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海外拍卖】毛泽东亲笔手记|伦敦,7月11日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全球拍场上极为罕见

毛主席亲笔手记

- 展现毛泽东之文学思维 -

【海外拍卖】毛泽东亲笔手记|伦敦,7月11日

拍卖详情


伦敦富比

英国文学、历史书籍、儿童文学与插画

7月11日 上午10时

伦敦蘇富比将于7月11日呈献拍场首见之毛主席亲笔手记珍藏,同类文献在全球拍场上极为罕见,殊为珍贵。该批手记出自1975年起,印证毛泽东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兴趣和素养。他晚年虽身体欠恙,但依然手不释卷,耕读不辍。

 

这批独一无二的手记是毛主席晚年与古典文学学者芦荻多次会面的成果。二人皆祖籍湖南,份属同乡。

 

毛泽东晚年视力衰退,言语表达不清,长年养成的读书习惯难以为继。因此,党中央委员会受托寻人为主席读诵诗词古文,最终芦荻获任命此工作。

 

二人初次见面时,芦荻无法听清毛泽东的言语,故请他在笔记本写下想法,以便二人沟通。她亦纪录当中的对话。


【海外拍卖】毛泽东亲笔手记|伦敦,7月11日毛主席对诗词与政治思想的交汇深感兴趣。他赞同唐朝诗人白居易之主张,认为诗词理应反映当下社会状况;又称赞杜甫为唐代诗圣,从其诗词文章中可见他对百姓的苦况热切关怀(尽管毛曾直言他不喜欢杜甫总是「哭哭啼啼」)。

 

毛又批评汉朝班固《两都赋》巧言指「王泽竭而诗不作」,称颂歌诗赋只为圣君明主而写。毛泽东最欣赏的唐朝诗人为李白,并引芦荻诵读《蜀道难》,认为它与当下政治环境有所共鸣。

 

此批手记一直由芦荻家族珍藏,将于7月11日伦敦蘇富比「英国文学、历史书籍、儿童文学与插画」拍卖会亮相,估价为6万至8万英镑*。

毛泽东醉心文学

在辛亥革命前几年,正值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在家乡湖南东山高等小学堂上课,开始醉心诗文。他手不释卷,博览群书。1918年到达北京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助理,当时的管理员是早期中国共产主义理论家李大钊。

 

毛泽东嗜书如命,甚至委人在他的军装外套缝上一个大口袋来放书。曾与毛泽东在井冈山共事的红军革命党人忆述,在1927至1928年间的艰苦时期,毛主席都会在难得的安宁日子里,抓紧机会与朱德和陈毅等同志谈诗论文。

 

毛主席一生所作诗词甚多,不过部分现存署名作品的真实作者仍未有定论。早于1917年夏天,毛泽东在湖南漫游一整月,沿途求宿问食,并写诗作词。期后,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他依然笔耕不辍。1945年日军投降后,毛泽东飞往重庆与蒋介石会面,据传其名作《沁园春·雪》正是写于他初次坐飞机的途中。


【海外拍卖】毛泽东亲笔手记|伦敦,7月11日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拍卖图录


*估价不包括买家佣金;成交价包括落槌价与买家佣金,并扣除买家因作出「不可撤销投标」承诺并成功竞投而获得的报酬补偿。


【海外拍卖】毛泽东亲笔手记|伦敦,7月11日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