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娃·海瑟(Eva Hesse)肖像照。摄影:Stephen Korbet,图片:豪瑟沃斯
“我认为艺术是一个整体的东西。是一个完整的人给出的贡献。它是一种本质,一个灵魂……在我内心的灵魂深处,艺术和生活是无法分割的。”
——伊娃·海瑟
伊娃·海瑟是一名德国出生的美国犹太画家及雕塑家。她是1960年代美国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也是“后极简主义”(Postminimal)艺术运动开创者之一。
以极简主义的精神作为引导,她探索了如何使用最简单的材料来暗示广泛的有机关联性、心理情感以及可能会被称作“激进女权主义”的性暗示概念。海瑟在作品中常常使用到相似的形状衍生出的不同形态,由网格构造或是集群的方式排列呈现。她的创作不仅保持了一贯的极简性、模块性和不寻常的材料运用,同时也古怪、重复,并极其耗费人力。
▲ 伊娃·海瑟(Eva Hesse),《任何》(Aught),1968,乳胶 填充物 聚乙烯薄膜填充帆布 绳索 不明材料 金属垫圈,孤品,四件 每件大约 198.1 x 101.6 厘米 / 78 x 40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 伊娃·海瑟(Eva Hesse),《无题》(No title),1961,油彩 布上,121 x 198.5 x 3 厘米 / 47 5/8 x 78 1/8 x 1 1/8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伊娃·海瑟一生十记
1 1936年1月11日,伊娃·海瑟出生在德国汉堡。
2 在1938年11月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纳粹对犹太人的攻击事件之后,海瑟的父母先是将两个孩子送到了荷兰,在六个月的分离后终于在英国相聚。1939年,海瑟一家几经周折,最终移民到了美国纽约。
3 1944年,她的父母分居。次年,父亲再婚。在海瑟十岁那年,母亲因常年被抑郁症折磨而选择自杀。
4 海瑟于1954年到1957年间在纽约库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学习,于1957年获得了耶鲁-诺福克奖学金(Yale-Norfolk Fellowship)。1959年,她进入耶鲁大学艺术及建筑学院深造,在那里师从艺术家约瑟夫·亚伯斯(Josef Albers),深受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影响。
5 1961年,海瑟被选入布鲁克林博物馆以及约翰·海勒画廊(John Heller Gallery)举行的群展。同年,她与雕塑家汤姆·道尔(Tom Doyle)相识并结婚。
6 1964年,海瑟随夫搬到德国鲁尔区一间废弃工厂居住了一年多。她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围着阿罗西绕圈》(Ringaround Arosie)便在这里诞生。在德国的这一年标志了她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7 1965年,海瑟的第一场雕塑个展在德国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的莱茵兰与威斯特法伦艺术协会(Kunstverein für die Rheinlande und Westfalen)举行。同年,海瑟与丈夫搬回纽约,并在几个月后离婚。
8 1960年代后期,海瑟逐渐受到艺术界的瞩目。虽然海瑟的作品与极简主义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却很难将她归类于任何一场艺术运动。她被艺术评论家们广泛认为是最初将“极简主义”推向“后极简主义”的先锋艺术家之一。
9 许多艺术史学家认为海瑟的作品在不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的情况下成功阐明了女性议题。她否认自己的作品是严格的女权主义创作,并称它们是“女性色彩的,但不附带女权主义宣言的”。
10 1969年,海瑟在任教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期间被确诊为脑癌。在之后的一年中做了三次手术后,她于1970年5月29日在纽约去世,年仅34岁。
从纳粹德国到美国纽约
现代抽象绘画及雕塑的女性代表人物
▲ 伊娃·海瑟(Eva Hesse),《无题》(No title),1965,墨水 水粉 纸上,48.8 x 64.1 厘米 / 19 1/4 x 25 1/4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1936年出生在德国汉堡,海瑟在1939年与她的父母和姐姐一起逃出纳粹德国,搬到了纽约。海瑟曾在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库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和耶鲁大学学习艺术,是一名科班出身的抽象画家及商业设计师。起初想要在纺织品设计行业发展的她,在创作绘画的过程中渐渐地对工业材料及现成品(found objects)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了后来形成独树一帜风格的雕塑创作,成为了196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艺术家之一。
