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唢呐班又叫“响器班”“鼓吹乐班”“吹打乐班”,遍布中国大部分城乡地区,乐班艺人们围座在一张中国传统的八仙桌前,桌上放置着各种乐器,在各种婚丧嫁娶的仪式进行中,配合仪礼不同环节而不断变换着各种乐器进行演奏。
中国元气·八仙桌
周 家 班
「中国的音乐,随心而动自然相合」
还是要从“周家班”说起。周家班是以落户在安徽灵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国管乐大师周正玉等周氏族人为乐手成员的中国民间乐班。 周家班所演奏的是中国的传统民间器乐——吹打乐,又称鼓吹乐。主要使用吹管、打击两类乐器演奏。吹管的主奏乐器是唢呐与笙、管、笛、箫等。演奏内容包括婚嫁寿诞之喜庆祝福类、祭祀庙会之民俗生活类、政事丧葬之重要典仪类、应景即兴之民间表演类。
周家班早已名声在外。2014年以周家班为核心传承体系的“菠林喇叭”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受邀在中国音乐学院演出并被国际音乐家瞿小松赞许为“最具中国元气的声音”。今年周家班出访欧洲巡演,用中国元气之乐征服欧洲观众。而即便如此,对于商业化的演出市场,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依然有些顾虑。他担心过度的商业包装会破坏传统文化的天然性。近日他带着周家班的大队人马来到北京,将于9月1日至3日及9月8日至10日在中华世纪坛剧场演出最新作品《中国元气之八仙桌》。
▲ 周本明 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
自从抵达北京,周家班团队就每日在剧场合成排练。演奏技艺他们已经相当纯熟,但习惯了自由发挥的乐师们要在舞台上固定的站位对他们还是有些为难,有时演奏太尽兴就不记得自己站在了哪里,也正是这样的真性情才能生出打动人心的音乐。在平时演奏中,他们会随着当时的情境变换速度或者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在高度的默契配合中,所有人都能跟上这样即兴的转变,并且让乐曲更有生命力。周本明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音乐,随心而动自然相合。
为了这次演出他们原本制作了视频、字幕还有一些视觉效果的道具,而后来决定都不使用,要在最简洁的舞台上展现最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
「 周家班惊艳欧洲 」
在不久前的德国Rudolstadt音乐节上,周家班的表演吸粉无数,他们的爆款曲目是《百鸟朝凤》。周家班演奏的《百鸟朝凤》,比任同祥改编的版本,更加古老,乐器模拟的鸡鸣狗叫、小孩啼哭等生活化的声音,充满田园气息和生活情趣。
在音乐节上,周家班的家族乐手们用中国的民族乐器与国外音乐家一起即兴合作演奏,周本明说:“二十多年前,我在日本演出,看到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非常尊重,我认为我们家族的音乐也应该让更多的人听到,让更多的人尊重,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一小部分了。”
周家班还作为今年爱尔兰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唯一受邀的亚洲乐队,为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音乐家、音乐学者们演奏中国传承上千年的“生死”仪式音乐。这是周家班第一次在国际音乐学术会议上演出,他们成功获得了国际传统音乐学术领域的广泛认可。演出结束后,来自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众多专业音乐院校的学者们,都纷纷对周家班发出演出邀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和他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爱尔兰考克大学的音乐学家Johnathan Stock说:“如果我生活在安徽,我希望在我生命中每一个重要场合都有他们的音乐,我会因为不能看到他们在我葬礼上表演而感到遗憾。”
▲ 周本明 和 爱尔兰音乐家
「一桌一世界,一桌一轮回」
周家班经纪人马榕说,其实不想提“非遗”、文化传承、民族自信心这类很“大”也很“重”的标签,对于周家班的成员来说,这种音乐代表着“家”,让这个音乐生存下去,让家族的后人知道,家园一直都在,只要家在,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走到哪里心里都会充满力量。
周家班音乐的气质便是如此,它有高亢的能量,丰富的表达,有喜有悲有起有落,蕴含人生的哲学和智慧,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或坎坷,最终都会回到平凡而安稳的起点。周家班的乐师们在八仙桌上迎生送死,见证着世间最平凡的生死轮回。
这次的新作《中国元气之八仙桌》与以往音乐会形式的表演不同,在演奏中加入了戏剧元素,演员人数也有所增加,以唢呐为主要叙述媒介,将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礼乐文化用故事性的方式串联,从《百鸟朝凤》到《雁落沙滩》,展现由生到死的灵魂链接。
▲ 曲目单
《雁落沙滩》又名《三起三落》,音乐不仅通过唢呐来模仿大雁的叫声,更是用音乐形象地表现出大雁美丽的姿态和昂扬的生命力,以及它们与大自然的和谐。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认为大雁有“五德”,它有木的仁慈、火的礼仪、土的忠信、金的勇敢和水的智慧。在传统仪式中,这首《雁落沙滩》是为老人演奏的,通过模仿大雁来赞美老人“仁、义、礼、智、信”等高尚的品德。同时,在民间信仰中,生命是可以轮回的,因此,这首乐曲包含着对生命最美好的祝福。
「只有一位观众也会尽心表演」
传统民族音乐的演出在国内关注度并不高,但这次周家班决定任性一回,本次演出绝不赠票。周本明说,哪怕台下只坐了一位观众,我们也会竭尽全力演完整场。这是对文化的尊重。
2017.9.1-3 (19:30)
2017.9.8-10(19:30)
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剧场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
人生仪礼中的"生死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基因。自上世纪西方仪礼进入中国后,对本土传统仪礼的分化和影响非常巨大,国人大多已不识其真面目。周家班是活跃在黄淮地区的吹打乐传承大族,其周姓亲系子孙百余人,外姓徒弟千余众,皆以乐为生,以礼为用,奉"乱世保身,盛世悦民,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浮沉"的祖训,将此中精华险险流传至今。
2015年周家班被国际音乐家瞿小松发现,他惊叹:"周家班是最具中国元气的声音,我会把他们将放在世界音乐版图中去考量……"2017年7月周家班受欧洲多国邀请出国巡演,以7月8号在德国Rudolstadt音乐节的首场演出为开端,走过5个国家,参加6场活动,举办7场音乐会和一场工作坊,先后在瑞典马尔默夏日舞台、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德国莱比锡民族志博物馆、英国WOMAD音乐节和比利时SFINKS音乐节进行巡演,所到之处,欧洲观众为如此"古老的中国爵士乐"所征服,英国主流媒体BBC,英国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均发声评论其为"中国的先锋团体""具有惊人的能量",在数万人次欣赏的表演中,观众反响空前热烈。
《中国元气之八仙桌》所有的演奏人员都具备纯正传承血统的艺人,作品重点体现唢呐这个 "迎生送死"的灵魂之器,以笙管笛箫、民族打击乐为辅奏乐器,整台演出使用的乐器量从单支唢呐到大小喇叭、再到群喇叭、最后是双管斗乐;乐器的形式从硕大无比的大海喇叭到精巧到一掌之中的小铜喇叭,酣畅淋漓地展现出唢呐艺术在各音阶上的表现力,节目丰富多彩,观赏度高,艺术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