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此次华辰秋拍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共220件拍品,包括瓷器、玉器、铜器、木器、砚台、鼻烟壶等多个品类。本期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杂项精品。
1674
清 琥珀雕松下人物纹山子
长:10cm
此件拍品选材为整块琥珀,略作修整。正面浮雕松下高士图。古松苍茂如伞盖,松下两位老者相对而立。头戴幅巾身着长袍,长髯迎风笑容温厚。身前一位小童躬身望向行舟的舟子。人物形神毕备画面十分生动。背面雕琢高山流水意境高远。琥珀色红黄相容,质地轻、涩、温润晶莹剔透。其下配荷塘清趣底座,相得益彰。保存完好为一件十分精美的文房陈设。
1695
清早期 黄花梨镜台
长:58cm 宽:36cm 高:73cm
参阅:1.伍嘉恩《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故宫出版社,2010年,第276页。伍嘉恩旧藏黄花梨五屏风式龙纹镜台。
2.佳士得巴黎,2012年12月19日,编号3522。
镜台黄花梨制,透雕技法玲珑剔透,线条婉转流畅,自然生动,精神饱满。其设计精巧,雕饰细腻华美。座上安五屏风,中间最高,左右递减,并依次向前兜转。屏风脚穿过座面透眼,植插牢稳。搭脑均远眺出头,雕龙首,绦环板内全部透雕螭龙纹。每扇屏风最下格锼挖亮脚。屏风外围又设一周护栏,做法与屏风和谐统一,绦环板内透雕螭龙纹,栏杆式颇有古代建筑之风。下设抽屉四具,上二下二,分两层。抽屉面铲地浮雕螭龙纹,铜活为原件。下承三弯腿,有如炕桌之腿足,壶门式牙板上铲地浮雕螭龙纹。
1696
清早期 青白玉雕龙凤纹双耳三足炉
直径:20cm
此器以大块和田玉料为材,玉质青黄,局部有褐色沁斑。玉质细腻,宝光蕴泽,温润细致。炉盖作覆碗式,钮雕片片莲瓣,盖面雕两组夔凤纹,其间以饕餮纹间隔。炉身雕刻夔凤纹,两侧立体圆雕牛首。炉身撇口,浅腹,三倒狮首形足。此器集阴刻、透雕、浮雕等多种技法于一身,从造型到纹饰均仿商州青铜器,庄重、古雅,神秘莫测,为清代仿古陈设器。
1697
清乾隆 和田黄玉雕螭龙觥
高:14cm
参阅:清 和田玉龙首觥,《中国玉器全集 6- 清》,河北美术出版社。
选上好黄玉,色侔蒸栗,颈晕土华,温润而泽,一侧稍显褐皮。清宫廷的仿古玉器中黄玉所见甚少,物以稀为贵,可与羊脂白玉相媲美。魏文帝曹丕有《与钟大理书》说:“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以“蒸栗”比拟黄玉品色;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说,“黄玉如粟者为贵,谓之甘黄”;明末学者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上·论古玉器》提到:“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以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以有之故耳。今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古代五行以中为黄:黄色在中央,也是大地之色,故称“中色”;因此其认为:“蒸栗色佳,焦黄为下,甘青色如新柳,近亦无之。”由此可知,黄玉有过傲视羊脂玉之历史典故。本品即为代表,且应属文献所题“蒸栗”之色,实为不易。如此硕大兼沁色颇佳之黄玉料极其难得。
器型稳重端庄,厚壁,觥于腹部分为两节。不规则椭圆口,流部微撇,觥后侧中部透雕夔式柄,流下圆雕一小只遒劲苍龙爬于器壁,底部置一硕大螭龙,昂首回盼,其背托于觥之下部作为器足,水滴形眼饱满圆凸,尖鼻上翘,颌下须密下垂,颈部修长,独角后掠,双翅扬起,贴于器身,须髪飘扬,兽尾上卷贴于觥壁,兽身粗壮威武,辗转腾挪,四肢矫健,足底处以云纹装饰。其所雕螭龙之态,相似者可参考香港佳士得于2012年11月28日所拍的清乾隆黄玉九龙戏珠象耳盖瓶。
古为酒具,今视瑰宝,灵气逸远,让人浮想联翩。乾隆帝在把玩玉器的同时还对其赋予了情感与理念,把玩玉称作是有“善治量才”的理国之德,他说:“不使良材屈伏沉沦,将其剪拂出幽,以扬王庭而佐治理”。由此看来,乾隆帝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及鉴赏眼力,也因藏玉总结出了独到的治国方略。如此把收藏与治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帝王唯有乾隆。此器器型独特,查阅古今之作,与之器型相似者甚少,且材质上乘,沁色微妙,温润而泽,雕工精湛,抛光细腻,仿古风格浓郁,古香古色,是清代宫廷仿古作品中的精彩之作。
1698
清乾隆 御制和田白玉兽形手握
长:7.5cm
和田玉为材,玉料呈乳白色,玉质温润,整体打磨光滑。圆雕工艺制成。玉兽形体健硕,呈卧姿,四肢前屈,尾呈弧形曲卷,玉兽头部分别刻划出眼、耳、口、鼻等,双大耳紧贴头部,额部高突,阴刻线刻划出眼鼻部位,目字形大眼直视前方,鼻翼宽阔,张口露锐齿。背部数条横向阴线刻画其皮毛纹理,仿似一只正在宣誓自己霸权的大地王者。整器造型别致,端庄大气,将玉兽表现得惟妙惟肖。
1706
清 翡翠珠串(31 颗)
重量:259.96g
此款珠串颗颗浑圆饱满,光可鉴人,出自老坑翡翠,淡雅与浓艳兼具,部分珠子黄绿融合,高雅灵秀。附北大鉴定中心证书。
实物描述:翡翠质地(种):极细粒;透明度:亚透明;颜色(色):近正色;工艺(工):非常好;净度:微瑕。
1707
清 白玉留皮鼻烟壶
高:8cm
壶身白玉制,壶作扁瓶形,溜肩,壮身短颈,深腹, 下呈椭圆圈足。其腹外壁一面保留玉材金黄色玉皮,寓意“金玉满堂”,一面则以光洁温润的白玉示人。此烟壶形制规整,质地油润,清雅脱俗,当为清代巨儒袖中雅物。
1711
清 玛瑙巧雕翘色童子
长:3.5cm
二童子以玛瑙为材圆雕而成,童子裸身作半蹲状,二童子含笑相对,双手持灵芝,越右肩而过至左后背,背后有蝙蝠相伴。童子通体呈半透明状,面带微笑,身形肥胖圆润,形态生动可爱。灵芝与蝙蝠俏色巧雕而成。是件童子摆件取材精良,设计独特,雕琢精巧,打磨光洁,当为赏玩之妙品。
1716
清 竹根雕佛手把件
长:6cm
佛手形体独特,颇堪赏玩,而其名又合“佛祖之手”,寓意吉祥,因而在明清时成为常见的工艺题材。此件竹根佛手,对竹根的肌理善加利用,再施以构思巧妙的雕琢,攲正有致,秀逸古拙,是同类题材工艺品中的佼佼者。以竹根制作,深合取法自然、穷通造化的文人趣味。但其难度甚大,制作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巧,更须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足够的经验,因此,非能工巧匠不敢为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