1970年,海瑟由于脑癌在纽约逝世,她短暂却浓烈的艺术人生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美国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回响。
1960 - 1965年
深受抽象表现主义影响,创作二维抽象绘画
▲ 伊娃·海瑟(Eva Hesse),《无题》(No title),1964,水粉 纸上,61 x 45.7 厘米 / 24 x 18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海瑟的首次个展于1963年在纽约的艾伦·斯通画廊(Allan Stone Gallery)举行,展出了许多素描作品。海瑟早期的作品主要包括抽象素描和绘画。由于她的雕塑作品后来更为出名,海瑟的素描作品常常被认为是她后期创作的初始步骤。然而,她坚持自己的素描作品是另一个单独的创作主体,用她的话来说:“它们是互相关联的那是因为都是我创作的,但它们并不因为帮助完成彼此而互相关联。”
▲ 伊娃·海瑟(Eva Hesse),《无题》(No title),1960,油彩 纤维板上,53.7 x 42.2 厘米 / 21 1/8 x 16 5/8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 伊娃·海瑟(Eva Hesse),《无题》(No title),1960,油彩 布上,30.5 x 30.5 x 2 厘米 / 12 x 12 x 3/4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从耶鲁毕业之后回到纽约工作生活,海瑟结识了许多年轻的极简主义艺术家,包括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和她的一生挚友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勒维特常与她通信,在1965年的一封有名的信件中安慰彼时迷茫的海瑟时写道:“停[止思考]!去做!(Stop [thinking] and just DO!)”他们之间的友谊成为了艺术创作的养分,而两位后来都位列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 伊娃·海瑟(Eva Hesse),《无题》(No title),ca. 1962,油彩 布上,121.3 x 90.5 厘米 / 47 3/4 x 35 5/8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 伊娃·海瑟(Eva Hesse),《无题》(No title),1964,水粉 水彩 炭笔 墨水 圆珠笔 蜡笔 笔记本纸上,35.5 x 27.9 厘米 / 14 x 11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 伊娃·海瑟(Eva Hesse),《无题》(No title),1964,拼贴 水彩 水粉 墨水 石墨 纸上,49.9 x 65.3 厘米 / 19 5/8 x 25 3/4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1965 - 1970年
新材料给予新灵感,创造三维抽象雕塑
▲ 伊娃·海瑟(Eva Hesse)2006年在美国纽约的犹太人博物馆(Jewish Museum)举行的「伊娃·海瑟:雕塑」(Eva Hesse:Sculpture)现场图。摄影:David Heald,图片:豪瑟沃斯
1965年,海瑟随夫搬到德国居住了近一年,其间生活和工作在鲁尔区一间废弃的纺织厂。那里留下的工厂器械、工具和零件都成为了她创作机械素描和绘画的灵感。再次回到德国,海瑟浸入在当时那里所盛行的抽象雕塑风潮中,开始利用工厂随手可得的材料譬如绳索、塑料和金属制品等现成物件创作雕塑,同时也实验了包括聚酯、玻璃纤维和乳胶等在内的新材料。正是在这个时期,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围着阿罗西绕圈》(Ringaround Arosie),一件用布覆盖的线圈、电线、和纤维板制成的浮雕。
受到当时正逐渐形成气候的极简艺术主义(Minimal Art)运动的影响,海瑟对连续过程和缩减的概念产生了兴趣。然而在她自己的作品中,这些元素与感官物质性和肉体性共存。由此,海瑟成为了展开“后极简主义”(Postminimalism)新篇章的艺术家之一。
“后极简主义”的概念由艺术史学家及评论家罗伯特·平克斯·维敦(Robert Pincus-Witten)首次提出,用以指代一系列1960年代后期开始,由极简主义衍生而出,却遵循一种迥异的美学原则的艺术作品,包括过程艺术(Process Art)、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大地艺术(Land Art)、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等。后极简主义艺术家们选择不再推崇闭合的几何形态,避开了这种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创作方式,转而拥护创作的开放性与感官性。
