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失调的和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亚艺术观察”,如展览副标题所示,将视野投向对于当代东亚而言具有强烈的转折意义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对于彼此紧邻的中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我们不仅共享着冷战结束、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国际背景,还各自面临着内部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变和由此带来的震荡和新契机。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各自通过呈现具体的展览和艺术事件的案例作为切片,来探究这个时期的复杂肌理,思考这个时期的艺术动态和思想对于今天的影响。从对这个历史时期的回望中,我们也再次看到东亚地区时刻彼此关照的现实。


我们在微信平台上隆重推出了“失调的和谐”展线上导览,每周一、三、五陆续推送展览涵纳的韩国、日本、台湾地区和中国的部分,分享展览中具体涉及的艺术实践和创作个案。


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

 


新生代艺术展,王友身、周彦、庞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1991年,“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新生代艺术展,王友身、周彦、庞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1991年


1991年7月9日至14日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里举行的“新生代艺术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1990年初至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建院40周年教师作品展”、“刘小东油画展”、“女画家的世界”、“喻红油画展”、“第十届全国版画展”和“申玲作品展”等;1990年12月,“新形象绘画艺术展──王劲松、宋永红联展”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 1991年9月,“赵半狄、李天元画展”在北京天地大厦举行。这些展览的出现,伴随着同时期一些批评家所发表的观察和评论文章,构成了在这个时期一个比较突出的艺术现象。那就是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为主的艺术家构成创作主体(也有其他艺术院校毕业的艺术家比如王劲松和宋永红),在内容上鲜明地有别于“八五新潮”中倾向宏大主题和带有哲学意味的、涵有社会和生命关怀的主题,转向对于身边普通的人、事和场景进行细微、平实的描述和再现,在技法上也有更考究的表现。批评家们尝试用不同的词汇来概括这一批艺术家的工作。易英认为这不是一个运动或流派,也不是具体的风格,而是指传统的学院派艺术在新潮美术基础上所发生的嬗变,他以“新学院派”来指称这一现象。基于这些创作与新社会现实的关系,尹吉男发表《新生代与近距离》一文,讨论这一现象。另一个关键文本是同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批评家周彦1990年12月18日发表于《北京青年报》的短文《调侃与自嘲》,以此来总结这个新现象的主要特征。


“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新生代艺术展,展览现场,1991年


尽管

我们不应该过于夸大某一个体或因素在历史中的作用,但自1989年起至今任职于《北京青年报》的中央美院毕业生王友身通过这份大众报纸的平台,推介“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促成《北京青年报》主办和赞助“新生代艺术展”,邀请艺术家,规划展览,组织研讨会,积极推动关于这个新的创作动向的讨论,这对“新生代”这个概念的形成和传播具有关键的意义。


“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中间美术馆展览现场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新生代艺术展》展览册页,“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新生代艺术展》展览册页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新生代艺术展》专版报道,“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新生代艺术展》专版报道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新生代艺术展》图片与影像记录,“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新生代艺术展》图片与影像记录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新生代眼中的“八五美术运动”》,王友身,“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中间美术馆展览文献细节:《新生代眼中的“八五美术运动”》,王友身


陈淑霞,临窗的花,布面油画,130×97厘米,1989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陈淑霞,临窗的花,布面油画,130×97厘米,1989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临窗的花》中,陈淑霞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的静物,赋予平常之景以艺术与审美情趣。不过细看画面,其构成却有着独特的形式意味和情感因素。画面背景是单色调的天花板、墙面和桌面,是屋内之景;花盆两侧,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半敞的窗子,却也侵入房间之中。内与外的交错、画家视角的漂移,让画面透出一种难于下定论的形式与情感意味。在整体冷色调、静穆的氛围中,作为主角的花儿却偏偏由简笔抽象地涂刷而成,和其余精细刻画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动与静的结合,好似花儿给画家的感受:在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中,几束花让她泛起了心底的波澜。在近距离观察日常之景的背后是她的内心世界,艺术家融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生命意味,画面的形式中便凝聚着情感感知。


陈淑霞,1963年生于浙江,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曾任北京工艺美校教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系教授。1980年代末的毕业阶段,她创作过一批以花为题材的静物绘画,并在1990年代初参加了两个重要的展览,即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的“女画家的世界”,和“新生代艺术展”。近年来的创作中,她追求一种空灵写意的传统意境。


“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刘庆和,两个人,国画,90x170厘米,1991年,照片由王友身提供


