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上海长宁区、静安区的愚园路是一条拥有维基百科页面的著名道路,自从一战之后,路旁兴起各式花园洋房和新里弄,这里就开始成为城市中上层和文化名人的居住地。如同大家族的贵公子,愚园路得到了官方的仔细保护,却也在逐渐丧失生气,在原法租界地区诸多时髦道路中显得有些乏味。加上近几年快递三轮和共享单车的入侵,被新旧问题裹挟的愚园路成为了下一个gentrification的目标。
这可能意味着一次换血式的更新:引入资本实力更强的新商户,地价随之升高,老店铺以及依靠它们而生的居民逐渐迁走,愚园路成为另一条道路……这是许多老街区老街道经历过的故事,但显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成立两年的建筑师平台“AssBook设计食堂”正好位于这条道路上,他们希望能用更巧妙的方式,为公共道路更新提供一些新的可能,这样或许能为为愚园路扭转命运。“上海是一个可以自下而上的城市”,他们说,在同街区沟通、向官方提出设想后,“设计食堂”居然获准对这条公共道路进行重新设计——尽管这些设计实践实际上只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愚园路更新设计地图,全部图片由“Assbook设计食堂”提供
从今年六月开始,“设计食堂”联合了 15 支设计力量,开始筹备愚园路西段的更新,成为今年“城事设计节[设计实践]”的一部分。从江苏路口走到长宁路口,你会经过一个幼儿园、一家银行、一个前宽紧带厂和一些存在了十几年的老店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上海典型的里弄口、突出的弄堂口形成的墙角、斑马线、前 Wi-Fi 时代遗留下来的公共电话亭、不受待见的垃圾桶以及不时停靠外卖快递车。在设计师眼中,这些寻常事物的意味着无序的交通、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脏乱的角落、平庸的外观和淡漠的人情;但同时,也蕴藏着重新被设计的丰富潜力。
城市街区的改造是一个热门又棘手的话题,人人都喜欢充满创造力与活力的公共区域,但其中又交织着多种利益与需求。参与愚园路改造的设计师们恰巧都是一群不愿被传统建筑环境与体制所规范的人,这个大胆的项目为他们对城市和设计的思考带来了一个出口,也是一次令人激动的挑战。他们并没有把道路变成一座华而不实的美术馆,而是尽量不动声色地,在不为道路增加新负担的情况下,用设计的力量为这条道路带来改变,提升公共空间的质量。
视觉标示更新
共享单车停车位和 Z 形斑马线
URBAN MATTERS 用醒目简明的视觉语言,对斑马线和停车位进行了重新设计。Z 字形斑马线自然地引导行人左右分流,减少人们过马路时的摩擦和冲撞,也让斑马线看起来更活泼漂亮。
共享单车停车位设计,图片截取自《设计大降落》纪录片第一集
100architects 结合英文单词“ Pool”和自行车链条,在人行道旁标示出了共享单车的停放位置和方向,把人行道从蝗虫一般的共享单车堆中解放出来。
快递和外卖停车位
外卖车和快递车的停靠位置也得到了规划,派送员不必再面临“提供便捷”又“制造麻烦”的两难境地。
* * *
愚园路垃圾桶设计
愚园路垃圾桶设计
上海“埃微建筑设计”的许志锋关注的是路边令人们避之不及的垃圾桶。在与环卫工人交流之后,他根据原有垃圾桶的问题,设计了全新的垃圾桶。这些不锈钢“方盒子”一眼看上去似乎并不十分引人注意,但清晰的色彩标示、最大化的开口设计让杂物、烟蒂的投递更为方便,也不会掉落尽垃圾桶内外胆之间的缝隙之中,同时也使清洁工的打扫变得更加容易。
原来的垃圾桶
* * *
快慢任意门
幼儿园门口是另一个亟需秩序的场所。璞作建筑的设计师窦义年用“快慢任意门”,规划人流速度的快慢,明亮的色彩或许可以缓解小孩子们上学的压力。
空间重新利用
电话亭改造设计
