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豆瓣用户 紫曦 对电影《小丑回魂》的影评
原标题:《恐懼源自於無知,牠。》
是它,是它,就是它
这次由Bill Skarsg?rd扮演的小丑,听说在片场吓哭不少儿童演员。
在台湾已经上院线了。抢先看正午场的我看完吓出一身鸡皮疙瘩。关于这部台湾翻译叫:“它”的电影,原著是由史蒂芬金撰写。此次为第二次翻拍,上一版是27年前,与电影中小丑每27年出现的规律是一样的。
上一版本的小丑
身边目前还没人想看这部,主要原因是对小丑的害怕,但本片厉害的地方在于,小丑,仅仅是个媒介-对恐惧的媒介。(提醒:如果你是个小丑恐惧症的重症病患,请避免此片)。在片中,小丑以人的恐惧为食,之后它会吸你的血,吃你的肉,你越是害怕,就越着它的道。
所以这只是单纯的一部恐怖片吗?IMDb 开出的8.5高分告诉我们,故事没有这么简单。
(以下有基础剧透,不影响收看品质)
本片简单来说,分为四个层面,1.因未知而害怕。2.与恐惧交锋,遂放弃。3.突破恐惧,面对恐惧,战胜恐惧。4.成长。 主角群是由一群Loser(小说里面称作窝囊废俱乐部)的几位孩纸王来谱出故事支线。该片有大量笑点、也有恐惧骇人、更有血淋淋、暴冲画面。请看官前行时务必谨慎小心。
如果你喜欢去年NETFLIX 的高分影集Stranger Things,又不害怕小丑的话,此片是非常好的选择。
电影的开头从居住在达利小镇(Derry),可爱的乔治弟弟开始说起,因为哥哥比尔重感冒无法出门,乔治便带着他们俩一起做的纸船跑到外头,想试试看纸船是否能在积水中悠游。
不巧在此时,他的纸船掉进了下水道,被小丑潘尼怀斯(Pennywise theclown) 捡走,结果是什么我就不说了。故事,由此开始。
乔治弟弟超可爱的啊!!!!
(剧透,但不影响惊吓品质,就算读完去看还是会吓到歪头)
本片有个很大的优点(也变成了很明显的缺点)。某些主角的角色设定十分齐全,虽各自补强了电影薄弱的部分,但依旧遗留了一两个背景模糊或存在意义不明的角色。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害怕的物体,当然也不一样。
比尔的角色设定是一个患有结巴的男孩,但他并不怯弱,相反是最勇敢的一个。
主角比尔心中最执着的就是弟弟乔治,一方面是因为愧疚,一方面也是因为爱,也就是因为爱,他不肯放弃寻找弟弟的下落,因为这股力量,让他最终有勇气面对小丑。比尔是驱使本片不断走下去的主线。
勇敢、正直、亲和的贝柏莉,在男孩中扮演一个胶合的角色。
窝囊废俱乐部里,也是本片仅少数的女生,贝柏莉(Beverly)贝柏莉被同校的女生编造的谣言中伤不少。更可怕的是电影屡次“暗示”她曾被自己的父亲强暴。在片中,她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负责软化男孩们僵硬的关系,最后也将男孩们再次聚在一起。她害怕的是自己的父亲。
因为没有朋友所以把图书管当家的班,担当片中的背景输出。
班(Ben)异于他人的“身材”让他遭受霸凌,更被高年级的男生戏称为“巨乳男”。但他其实很勇敢追求所爱。在片中,因为长期待在图书馆的角色特性,是故事中的背景解说员。他害怕的是曾在达利小镇-一段历史(哈利波特?)中所看见的断头男。
如果有看stranger things的朋友们对他一定不陌生。
在戏中担当搞笑角色的理查(Richie)缓和了不少团队中僵硬的瞬间,让整部惊悚片多了许多笑声。他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他害怕的则是“小丑”本身。
我觉得这个小演员演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在碎念细菌的时候,简直就是他妈的孩子。
