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余年呕心沥血,

跑遍全国各地文玩市场,

浙江新昌43岁的中医师郑黎明

潜心收集了5000多册中医古籍和名医手稿、

5000多张处方、200余件出自名老中医之手的字画及500多件中医器具,

并利用一幢闲置厂房

自费办起中医博物馆,

真实、全面地反映了

古代、近代中医药文化和发展历史。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中医博物馆

于2017年12月底悄然开馆

短短2个月时间

就有5000余人次慕名前来参观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郑黎明说,他建立中医博物馆的初衷就是要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让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千余平方米囊括中医历史


日前,记者来到七星街道金星村中柴路,一走进院内,“天姥中医博物馆”七个斗大的烫金大字便映入眼帘。郑黎明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是一座闲置厂房,现在一楼的1000余平方米全被他改装成了中医博物馆展厅。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记者看到,这个偌大的中医博物馆内,不仅室内干净整洁,物件摆放也十分有序。展厅分门别类,设置了老药铺、名医书画、中药标本、名医处方、中医器具、名医手迹、中医古籍7个展示区。在老药铺内,墙上挂满了清代和民国名中医的匾额,古老的桌柜,古老的药具一应俱全,显得十分古朴典雅,仿佛让你穿越时空,走进了一所远古的老药铺;在中医器具展示区,展柜里各种中医药器具摆得满满当当,且都是平时所无法看到的,药船、药杵、脉枕、药秤,铁制的、铜制的、陶制的、石制的、木制的……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郑黎明说,他收集的中医古籍、手迹,名中医处方及各类中医药器具,大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一些物件。而藏品中,一些清朝和民国年间名中医的老药处方最令郑黎明自豪。他收藏的这些老药方,治啥病的都有,内科、外科、妇科、骨伤科,门类俱全,囊括了中医文化和发展历史。


在郑黎明的收藏中,有4份药方让他颇为得意。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林乾良收藏药方近60年,自号“方霸”,收集各种药方建了一个“万方楼”。后来,林老将其中80多个人152个药方集成《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诊》出版。在书中,林老表示,他有个遗憾,民国初期的北平四大名医,他只收集了3位名医的处方真迹。“当时北平四大名医包括施今墨、汪逢春、萧龙友、孔伯华,林老唯独没有收集到孔伯华的处方真迹。”郑黎明觉得自己的运气特别好,有一次他在北京古玩市场发现了一份孔伯华的处方真迹,这是孔老为一位叫“刘少爷”的患者看病留下的,是一个治疗久咳不愈的方子。这张老药方,一直被郑黎明视为珍宝。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20年走村串户收藏中医物件


郑黎明是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郑氏中医肝胆科的传承人,老家在回山镇官塘村,他的祖父自幼练武习拳,擅长用中草药治疗肝病。父亲郑玉麒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医师。


1999年,郑黎明学成归来,受家父影响,原本学西医的他,便决心投身中医,开始随父亲临诊。针对在临诊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难题,郑黎明常常会对照一般医术和一些有关处方的书籍进行研究。他发现,在写医书时,很多人似乎有所保留,而原汁原味的处方能够体现出真实水平。他觉得中医真正的功力还是在处方上。同时,郑黎明还发现,一些古老的中医药方都散落在民间,如果不加以收集和保护,很可能会失传。就这样,郑黎明便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中医药方。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此后,每次有机会外出开会、学习,一有空余时间,郑黎明总是一头扎进古玩市场或旧书摊,去寻找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老药方。对收集到的中医古籍、老药方,郑黎明都爱不释手,认真加以研究,有的还会应用在临床上。2002年,郑黎明出差苏州开会,间隙去当地古玩市场闲逛时,发现有一叠老处方出售,便全部买下。让他没想到的是,其中的一张处方让他“妙手回春”治好了一个孩子的疾患。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一对来自嵊州的父母带着3岁孩子前来就诊,孩子因黄疸引起皮肤瘙痒,父母曾带孩子多处就医均不见效。郑黎明查看病情后,想起2002年收集的处方中有一张治疗小儿湿疹的方子,便运用其中的几味中药加以诊治,7天后,孩子黄疸褪去,瘙痒症状消失。


有了这次临床上的验证,郑黎明越发觉得这些老药方作用的重要性,并更热衷于收集各类老处方。近20年来,郑黎明走村串户,潜心收藏,分别从古玩市场、旧书店和网络上收集到中医古籍和名医手稿5000多册,各类处方5000余张,其中有名有姓的中医世家1000多份。这些处方除了有临床价值,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在收集古籍、处方的同时,郑黎明还对中医药器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丰富藏品,只要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中医物件,他会不惜重金买下。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博物馆已成孩子“游乐园”


在别人看来,这些中医古籍、处方和器具也许是一件件废旧之物,而在郑黎明眼里却都是宝贝。早前,郑黎明把收集来的处方器具都放在诊所里,一来便于自己就近借鉴,二来也可让前来就诊的病人感受一下中医文化的魅力。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近年来,郑黎明看了不少中医院和中医馆,发现一些中医馆虽装修越来越豪华,但能看到的一些老中医原生态的老物件和物品却越来越少,加上随着他收集的中医物件与日俱增,他就萌生建一个中医博物馆的想法,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自己收藏的中医物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文化。“中医是国粹,博大精深,中医传承时,秘方和技艺一般不外传,这不利于中医发展。”郑黎明说。


说干就干,郑黎明首先在诊所附近找到了一处闲置厂房。接着大到整体规划,小到展位设计、物件摆放,郑黎明都要亲自过问。自从2017年初着手建馆以来,郑黎明每天早、中、晚三次到施工现场监工,把工作之余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建馆工作之中。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近10个月的筹建,郑黎明设想中的中医博物馆终于变为现实,于2017年12月底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开馆后,前来参观的人员,不仅有本地市民,也有不少来自嵊州的学生。此外,还有中国药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师生慕名专程赶来参观。每天少则几十人,多时竟达200余人,短短两个月时间,累计参观人数已经达5000多人,其中大多数为中小学校的学生。每次有孩子观看,只要时间允许,郑黎民都会热情接待,亲自为孩子介绍一些中医药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指导孩子们亲身体验,这里俨然已成为孩子们参观、体验的“游乐园”。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目前,该博物馆已被审批为新昌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新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同时,他还聘请国家级名老中医沈钦荣为名誉馆长和国家级名老中医沈元良教授为博物馆顾问。郑黎明表示,今后,他将进一步丰富馆藏物件,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中医药爱好者了解中医、感受中医、认识中医。


来源:新昌新闻网
作者:俞晓委


讲述 ▎他跑遍各地搜集中医资料以及器具,只为办一个像样的中医博物馆来弘扬中国中医,中医,博物馆,器具,郑黎明,处方,黎明,中医药,药方,名医,物件


投稿邮箱: aiwenyi01@126.com

联系QQ: 3067402679

投稿须知: 注明为原创或选摘、摘录等(若不注明责任自负),并注明联系方式,本平台不设稿费,文责自负。


底下有评论,你参与了吗?


【文艺】杂货铺子

三店又开张了

扫以下微信进去逛逛吧

注明“我爱铺子”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