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1171
清末度支部印刷局、民国时期财政部印刷局
《钢版雕刻图》精装册
清末度支部印刷局、民国时期财政部印刷局《钢版雕刻图》精装册,为度支部印刷局第一批艺徒、财政部印刷局著名雕刻师刘尔嘉旧藏,全册七十四页,内贴度支部印刷局、财政部印刷局印制各类纸币、钞券纹饰、邮票、邮资明信片、西法画、炭画等雕刻版印刷样品一百二十余种,作品皆出自海趣、格兰特、刘尔嘉、吴锦棠、闫锡麟、毕辰年、李浦等雕刻大师之手,虽经岁月侵蚀,但全册保存完整,是为清末民初我国雕刻版印制样品之集大成,堪称博物馆级藏品,具有极高的货币史料与收藏价值。
刘尔嘉像
刘尔嘉(1880~1947年),四川华阳(今成都)人。1904年,刘尔嘉在北京考取户部派遣留日官费生,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学习绘画和铜版雕刻。1909年回国后,作为度支部定向培养的专门人才,进入正在筹建的度支部印刷局工作,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继续于财政部印刷局任职。刘尔嘉是清末我国赴海外学习铜凸凹版手工雕刻的第一人,亦是最早向美国技师海趣、格兰特学习手工钢版雕刻的第一批艺徒之一。1915年,其钢版雕刻作品“天坛景”,获首届国际巴拿马物品赛会奖,同年其西法画作品获农商部国货展览会奖项。刘尔嘉毕生供职于财政部印刷局,先后担任过雕刻组长、钢版科长、印刷局技术督察部主任(总工)等职,为中国的印钞造币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Lot 1171-2
1915年吴锦棠钢版雕刻作品“财政部印刷局
(前度支部印刷局)大楼”获国际巴拿马物品赛会奖
度支部印刷局,是清政府在北京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具有近代化设备、并以钢凹版印刷为主要特征的官办印钞厂,筹办于1908年,规模宏大。该厂不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采购全套设备,更重金聘请海趣、格兰特等五位外国专业技师,至度支部印刷局主持钢板雕刻与印刷事宜,是国内唯一掌握雕刻钢凹版印钞技术的印刷厂。1909年至1911年间,度支部印刷局还从国内各地招募吴锦棠、闫锡麟、毕辰年等具有大学或中等专业学历的技术工人,师从美国技师学习钢凹版雕刻技术,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钞票设计、钢凹版雕刻、制版、印刷、油墨、机电等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辛亥革命之后,该厂改名为财政部印刷厂,翌年更名为财政部印刷局,技术及各方面运作日臻成熟,后承印邮票、印花税票等有价证券,改变了邮票印刷完全依赖英国的状况。该厂后又经多次更名,1988年改名北京印钞厂至今。
度支部印刷局是中国现代化印钞的摇篮,在我国印钞技术发展史乃至世界印钞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Lot 1171-3
中国银行袁世凯像蓝色双狮共和纪念兑换券
壹圆正、反单面试模样票

Lot 1171-4
绿色双狮共和纪念兑换券过程试印样票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孙中山与袁世凯协议,让出临时大总统由其接任,其迫使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并组织新内阁,熊希龄出任内阁财政部长。据《北京印钞厂简史》记载,熊希龄上任即令财政部印刷局印制有袁世凯肖像的中国银行共和纪念钞票。因印刷局来不及全部重雕新版,便利用现有的大清银行纸币花纹底版制作,终因效果未臻完善,未发行。
样票为袁世凯像蓝色双狮共和纪念兑换券正、反单面各一帧,面额壹圆,正面袁世凯戎装像为黑色,两侧双狮为海蓝色,下缘印有“财政部印刷局制”字样,背面为暗红色,以长城为主景,与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拾圆所用背景相似。此样票印制精美,色彩艳丽,极富艺术感染力。据记载,此前国内收藏记录共有八枚,仅三枚曾为私人藏家所有,分别是管江民、李安生、吴筹中。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春季拍卖会一枚蓝色双狮样票,以95.2万元高价成交,可鉴其珍。

