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