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嘉德此件四臂观音像来自Rossi&Rossi旧藏,可能是现存尺寸最大、最精美的迦舍-摩罗王朝造像之一。混合了尼泊尔与西藏13-14世纪造像艺术的特点,这件造像呈现了迦舍-摩罗王朝造像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也为人们更全面地理解这种独特的造像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

拍卖时间:12月18日(周一)晚上8:00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B厅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Lot 3315,【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Lot 3315

尼泊尔 迦舍摩罗13/14世纪

铜鎏金四臂观音(嵌银嵌松石)

43.8cm.high

来源:英国Rossi & Rossi旧藏。





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

 

 | 王翰驰


迦舍-摩罗(Khasa-Malla),一个喜马拉雅地区最不为人所熟知的王朝,曾经统治着西藏西部和尼泊尔西部的广阔土地。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迦舍-摩罗统治者的先祖来自北印度,12世纪中叶路经西藏西部进入了尼泊尔西部的卡纳里盆地(Karnali Basin)地区,建立了迦舍-摩罗王朝,并在13-14世纪中叶达到了国力的顶峰。这个王朝虽然短暂,但统治者笃信佛教,并慷慨地赞助佛教艺术,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将详细论述此件造像为迦舍-摩罗王朝所制的判断依据,并分析此件作品在艺术上的独特性和开创性。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因为笃信佛教,迦舍-摩罗王朝的统治者邀请加德满都河谷的纽瓦尔工匠前往尼泊尔西部建立作坊制作佛像。13-14世纪正是纽瓦尔工匠广受追捧的时期,最著名的纽瓦尔艺术家阿尼哥甚至被邀请到元大都制作艺术品。在纽瓦尔工匠的作用下,迦舍-摩罗王朝造像的风格,总体上呈现出13-14世纪尼泊尔造像艺术的特征。

 

然而,迦舍-摩罗王朝造像并非完全照搬尼泊尔的造像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现今关于迦舍-摩罗王朝造像特点的学术理论,最权威的当属艺术史学家Ian Alsop在1994年发表的论文《迦舍-摩罗的合金铜造像》。海内外拍卖行对于迦舍-摩罗王朝造像的判定,大都以这篇论文为重要的论证依据。在这篇论文中,通过分析数件有铭文的迦舍-摩罗造像, Ian Alsop总结出了迦舍-摩罗造像在造型上的基本特点:


1.以13-14世纪尼泊尔造像为基础。

2.对造像手指、脚趾关节的强调。迦舍-摩罗王朝造像往往在手指、脚趾关节的背部以两道弧形深刻线加以强调,使关节之间有饱胀的感觉,这个特点与尼泊尔和西藏的传统不同。

3.对莲座背部中央一块梯形区域相对简单而粗糙的处理,有些会在这个区域刷以红漆。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此件四臂观音基本符合Ian Alsop的观点。造像表面鎏金,金水明亮华丽,从失金处可见铜质呈橘红色,体现了很高的红铜含量,与尼泊尔造像的特点一致。造像的面部呈现典型尼泊尔13-14世纪造像的甜美特征:额头高而阔,下颚短而圆;双眉在眉心合拢,向两旁扬起;眼距较近,上眼睑于中段处下凹,眼尾变宽收拢;鼻梁高耸而有弧度、鼻头较尖;口小而唇薄。在装饰风格方面,四臂观音的头冠冠叶细小;耳饰呈扁平的圆环状;襦裙的边沿有两圈花纹,其中一圈可见麦粒纹,这些也都是典型尼泊尔13世纪左右造像的特征。综合以上特征可推断此件造像出自一名纽瓦尔工匠之手。

 

然而,与尼泊尔传统不同的是,此件造像的手部、脚部完全符合迦舍-摩罗王朝造像的特点:手脚整体圆润、短促,富有弹性;在每根手指的两个关节外部、脚趾关节内部都以两条相邻的弧形刻线加以强调;手指指甲向下凹陷。这样的手脚造型特点可参照一尊藏于鲁宾美术馆的迦舍-摩罗王朝释迦摩尼坐像。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鲁宾美术馆所藏迦舍摩罗释迦摩尼坐像,以及手部局部。

