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2年4月24日,法国马赛的业余音乐家卢日·德·李尔演奏了自己所作的乐曲《莱茵军战歌》。十分喜欢它,法国大革命期间,马赛的义勇军们高唱着这首歌曲挺进巴黎时。于是,巴黎人便称这首歌为《马赛赞歌》,后来它又被称为《马赛曲》,1795年7月14日,它成为了法国国歌。极少有国歌会以一座城市命名,而从18世纪起,这座城市的旋律和这个国家的命运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马赛
Marseille
法国第二大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的最大商业港口城市,原属于普罗旺斯省。
法国地图一隅
马赛手绘地图
如今的马赛港分为老港和新港,其中老港在城市的港湾,如今成了游艇的码头。新港则在城市的西面,在欧洲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是第二大港口。
老港的变迁
马赛可以说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它曾被凯尔特人占领,后又被古罗马征服。在古罗马时代,它被称为Massilia。在公元前一世纪并入罗马版图,后衰落几近绝迹,10世纪又再度兴起。早在1832年马赛港就成为了当时世界第三大港。该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气候宜人,极具南法情调。阳光海岸、渔人码头、市政厅、马赛圣母院以及总所周知的基督山伯爵的古堡都使这里成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光顾此地的理由。
鱼汤
Bouillabaisse
说起马赛,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停满游艇的港口,午后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那一碗满是古早味的马赛鱼汤bouillabaisse。传说中马赛鱼汤是爱神维纳斯调配的催眠秘方,好趁她的丈夫火神伏尔甘喝了鱼汤熟睡之际,和战神玛尔斯私会。而其实,最早的马赛鱼汤是渔夫的午餐,是海鲜杂碎煮的浓汤,直到后来美味渐渐流传开来,马赛鱼汤进入上流社会,对吃一向讲究的法国人还专门制定了《马赛鱼汤宪章》来规定其中应该有哪些食材。从此,马赛鱼汤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之中,如果说《马赛曲》让人们听到了属于这座城市的旋律,那么鱼汤则是让人们记住了这座城市的味道。
拉克里耶
La Criée
地中海的炽热阳光、普罗旺斯的花香魅力、商贸良港的都市活力造就了法国马赛独特的城市情调与艺术氛围。海岸城市独有的自由奔放以及多民族融合的特征让这里不仅是18世纪西方人憧憬东方的希望之港,也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从绘画到雕塑、建筑,马赛的艺术氛围既带着历史的斑驳,又如同海风般自由和前卫。一年一度的“马赛节”就是最好的佐证,从舞蹈、戏剧、到音乐会、电影,人们来到这里,在岸边用艺术狂欢。
这座城市里的一切都杂糅着古旧与新潮,孕育出别样的艺术气息和错落有致的风格。坐落于马赛城老港中心的拉克里耶国家剧院就是这里的典型代表。
拉克里耶国家剧院成立于1981年5月,它的名字音同于旧时港口的叫卖鱼铺。在归为国家保护建筑的外立面背后,拉克里耶拥有马赛最优秀的舞台,一个800座的大剧场以及一个280座的可调节剧场,以及一个宽敞的多功能厅。自开幕以来,剧场已上演700多个剧目。马赛拉克里耶国家剧院拥有国家话剧中心的身份,历任院长有马雷夏尔、吉尔达·泊尔代、让-路易·伯努瓦,2011年7月起,知名导演、造型艺术家马莎·马可耶夫接任剧院院长一职。
马莎·马可耶夫
面朝港口,拉克里耶随着潮起潮落逐渐变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剧院的坚守,正如从舰桥眺望大海一般...这座国家级剧院不仅创造戏剧、艺术,也创造印象及想象,坚持以传承保留剧目,发扬当代戏剧,支持最多样性的舞台艺术风格为己任。作为一个创作型剧院,拉克里耶与艺术家们展开诗意的合作,也向独特的思想家们敞开大门。
拉克里耶是一所“每一天”的,也是“永不过时”的剧场,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印象与想象的艺术作坊。
/
就在今年3月15日,这间“想象的艺术作坊”将带来莫里哀的经典喜剧《女学究》。用现代手法演绎经典剧目,将现代人的生活境遇嵌入几个世纪前的舞台著作。整部剧带着南法的幽默和古朴,仿佛还有一丝海水的咸味。
点开看预告
点开看剧目介绍
扫码买(机)演出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