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虽然头戴市长官帽,
但他骨子里仍是位画家。
埃迪·拉马
如果非凡君问你,
阿尔巴尼亚在哪儿?
你或许会一筹莫展。
踏入这个陌生的国度,
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小县城,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国家吗?
阿尔巴尼亚“闭关锁国”了20年,
1976年前这里就像是中国的清朝,
两耳不闻窗外事,
连锅碗瓢盆都是中国援助的。
毛爷爷的“天涯若比邻”,
说的正是阿尔巴尼亚这个落后的国家。
阿尔巴尼亚还被称为“碉堡之国”
阿尔巴尼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从熟悉到陌生的国家。
冷战时期,中国人民还在挨饿的时候,我们却把最好的物资运送到这个国家,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援款75笔,金额达100多亿人民币,是我国对外援助受援国人均数额最多的国家。
阿尔巴尼亚也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的阿尔巴尼亚是中国在欧洲最铁的盟友。
作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在欧洲其他国家讨论什么样的
能源最干净最安全的时候,
阿尔巴尼亚还在为能源供应发愁,
水灾、停电是阿尔巴尼亚的常见现象。
如今,阿尔巴尼亚出了一个颇富创意、锐意改革的总理,他就是埃迪·拉马(Edi Rama),有趣的是,他年轻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
埃迪·拉马今年53岁,
身高超过一米九,
络腮胡,虎背熊腰,
表情丰富有感染力,
看似粗豪,
却钟情于感性的艺术。
埃迪·拉马绘画作品
埃迪·拉马出生在阿尔巴尼亚,
年轻时爱画画,也爱打篮球,
曾参加过篮球队,出过书,
也做过阿尔巴尼亚艺术学院的教授,
还在全球各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后来教书教腻了,
就跑到法国艺术圈闯荡,
靠卖画为生,闲暇时逛逛博物馆。
直到1998年,他被当时的
阿尔巴尼亚总理法托斯·纳诺邀请,
因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埃迪·拉马回到了祖国,
接受任命成为了文化部长。
这也是他首次接触政界。
埃迪·拉马上任后,大家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他一边在接听电话,一边又会拿着画笔在废弃的文件上涂涂画画。
对此,埃迪·拉马说道:
“在很多难捱的时间中,
是绘画拯救了我。
它让我感到了快乐。”
2000年10月,这个艺术家因政治上出色的表现,以社会民主党候选人身份当选地拉那(阿尔巴尼亚首都)市长。
那时的阿尔巴尼亚经济发展依旧十分落后,全国一半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种植,GDP只有113.98亿美元,还不如我国一个经济强县。
再加上走私毒品、拐卖儿童、控制卖淫集团案件频发,以至于埃迪·拉马面临的每一个问题都相当棘手。
刚刚长大的阿尔巴尼亚的女孩们,时时刻刻受到人口贩子的威胁。
父母们宁可希望刚刚长大的女儿嫁出国门远离家乡,也比被人口贩子拐走强。
故而埃迪·拉马刚上任时,大家对他并不看好:一个搞艺术的能治理首都?
而当时最难的一点是,上一届政府留给他治理城市的预算经费,少得可怜……
就像别人给你掏出50块钱,却要你帮她打造贵妇风的造型一个道理。
出人意料的是,埃迪·拉马用了一个很“艺术”的法子去改造城市——把城市变美。
于是他带着一群画家和颜料,给城市里那些破旧的建筑物“改头换面”。
这是他们当时涂的第一栋楼
▼
当时,他们正在涂刷这栋建筑的时候,一个法国欧盟官员赶过来阻止他们,并说:你用的这些颜色不符合欧洲的标准。
然后埃迪·拉马指了指四周破旧的环境:“那周围这一切都不符合欧洲的标准,尽管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人生中已经有太多的灰色,是时候改变了。”
于是这个建筑变成了这样
▼
这个曾经看不到一点色彩的灰暗城市,
却因为这个建筑的出现,
点亮了人们心中的一丝微光。
最初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
批评人士指责他,
太过注重城市外在变化,
而不去解决饮用水、
电力短缺等实质性问题。
“正经事不干,
拿墙作画布来画画!”
但埃迪·拉马强调:
这些房子并不仅仅是要变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它还象征着地拉那人生活的希望,让人们意识到“新的生活从现在开始”。
大家都认为政治不相信童话,
毕竟说的永远比唱的好听。
虽然很多人不解,
但埃迪·拉马硬是顶住了压力,
给一幢又一幢斑驳破旧的居民楼上色。
刷上嫩黄色、绿色、
紫罗兰色等鲜艳色彩,
这三种显眼色调,
甚至被称作“埃迪·拉马色”。
埃迪·拉马说,自己虽然头戴市长官帽,但他骨子里仍是位画家。
城市建筑、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创意,可以算作自己的“艺术美感向现实生活领域的延伸”。
整座城市就这样变成了这位画家市长的“大画布”。
这个最穷的欧洲国家首都,却因为这些鲜艳的色彩,呼吸着、绽放着。
就如同蒋勋所说的那样:美的力量比什么力量都要大。
2001年,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资金援助下,
埃迪·拉马展开了“城市清洁绿化”行动,
将已建或在建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
让破败不堪的城市公园又见天日,
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对污染严重的河流,
进行河道疏通、垃圾清理,
使河滨恢复了往日的美丽风景。
奇迹的是,
埃迪·拉马大规模的城市治理行动,
使得城市的绿化面积扩大到96700平方米,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城市公园更美了,
人们也纷纷愿意回到地拉那生活了……
就这样,埃迪·拉马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
地拉那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而由于违章建筑的拆除,
公共空间的拓宽,
城市里的隐蔽暗角急速减少,
犯罪率也因此降低了。
最重要的是,
人们对这个城市曾经遗失的归属感,
也渐渐找了回来。
埃迪·拉马说:“当城市警察、或者这个国家本身正在消亡的时候,美就充当了捍卫者。”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把城市变美,会遏制腐败。
2004年12月,经过全球网民投票,埃迪·拉马击败了世界各地的400多位市长,当选为世界最佳市长。
埃迪·拉马就这样从一个备受质疑的“门外汉”,升级为最受全球人民爱戴的“艺术家市长”。
2013年,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声下,埃迪·拉马带领社会党联盟和左翼党派,击败前任总理萨利·贝里沙的保守派阵营,赢得2013年议会选举,成为了阿尔巴尼亚新一届政府总理。
用艺术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
是埃迪·拉马的政治特色。
2015年,他登上了TED的舞台,
演讲主题就叫——《用色彩夺回城市》。
埃迪·拉马《用色彩夺回城市》
在演讲中,埃迪·拉马说道:“试着停下来想想10、20、50、100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的世界由改变的脚步来定义,我们可以改变这世界。”
“色彩,让各种改变发生。每个人都可以做出改变,只要你愿意。
相信你可以,你就在完成的半路上了。”
美的力量,
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即便是贫穷,
也无法限制我们追求美的步伐。
只要心存改变的希望,
那么一切都不会太晚。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艺 非 凡
| 极 致 生 活 方 式 发 现 者 |
转 载 须 知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艺非凡原创
转载需回复“转载”二字
▼点击阅读原文,进美物商城逛逛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