用 IC 电话卡打电话已经变成了二十年前的往事,但公共电话亭仍然伫立在路边。设计师将这些尴尬的电话亭变成了行人停留休息的场所。当你在便利店买完关东煮无处可吃,停下来查看地图阻挡了后面的行人,突遇下雨又没有带伞,新鞋磨脚需要贴一贴创可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比二十年前的公用电话亭更救命的存在。
* * *
BANK X ROADSIDE
银行前的长排楼梯实际上很少被使用,中国人也没有坐在路边楼梯上看风景的习惯。来自“Sostudio”(所以空间设计)的设计师刘梦婕、吴轶凡从伦敦艺术家Camille Walala的作品和洛杉矶的涂鸦墙中获得灵感,在楼梯上加入了乐高式的几何模块。不但可以让人们放松地坐下来休息交谈,还成为了路边风景,同时也无需在窄窄的人行道上再开拓出的新的长椅。
* * *
城市之书,CITYBOOK
道路中段,突出的弄堂口和隔壁的店铺之间形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凹槽,几乎没有任何功能。设计师姚栋和侯之在此处安插了一个与墙面面积相同的城市之书,可以翻开或折叠。你可以进入其中观看小型展览,也可以从小洞口中观察过往的行人和街景。明亮的黄色同人行道前的黄色警示线相呼应,使城市之书显得没那么突兀,也使警戒线变得更加亲切。
* * *
愚园路上的里弄口
[亨昌里]里弄口改造
里弄口这片“灰色地带”总带有些阴郁的气氛,人们不太愿意在其中多做停留。张海翱和李迪提出了更加通透的里弄口设计,它的功能设置也为邻里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更多机会。
恰到好处的装点
协奏曲(宽紧带装置)
协奏曲(宽紧带装置)
位于这段道路中部的岐山村内是原上海宽紧带厂旧址。来自一栋建筑的张朔炯用厂里出产的松紧带在楼前的草坪上搭建了一个临时装置,唤起人们对上海纺织业兴盛时代的回忆。
* * *
书写.记忆用光在愚园路写下一首诗(灯光秀)
“一抹照明设计”的洪伟翔用灯光和影子增加了道路的夜色风景,纪念愚园路上的文化名人和学者。
* * *
江苏路愚园路路口绿化内装置——雨·林
江苏路愚园路路口绿化内装置——雨·林
悬挂在行道树上的灯光装饰灯总令人想到廉价的圣诞节折扣季,其实这些灯光可以更浪漫。Wutopia Lab的设计师俞挺、戴欣旸用细软的光纤材料,在行道树后垂悬成一片片波浪,建起了一片“雨林”。
* * *
墙馆,愚园路微型美术馆
墙馆,愚园路微型美术馆
几个隐藏的美术馆悄悄地补充了这条狭窄的道路的信息量。其中之一是来自“本构建筑”的建筑师相南的“墙馆”。路旁的楔形建筑结构模拟了人们的视野空间,中间用 3 厘米的窄缝引起人们窥视的好奇心。
来自“筑境设计”薄宏涛的 F3MiniMuseum 上海微型城市记忆博物馆
挽留便民店铺
愚园路上的水饺店
愚园路上的水果店
对于一条居住功能为主的街道来说,摩登的商铺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便民小店才是“刚需”。与其用新店驱逐老店,不如令老店焕然一新。设计师们针对路段上便民的折扣内衣店、水果店和山东水饺店进行了重新设计,让这些店铺不再成为街道外观上的后腿,也为店主设计了更便捷的工作方式。
“RIGI睿集设计”刘恺的山东水饺店虚拟改造
“更新建筑”周游的水果店虚拟改造
虽然有的设想未能最终落成,已经落成的实践也将在11月30日后陆续被拆除,但这次 pop up 式的实践让人们看到了公共道路改造的一种可能。
还好,“设计食堂”还拍摄了“设计大降落”系列纪录片,保留了整个改造过程,目前正在Assbook设计食堂公众号(AssBookGroup)播出之中。
设计大降落,第一集
作者:陆冉
更多内容
长按上图提取二维码下载 VICE 中国客户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