Lot 1171-5
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母模样票
1910年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黑色单面母模样票,首见大清银行兑换券正面之完整主景图。
光绪末年,清政府设置户部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率先发行纸币,随之,各省纷纷成立官钱局,发行地方银行纸钞。一时间,各种钞票、钱票混合流通,或各居一隅,频繁滥发,金融秩序混乱。
为整顿金融币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度支部正式将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并设立度支部印刷局,准备发行新式钞券,通用全国,即大清银行兑换券,俗称“龙票”。度支部印刷局先行派员赴美考察,购买先进技术及全套设备,后陆续聘请海趣(L.Hatch)等外国技师至北京主持制版印刷事宜。由于新钞筹备之初,光绪帝驾崩,继而登基的宣统皇帝只有三岁,故新钞正面以其父摄政王载沣(醇亲王,光绪之弟)半身像为图案,右上配以象征满清皇朝千秋永垂的“飞龙”,右下则依面值各有不同图景。
该钞雕刻版印样于1910年8月告成,美国技师海趣设计雕刻,计有一元、五元、十元、百元四种面额。新券曾试刷过多种颜色的样票以供选样,均为单面印制,最后定色时四种面值的正面皆为黑色。由于筹备及试印费时,此券迟迟于宣统三年初才准备正式付印,即因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覆灭而胎死腹中。除加印流水号码的拾元券有极短暂通行,其余均未发行,成为满清的末代纸币。
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图案设计美观大方,图景气势恢宏,雕刻精密细致,是我国货币史上首次采用雕刻钢凹版技术印制的钞票,尚有统一币制的历史意义,具有极高的货币史料价值。

Lot 1171-6
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全套试模样票
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壹圆、伍圆、拾圆、壹百圆正面黑色,背面分别配绿色、黑色、深红色、桔黄色之全套试模样票,与正式定稿之选色有所不同,均由度支部印刷局时期特聘的美国著名雕刻师海趣设计雕刻,开中国近代采用雕刻版技术印制纸币之先河。

Lot 1171-7
1915年刘尔嘉钢版雕刻作品“天坛景”
获国际巴拿马物品赛会奖
Lot 1171-8
殖边银行兑换券试模、试色样票
1914年殖边银行兑换券壹圆正面墨绿色、背面红棕色,伍圆正面深蓝色、背面深棕色,拾圆正面深红色、背面深蓝色试模、试色样票各一枚,与正式发行流通票色彩迥然不同,由毕辰年、闫锡麟、吴锦棠、李浦四位中国技师设计雕刻,也是中国第一套采用钢凹版技术印制并正式发行的纸币。
Lot 1171-9
闫锡麟、刘尔嘉等雕刻大师钢版雕刻作品
1914年闫锡麟雕刻“割麦图”、 1917年刘尔嘉雕刻“帆船图”等设计雕刻印样多帧,部分用作钞券或邮票图案。
Lot 1171-10
袁世凯像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3分、孙中山
像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3分试模样票
1912年袁世凯像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3分、孙中山像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3分试模样票各一枚,均由美国技师海趣、格兰特设计雕刻,纪念邮票每套十二枚,于1912年12月15日正式发行。
Lot 1171-11
第一版帆船图4分国际邮资明信片样片
1914年第一版帆船图4分国际邮资明信片洋红色窄“片”字、双明信片宽“片”字样片各一枚,分别于1914年12月、1915年发行。同一版式草绿色回片样片一枚,首次发现,均加盖紫色“SPECIMEN”字样,纸张与正式发行片迥异。
Lot 1171-12
各类机刻深浅花纹、花边、花纹底版印样
更多精彩内容....
诚轩17春·钱币 | 红龙出世:NGC高端中国机制币鉴定处(ACAB)评级币赏珍
北京诚轩2017春钱币邮品拍卖会
预展:2017年6月19日至20日
拍卖:2017年6月21日至22日
地点:北京昆仑饭店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