可见手部关节处的刻线处理,和指节的鼓胀特点。


这件造像从整体上讲,遵循的是源于东北印度帕拉王朝、在尼泊尔造像中并不流行、但常见于西藏的四臂观音仪轨。这种仪轨,在迦舍-摩罗造像中有若干实例,且造型上与西藏造像有明显区别。Ian Alsop在论文中记录了两件13-14世纪迦舍-摩罗四臂观音像,其中带铭文的一件将产地锁定为迦舍-摩罗王朝。虽然这两件四臂观音像的尺寸较小,但与嘉德此件四臂观音像有显著的共同特点:除了仪轨、帽冠、白毫、饰物的相近外,这三件造像高抬的后二手手掌都向内翻转、手指蜷曲,这与藏地所造四臂观音像后二手向外张开、手指翘起不同,应为迦舍-摩罗王朝所制四臂观音像的特点。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左一为施罗德所著录东北印度帕拉王朝12世纪四臂观音像(2008,69F),右侧二图为Ian AIso

左一为施罗德所著录东北印度帕拉王朝12世纪四臂观音像(2008,69F),右侧二图为Ian AIsop《迦舍-摩罗的合金铜造像》中著录的两件迦舍-摩罗四臂观音像 ,中间的福特收藏(Ford Collection)带铭文证明出处(7.5cm),右为美国私人收藏(17.5cm)。


通过对比嘉德2013年秋拍西藏13 - 14世纪夏鲁寺风格四臂观音像(41.2cm),以及施罗德所录

通过对比嘉德2013年秋拍西藏13 - 14世纪夏鲁寺风格四臂观音像(41.2cm),以及施罗德所录西藏13世纪四臂观音像(2001,317A),可见同时期西藏四臂观音像后二手的向前张开的特点,与此件作品手掌向后翻卷不同。


综合以上因素,当可推断此件恢弘巨制为迦舍-摩罗王室所定制。在此基础上,与现存其他迦舍-摩罗造像相比,此件四臂观音最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呈现出了13世纪西藏-帕拉风格的特点。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虽然于12世纪之后就销声匿迹,其造像风格却在12-14世纪的西藏地区非常流行。此件四臂观音像嵌银的狭长双眼,就是13世纪一些西藏所制帕拉风格造像的特点之一。此件四臂观音的缯带在耳后弯折向上飞升,并与宝缯连为一体,华丽的形式让人联想起一些西藏-帕拉风格造像对飘扬缯带的着重强调;绿松石镶嵌也更符合西藏化的喜好,尼泊尔造像并没有表现出对绿松石如此的偏爱;另外,此件造像的左肩可见山羊皮,这并不属于尼泊尔造像的一般特征,而更符合是西藏造像传统。


鲁宾美术馆所藏西藏13世纪仿帕拉风格度母,其眼部嵌银,为西藏仿帕拉风格的特色之一(左)。瑞特伯格美术

鲁宾美术馆所藏西藏13世纪仿帕拉风格度母,其眼部嵌银,为西藏仿帕拉风格的特色之一(左)瑞特伯格美术馆所藏西藏13世纪仿帕拉风格观音像,注意耳后缯带的处理 (右)。


比起人为记录的历史,古代艺术品有时隐含了更多的历史线索。这件四臂观音像所呈现出的西藏化特点,也许体现了迦舍-摩罗王朝与西藏千丝万缕的联系。迦舍-摩罗王朝的第一位君主名为Nagaraja,虽然身份成谜,但他非常有可能曾是西藏西部短暂的统治者。西藏的历史把他记录为古格王朝“僧王”益歇沃的后代;而一些尼泊尔学者认为Nagaraja是征服了阿里地区的异乡人。12世纪中叶,Nagaraja的后代离开了西藏西部,迁徙至尼泊尔西部建立了迦舍-摩罗王朝[1]。到了13-14世纪,迦舍-摩罗王朝进入了国力的鼎盛时期,开始频繁南下侵扰加德满都河谷地区,并大肆掠夺,这更助长了王朝的财力。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这尊四臂观音像与13世纪盛行于藏中地区西藏-帕拉风格的相似之处,也许可以从13-14世纪迦舍-摩罗王朝与西藏的外交历史中找到依据。根据历史学家Luciano Petech的研究,虔信佛教的迦舍-摩罗王朝曾与西藏中部的佛教政权频繁往来。这种紧密联系最有力的证据,就是14世纪初布顿-仁钦珠与迦舍-摩罗国王之间的通信。这些通信证明,迦舍-摩罗王朝的统治者热切希望与西藏建立友好关系,曾与当时已是夏鲁寺住持的布顿-仁钦珠互赠佛像,并出资赞助大昭寺和萨迦寺。布顿的弟子所撰写的布顿传记中,也记载了迦舍摩罗国王Punyamala(1336-1339在位)向布顿赠送礼品并为其健康祈福,其后布顿回礼的经过[2]。这个时期迦舍摩罗王朝与西藏的密切交流可能就是此件作品拥有西藏化特点的原因。