作品《两个人》粗看之下是日常场景中的一个瞬间:坐在西式木椅上的女子和赤裸上身、望向阳台外的男子。画面直接而露骨地窥视了两个无名形象生活中某个带有意味的瞬间,作品采用了统一的透视视角,回避了传统水墨中的全景描写而独取阳台一隅。刘庆和用皮纸作画,在画面中强调笔法、墨和色的控制,这让他在造型的表现力和写实程度上获得了某种平衡。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网和线这一在他早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带有隐喻性的线条结构,而线条精致的座椅和围栏与晕染了的人物皮肤和衣物形成了对比。在“新水墨画”的范畴里,刘庆和一方面主动地寻求新的时代精神、把焦点对准新社会形势下的日常生活,一方面,他把对叙事性的追求和笔墨的运用结合在一起,诉求于当代性的表达。 


刘庆和1989年从中央美院毕业,最早学习的是民间美术,后再转入中国画系学习。刘庆和是参加“新生代艺术展”的唯一一个国画系毕业生。在他此后的创作生涯中,探讨水墨与当代生活和当代性命题的关联,成为了创作的重心。


 王浩,广告牌,油画,36x30厘米,1987年,照片由王浩提供,“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王浩,广告牌,油画,36x30厘米,1987年,照片由王浩提供


 《广告牌》是王浩1987年毕业创作组合中的一件,作为他撰写的一部小说中的插图出现,作品参加了“新生代艺术展”。与他这一时期的众多作品相似,王浩一方面用照相写实的手法描摹了一幅巨型海报和停靠在海报前的货车,同时,画面中前景和背景的交融使得整个画面带有一点戏谑和狡黠的味道。王浩巧妙地把握了进入商品时代的中国社会所呈现出的躁动、新奇和炽热,他复制再现的日常生活片段无比真实又充满想象与现实的张力。广告牌上的“照相机”既是真实场景,也可以看成是画家的艺术宣言。


王浩毕业于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这一时期他以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许多北京街头的瞬间场景。

 

王劲松,握手,纸本重彩,50x60厘米,1989年(2014年复制),照片由王劲松提供,“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王劲松,握手,纸本重彩,50x60厘米,1989年(2014年复制),照片由王劲松提供


王劲松的《握手》创作于1989年,即在“新生代艺术展”之前,不过从语言上与后来在“新生代艺术展”中共同展出的另四件油画作品(《大晴天》、《大气功》、《大会串》、《大合唱》)一致,都是以诡谲的构图和表现力极强的笔触呈现出一种荒诞的氛围。画面中,两个身着正装、面无表情的人,在室内灯光下的一张红色桌子旁互握双手;目光转向背景,才发觉二人正在马路中央,处于斜坡的下方,远方位于高点的汽车摇摇欲坠。在使用超现实主义语言这一点上,作品显现出与80年代艺术创作的关联,同时又透露出漫画般的平面感和戏谑味道。在处于动势的画面中,怪诞的握手姿势暗示着合作时刻面临着下一秒的崩盘,透着不安、阴谋、躁动和一丝幽默。


 1987年,王劲松从浙江美院毕业。1988 年,王劲松来到北京,开始水墨和重彩试验。1990年12月,王劲松和宋永红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双个展,受到理论家和美术界的瞩目。1991 年 7 月,王劲松和宋永红作为唯一两个非中央美术学院出身的艺术家,参加了“新生代艺术展”。

 

展望,坐着的女孩,树脂着色雕塑、木椅,126x124x52厘米,1991年,“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新生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失调,中央美术学院,王劲松,雕塑,王浩,中间美术馆,刘庆和,王友身,宋永红

展望,坐着的女孩,树脂着色雕塑、木椅,126x124x52厘米,1991年


“新生代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家以油画系毕业生为主,展望是唯一以雕塑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在展览现场,他的这件题为《坐着的女孩》的雕塑与三张雕塑人像的照片一同呈现。照片中的作品题为《人行道》,记录了艺术家创作的三件体态各异、与真人等大的雕塑,三个形象完全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街边场景,作品也放置在真正的人行道上呈现。《坐着的女孩》刻画的是一个灰蓝色头发、身着无袖背心、七分裤和白色凉鞋的时髦女性形象,节取了她坐在椅子上上身前倾的瞬间。两只椅腿由于身体的带动而脱离地面,凝固的瞬间和身体的动态形成了张力。作品运用的与真人等大、细节还原真实的雕塑手法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雕塑原则有很大区别,但核心仍是写实的,只不过这种关照中更有艺术家对对象复杂的真实情感的投射。


展望1988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早期作品富有新时代的写实意味,后转向创作抽象而文化意涵丰富的雕塑。



敬请期待下期:“失调的和谐”展中国部分:车库艺术展

展览链接:【中间展览预告】失调的和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亚艺术观察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