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松间照
与开馆展“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风格完全不同,松美术馆迎来第二个大型展览“明月松间照——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追慕东方古意,特别邀请著名艺术家徐累担任策展人,上海大观古书画院执行院长颜明担任学术总监,在栽种199棵东方迎客松的松美术馆进行这样一场情境交融的以“松”为专题的古代绘画展。
对一家新成立的私人美术馆来说,第一次展览古代书画意味着不小的工作量。幸运的是“松”一直是一条隐形的线索,贯穿了历代书画的世界。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字说》记载
“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
“松”
自古以来,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尤可借以喻世明志、畅怀抒情。在中国艺术史上,自宋元以来,那些百代标程的宗师巨匠都留下以“松”为表现对象的不朽名作,尤其在历代山水画,几乎到了
“有山必有松,无松不画山”
的地步。除了世界各大博物馆外,民间收藏也蔚为大观,此中盛景,不胜枚举。此次优选以“松”为题的遗韵散珍,颇见得传承有序的历史功绩。
此次展出的46件作品,囊括了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类型,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亦有不为人熟知的隐逸高手之作。这些作品通过对“松”的不同视角的不同表述,反映出中国人对“松文化”的特殊情感,以及它在历史画卷中的超然地位。
策展人徐累先生根据作品的情境表达,将展览依次分成:
“松下问”、“松上寿”和“松间游”
“松下问”
主看古人结庐松下,持杯畅谈,求仙问道,如明朝宫廷画师商喜《山楼赏雪图》、宋代佚名《汉宫秋图》、清朝项圣谟《松花图卷》以及难得一见的明宣宗皇帝赏玩之长卷《四季赏玩图》;
▲清 项圣谟《松花图卷》(手卷)26×152.5cm
▲元末 佚名 《江中垂钓图》
“松上寿”
主议宫苑德裕,借松言寿,如乾隆皇帝《书画合璧四友图》、清朝徐玫《旭日松涛》;
▲清 徐玫 《旭日松涛》(立轴)178.5×81cm
“松间游”
主事松风万壑,极目游观,如袁耀《骊山避暑》、禹之鼎《禅悦图》、张崟《松山观瀑图》、蔡含《古松献寿》等。
▲清 张崟 《松山观瀑图》(立轴)133.5×55.5cm
这三大部分以年代为序列,从不同角度分别展现了文人墨客对“松”的依托、寄情和立意,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表现力。每一件作品创作者的名字,体现了展览的厚度和力量。从和宋徽宗比肩的会画画的皇帝明宣宗(不同的是明宣宗是一个明君)到大收藏家项圣谟,书画名家特别的手迹中,或可一窥创作时代的历史气息。
一个展览把历史上不同的名人与松的风景比较来看,则是鼓励收藏者和书画爱好者暂时放下过往古代绘画展的纵向梳理思维,以“赏”带“鉴”,唤起自身心中对中国绘画之美的多样性审读,进而以平等视线尊重艺术史的“高下”殊位,还原中国艺术史资源的丰富生态。策展的雄心不可谓不大。
为了让参观者更立体地看见古代文人的创作环境,展览还独辟一室陈列文房器物的“长物志”,十余件文房展品无一例外也是通过“松”的形态迁想妙得。知名收藏家黄玄龙担任了展览的文物顾问。
长日独坐松间,时雨初过,夕阳照映,林影参差,微风动叶。一缕茶烟轻透,无非糁糁松花,今时问谁解得?纵使即真,莫非浮幻。
——清代项圣谟
在松美术馆现实的松林中,回望墙上丹青松影,虚实相间,古今对视,大有“明月松间照”、“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慨叹,可谓妙极。鉴于松美术馆与“松”的特殊关联、对“松”的独特情感,此次展览将成为未来以“松”为主题系列展的一个开篇。
松间问答,生生不息。
松间问画
展览开幕现场,策展人徐累和学术总监颜明先生的对谈,透露出许多国宝级展品的线索。准备去拔草的你不要错过了。
Q:展览整体筹备期有多久,在整个策展期间,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情?