 

另一些细节体现了迦舍-摩罗统治者对于帕拉风格的偏爱。在宽大的莲瓣下方,紧紧连接着一圈翻卷的海水纹饰,与东北印度帕拉王朝所制坛城的底座纹饰极其相似;造像项圈的双层设计,一层是饱满的连珠纹,一层是连续的叶形坠饰;莲座的上下边沿各饰有一圈粗大而圆润的连珠纹,这些也都是源自东北印度帕拉王朝的装饰风格。事实上,佛教信仰的确使迦舍-摩罗王朝的统治者对东北印度的佛教胜地心驰神往。早在13世纪初,菩提迦耶就出现了关于迦舍-摩罗王朝的记载,后来还记录了14世纪初迦舍-摩罗王朝对菩提迦耶的赞助[3]。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东北印度12世纪帕拉王朝坛城(施罗德2001,V1,104C),其底座中间的海水纹饰与本件底座非常相

东北印度12世纪帕拉王朝坛城(施罗德2001,V1,104C),其底座中间的海水纹饰与本件底座非常相似。


此件造像的年代应与迦舍-摩罗王朝最鼎盛的时期重合,其辉煌的艺术成就是迦舍-摩罗强大国力最有力的证明。运用纽瓦尔工匠高超的制像技术,在尼泊尔早期马拉王朝造像富丽和甜美的基础上,融合西藏和东北印度帕拉王朝的艺术特点,最终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佛像风格,为这个王朝曾经的虔诚信仰留下了永远的证明。虽然这个王朝的历史只有非常有限的资料可考,但是通过一件造像耐人寻味的种种细节却可引发观看者无穷无尽的想象。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参考资料:

1.《迦舍-摩罗的合金铜造像》(The MetalSculpture of the KhasaMallas), Ian Asolp著,Orientation,1994

2.Collection Highlights:The Rubin Museum of Art,鲁宾美术馆,2014年,P 12、58

3.《印度与西藏的铜造像》,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P283,69F

4.On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The BertiAschmann Foundation of Tibetan Art at the MuseumRietberg  Zurich,苏黎世瑞特伯格美术馆,1995年,P 93

5.嘉德2013年秋拍图录,缘识妙应——金铜佛像精品,Lot 5410

6.《西藏佛教造像(卷二)》,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Visual Dharma Publication Ltd.,Hong Kong,2001,P1180,317A

7.《西藏佛教造像(卷一)》,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Visual Dharma Publication Ltd.,Hong Kong,2001,P307,104C


注释:

[1]The Metal Sculpture of the KhasaMallas, IanAsolp,Orientation,1994

[2]Ya-Tse,Gu-Ge,Pu-ran:A NewStudy, Luciano Petech, Central AsiaticJournal,Vol. 24, HarrassowitzVerlag, 1980, P85-111

[3]同上


- 完 -


?? 点击查看 陶瓷部拍品精选3d效果预览

【嘉德秋拍】陶瓷器物类精品3D预览抢先看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



【嘉德秋拍】迦舍-摩罗王朝艺术的巅峰之作,摩罗,王朝,嘉德秋拍,造像,迦舍,西藏,尼泊尔,帕拉,观音像,印度微信ID:zhongguojiade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