简直就是他妈的孩子的艾迪(Eddie)受到母亲过度保护。他随身携带气喘药,更固定每个小时都要吃维他命以及种种药品。被他的母亲灌输“所有东西都有细菌都有毒”的想法。小丑在面对他时,幻化的形象为麻风病人。他是一个话很多的角色。
片中唯一个黑人孩子,十分强悍,但有颗温暖的心。
麦克(Mike)与他爷爷在牧场工作,也负责屠杀没有用的羊只。他的爷爷曾告诫他“一生中想成为被屠杀的羊只,还是成为扣下板机做选择的人,很重要。”麦克的父母亲在一次的火灾意外中丧生,造成他一辈子的阴影。他所害怕的是看见当时火灾意外的场景,以及听见父母亲悲惨的呼唤声。他在本片中的角色设定较模糊,但有一说法是若拍续集,他将会成为至关重要的角色。
史丹利(Stranley)在男孩们中是属于比较理智的角色,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被吓得不轻。他所畏惧的东西是爸爸办公室里那幅诡异的女子吹笛画像(连我都很害怕那个画像。)我认为他角色的关键是脆弱。每个人都有脆弱或害怕的一面,也会有想逃避的时候。他代表着观众们的“常理”以及“理性”,这也显得他在最后站出来的时候,颇令人动容。
这几位孩子不一样的个性、特性,让他们组成了一个“各有所长的团队”。可是第一次在井屋被小丑击退时,本片来到了“放弃”阶段。无论贝柏莉再怎么努力说服大家,都改变不了孩子们各自不安的念头。这也对应到人在面对恐惧时,一开始多半都是逃避。在当时,班更说出了:“大不了以后我就搬离这个地方。”这就是为什么百年来,小镇不断发生孩童失踪、园游会灾难、大人消失,都没有解决的原因。就算在更早以前有一群孩子如同他们一样找到了原因,也有可能因为无法战胜恐惧,而选择放弃。我只要搬离这个地方,小丑就找不到我。但恐惧,却是如影随形。
本片里面出现的成年人,几乎都是家长。一个是贝柏莉的爸爸;一个是艾迪的母亲;以及比尔的父亲;另一个则是下集伏笔坏男孩的警长父亲;再来还有麦可的爷爷;若真的要说,可能只有那个长得像发福后的克里斯丁贝尔的药师无关,但想当然,他也可能是某人的家长。这些成年人在片中的存在感很微薄,他们象征一种囚禁、一道防线、一个不同的价值观,最后遂以突破这个牢笼作为“成长”的代表。艾迪终于坦白告诉母亲他不再需要她保护(其实是终于看清那些药品只不过是自慰剂)、贝柏莉也正视父亲虐待的事实,勇敢抵抗、史丹利则在接受成年礼之后回归。
为什么潘尼怀斯尽找孩童下手?孩子们的情绪很纯粹,也很单一。对恐惧的害怕,来自恐惧本身。细想我们在孩提时代,是否曾因为一个阴影长得像鬼就吓得不敢睡觉,一幅画越看越吊诡而不敢靠近。如同史丹利的恐惧一样,虽然只是一幅诡异的抽象画,却成为他的梦魇。这样纯洁的孩童,便容易遭到利用、利诱。而换作是成人,就算你变成一个“断头鬼”,说不定还不及“一堆渐渐减少的纸钞”来的害怕。成人在处理事情上,较容易轻忽、甚至漠视孩童的存在以及提醒。
曾有一句话说很好,恐惧源自于无知,在看不清楚敌人的时候,最容易感到害怕。在不清楚小丑将会变成什么的时候,最令人害怕;在不知道下一个谁会被抓走的时候,最感到害怕。一但破除了这些魔咒,战胜了恐惧,因此无惧。这令我想到哈利波特中的幻形怪(Boggart) 也会变成对方最深的恐惧。但他是真的吗?牠是真的吗?本片预计要拍续集,如果小丑的形象代表着恐惧本身,只怕它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没有人不害怕,每个人都会害怕,只要有恐惧的一天,它便不会死亡。
如果今天小丑面对的人是你,它会变成什么呢?回应与我分享!
最后送上大礼,请遮住斟酌服用:
-END-
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
今日互动
你有什么童年阴影吗?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分享。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