徐累:这个展览从去年就开始动员,应该讲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去执行。给一个倒计时时间,定好4月28日开幕,那团队就得拼命了。
展出的文房很多是孤品,意义不亚于绘画作品。在布展的时候,藏家也亲自到场,看着这个东西怎么落地、怎么放好。
展览的作品大部分都来自于私人收藏,而且这些藏家也是非常有公益心的,他们认为收藏的作品应该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所以我们做这个活动时,一呼百应。松风雅集是一个协办单位,有很多的藏家组成。他们会提供相关的作品信息给我们,然后颜老师再从整体出发做选择。
布展中间,有一些小插曲。在这次展览里面,两岸三地的藏家都给予了支持,我们特别的感动。因为布展会很琐碎,确定作品后要对接,借展的合同、保险协议签订等等,所有的都很规范,且一步步的完成。
上一个当代艺术展览,工作没有这么复杂,但古代书画的展览要一点一点的对接,非常谨慎。一幅作品派专人坐最快的商务舱去取,取了之后再商务舱回来,然后再派人去接,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差错。同时,藏家也很支持,真的很感谢。
颜明:藏家肯拿出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作品封好之后,藏家要求玻璃之间要用硅胶打胶,以免参观展览时不小心把纸张掉进去,这些细节真正体现了收藏家热爱画的精神。我们也让藏家们放心,全程参与保护好。藏家来了之后,他也感到很震惊,没想到松美术馆是这样的简约设计,感受松美术馆的品质,也放心把作品放在这里。
我们这次重点突出了明代宫廷收藏,这次展览展出了很多明代宫廷画作,例如商喜、吴伟等,还有画松树的黄希古。这次十分可贵的是有一件佚名作品——明宣宗皇帝《四季赏玩图》。宣德皇帝是明代历史上最喜欢玩的,他自已也是艺术家。目前发现共有四幅尺寸一样、大小一样、画的用笔一样,内容、题材也类似,可以看出是出自同一位明代宫廷画家之手。之前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元宵节赏玩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幅作品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宝之一,还有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叫“游乐图”,这次在松美术馆的这件是在中国第一次出现,曾经在大英博物馆展出过。这一次,台湾收藏家也是千里迢迢拿过来,作品中各个季节各种姿态的松,非常难得。
▲《四季赏玩图》局部欣赏
▲明 佚名 《四季赏玩图》(手卷)35×720cm
Q:在筹备过程中,有很多美术馆都把他们珍贵的藏品借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你们会建议观众重点去看的作品是?
徐累:比如说蔡含画的这幅作品。蔡含是在当时以画松非常有名的一位女画家。
▲清 蔡含《古松献寿》(扇面)19×58cm
颜明:比如刚才徐老师讲的蔡含的作品。她的“松”画得很挺进、凝练,很难得。但是,她的作品传世太少了。
这次展览选了一些中国美术史上重要流派的代表作,袁耀也是最好的清代画家之一,其他还有一些清代宫廷画家的代表作,但是我们这次展览的亮点,我个人认为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明代宫廷画家的作品。
▲清 袁耀 《骊山避暑》(立轴) 240×118.1cm
我先讲一讲蔡含的故事,刚才徐累老师讲的蔡含,虽然这一件不算代表作,也不是画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品。蔡含的东西,中国古代书画藏物一共约27本,全国文博系统、文物商店、博物馆她的目录我都全部翻了一遍,就只有这一件。这一件是上海方面的藏品。虽然是一个小名头的,但是是一个精品,可能也是个绝品。
这幅画上的字是冒辟疆题的,冒襄就是冒辟疆,当时冒辟疆在南通如皋造了水绘园,水绘园本是为董小宛造的,但据说董小宛被献给了顺治皇帝,董鄂妃过世,顺治皇帝看破红尘。后来就有四大奇案之首的“顺治出家”。这跟冒辟疆也是有关系的。冒辟疆跟“秦淮八艳”都有关系,展出的这件作品也是由冒辟疆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这里面就有很多故事。
我在看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在松美术馆禹之鼎给王世祯画的《松下高士图》中,后面的题跋里有这么一小段钱名世的话,这个里面仔细研究又可以发现很多的历史信息,非常的难得。不能小看我们松美术馆这次的展览,大家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禹之鼎《禅悦图》局部欣赏
禹之鼎的《禅悦图》是给王世祯画的肖像,他在扬州做过太守,是清代的文坛领袖。《禅悦图》最后一段题跋则是钱名世,钱名世的作品在我看来全中国公私收藏他的墨迹,不会超过三五件。
因为钱名世的作品全部被毁掉了,清代的第一次“文字狱”跟他是有关的。他是年羹尧的军师,与年羹尧关系非常密切。在年羹尧抄家时,发现了不少他与年羹尧的书信来往。雍正皇帝一怒之下就把他革职了。本来钱名世是要被杀头的,但雍正皇帝为了羞辱他,命令朝野京城280位高官和有名的文人每人写一首讽刺他的诗,写好之后,命钱名世自己出钱把这些诗刊印成书。离开北京之前,雍正皇帝给他题了四个字叫“名教罪人”,并且任命他要挂在自己家里大堂上。不仅如此,雍正皇帝还每月派常州府的太守去检查,画作是否悬挂在他家里。到了乾隆皇帝初年时,乾隆皇帝就下令把他的墨迹全部毁掉了,所以他的东西几乎没有在民间留下来。
▲南宋 佚名 《高士临眺图》
《汉宫秋图》这件也是国宝级的,上面乾隆一题再题,题了几百个字。我们这次展览不是以清代的宫廷为主,侧重的是明代宫廷。明代宫廷是从南宋传承下来的,这次非常难得的两件作品:一件是南宋宫廷画家收藏的《高士临眺图》,画中在凉亭上坐着的白衣人据考证猜测是宋礼宗。《汉宫秋图》也是南宋宫廷画家的作品,要标明南宋院派。松美术馆此次在徐累老师的展览规划下,作品规格非常高,无论大小名头,质量都很精。
扫描二维码购票
(五一节假日不休息哦)
///往期精选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