▲ 伊娃·海瑟(Eva Hesse),《围着阿罗西绕圈》(Ringaround Arosie),1965,清漆 石墨 墨水 搪瓷 布覆盖的线圈 纸胶带 不明铸模化合物 纤维板 木头,67.5 x 42.5 x 11.4 厘米 / 26 5/8 x 16 3/4 x 4 1/2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 伊娃·海瑟(Eva Hesse),《池塘里的一只耳》(An Ear In a Pond),1965年4月,清漆 蛋彩 搪瓷 线圈 纸浆 不明铸模化合物 纸胶带 纤维板 木头,105.7 x 45.1 x 19.7 厘米 / 41 5/8 x 17 3/4 x 7 3/4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1967年,海瑟开始在雕塑中使用乳胶,她对这种材料的深厚兴趣来源于它的即时性(immediacy)。在最早的乳胶作品《模式与续集》(Schema and Sequel,1967-68)中,她用了一种制造商从未想象到过的方式使用这种材料。工业乳胶本用于制模,但海瑟将它当作家用油漆,一层一层地涂刷,制造出一种光滑却不规则的表面,边缘则像是纸张的毛边一样参差不齐。
海瑟有许多作品都被看作是一种诗意的三维蒙太奇叙事,从许多不同的场合得到的零散部件,拼集或是排列成一个紧密相连的形态,以唤起我们与周遭世界相处时某一些安静的瞬间。
▲ 伊娃·海瑟(Eva Hesse),《模式》(Schema),1967,乳胶,106.7 x 106.7 x 3.8 厘米 / 42 x 42 x 1 1/2 英寸,费城艺术博物馆收藏。图片:豪瑟沃斯
▲ 伊娃·海瑟(Eva Hesse),《续集》(Sequel),1967,乳胶 颜料 棉布,装置尺寸不定 布面 76.2 x 81.3 厘米 / 30 x 32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在1960年代,海瑟是最早将自然世界的流动轮廓融入创作实验中的艺术家之一。有的人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了潜在的女权主义主旨,而有的人看到了智慧和怪念头的表达,抑或是对于信手拈来的日常物件的即兴创作。
海瑟最负盛名的作品正是这些在她年轻的生命消逝之前几年用杂碎小物、绳索、聚酯、玻璃纤维和乳胶创作的的大型装置艺术。虽然这些装置大都用冰冷的新科技物质制成,它们却唤起某种本质上的肉欲、生机与情色。
▲ 伊娃·海瑟(Eva Hesse),《偶然性》(Contingent),1969,玻璃纤维 聚酯树脂 乳胶 棉布,350 x 630 x 109 厘米 / 138 x 248 x 434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 伊娃·海瑟(Eva Hesse),《无题》(No Title),1969,粗棉布,43.7 x 28.5 x 11.5 厘米 / 17 1/4 x 11 1/4 x 4 1/2 英寸。图片:豪瑟沃斯
重要美术馆展览、公共收藏
及画廊展览
▲ 2013年在豪瑟沃斯伦敦举行的「伊娃·海瑟。1965」(Eva Hesse. 1965)现场图。图片:豪瑟沃斯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举办的许多全面个展一再突出了业界对于伊娃·海瑟毕生作品的长久兴趣。最近的展览包括:布兰顿艺术博物馆策划,并巡展到阿迪生博物馆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相汇的线条。伊娃·海瑟与索尔·勒维特」(Converging Lines. Eva Hesse and Sol LeWitt)(2014-2016);德国汉堡美术馆举行的「伊娃·海瑟。一个不止一个」(Eva Hesse. One More Than One)(2013);豪瑟沃斯伦敦举行的「伊娃·海瑟 1965」(Eva Hesse 1965)(2013);布鲁克林博物馆、新墨西哥州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默博物馆举行的巡展「伊娃·海瑟。幽灵 1960」(Eva Hesse. Spectres 1960)。
▲ 伊娃·海瑟(Eva Hesse)2014年在美国奥斯丁的布兰顿艺术博物馆(The Blanton Museum of Art)举行的「相汇的线条。伊娃·海瑟与索尔·勒维特」(Converging Lines. Eva Hesse and Sol LeWitt)现场图。摄影:Rick Hall,图片:豪瑟沃斯
▲ 伊娃·海瑟(Eva Hesse)2013年在德国汉堡美术馆(Hamburger Kunsthalle)举行的「伊娃·海瑟。一个不止一个」(Eva Hesse. One More Than One)现场图。摄影:Kay Riechers,图片:豪瑟沃斯
伊娃·海瑟的作品被许多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e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瑞典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Moderna Museet)和荷兰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馆(Kr?ller-Müller Museum)。
▲ 伊娃·海瑟(Eva Hesse)2003年在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举行的「伊娃·海瑟。回顾展」(Eva Hesse. Retrospective)现场图。图片:豪瑟沃斯
▼ 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画廊最新动态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豪瑟沃斯官方网站了解更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