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8 Psychosis
◢ 萨拉?凯恩 ◣
Sarah Kane

英国新生代剧作家。
英国「直面剧场」(In-yer-face theatre)的领军人物。
在她28年的生命中只留下了五部剧作:
《摧毁》(Blasted)、《菲德拉的爱》(Phaedra’s Love)、《清洗》(Cleased)、《渴求》(Crave)、《4.48 精神崩溃》(4.48 Psychosis)。
(还有一部短片《皮肤》(Skin, 1995)以及两篇刊于《卫报》(The Guardian)的文章)
她的每部作品皆呈现出极具爆炸性的戏剧张力,她善于以极度残酷和血腥的意象,直接展示人类文明的真实一面。她的作品大都以性欲、肉体之痛、扭曲的爱情、暴力、死亡、救赎等为主题,并以淡化的语言和绵密的诗意,挑战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结构,对当代戏剧形式作出种种尖锐的探索。她对当代剧场的挑战和冲击,使她成为英国、欧洲以至世界剧坛中演出量最高的当代剧作家之一。
萨拉?凯恩一直受抑郁症所折磨,在1998年秋天,她的抑郁症复发,且日渐严重。在饱受病症折磨和接受治疗的同时,她亦开始把这些经验写成了她最后一部剧作:《4.48精神崩溃》(4.48 Psychosis)。在治疗期间,凯恩发现自己每天总是在清晨4时48分醒来,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而她却有着从未有过的清醒之感,精神混乱的状态也好像突然消失了。她在《4.48精神崩溃》中正是要展示这种精神崩溃中的清醒时刻,跟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剧中把在《渴求》中的去人物化和去情节化形式推向极致,剧中没有明确的角色和对白,而只有大量片碎的独白和对话,以无规律的诗句、标点、数列、词列、字母组合、临床记录等语言表达。凯恩透过这些语言碎片,表现了她在精神崩溃状态里的主体断裂,以及她如何在意识困扰中作垂死挣扎。作品甚至比《渴求》更为原始、更为个人,但它依然是一部剧作,而观众亦只能透过「戏剧」这一形式,清楚看到凯恩的自我,以及他们自身。
凯恩最终没法看到《4.48精神崩溃》的演出。她在完成作品之后不久,便被发现在伦敦一家医院的浴室内上吊自杀。这是1999年2月20日,其时她28岁。此剧后来在2000年6月于皇家宫廷杰伍德剧院楼上剧场(Royal Court Jerwood Theatre Upstairs)上演,仍然由多次执导凯恩作品的麦克唐纳担任导演,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文/邓正健
《4.48精神崩溃》
《4.48精神崩溃》曾在多个国家上演。由于剧本没有明确的角色或者舞台指示,每个导演均有各自不同的解读和呈现方式。但总体上来说,导演们在将该剧与导演本人的经历相结合的同时,也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关注了抑郁症患者甚至普通人在当今社会上辗转挣扎的心理。
这部萨拉·凯恩的绝笔之作对中国的戏剧爱好者也并不陌生,它曾被很多专业院团、艺术院校的学生屡次搬上舞台。
(本次选取其中两个较有代表性的版本作为比较。)
《4:48精神崩溃》
导演:
[美]德米特里?特罗扬诺夫斯基(Dmitry Troyanovsky)
演出地点: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上话版《4:48精神崩溃》
你看懂了吗?
文丨阿之
原载于澎湃新闻
首先,剧本屡次使用分割线来标明不同的段落。其次,剧本的括号部分里,关于“沉默”状态的表述,其实就是舞台提示的一种,它为演员琢磨台词的语气提供了有效依据。再者,剧本虽无明确提示有几个角色、哪个角色说了哪句话,但独白和对白其实还是很清楚地划分开来的——对白的前头的“-”符号便是用来提示读者,这是人物的对话,如医生询问病人病情一段,上话版便用了十分具象的方式演出来。周挺超饰演的医生一直贯穿全剧,对徐漫蔓饰演的“我”关心是逐步递增的,而这种逐步递增的关心,却逐渐形成“我”精神崩溃的重要因素。


除了对“崩溃”状态的强调,导演也在其个人阐述中提到:“我更倾向于把凯恩的戏剧看做对危机中的世界的描述,她建构了一个被暴力和冷漠统治的扭曲场景。”
剧名虽叫“精神崩溃”,但其实这是一个逐渐恢复理智的过程。细心的观众应该可以发现,剧的头尾部分,都出现了一串数字。“减七法”是测试病人是否神志清醒的一种方式:从100开始倒数,每数一次都减去7,所以接下来应该是93、86、79……而剧的开始,主人公并不能报出正确答案,可是结局她却能正常数数。
内心充满负能量的凯恩,其实渴望光明。她是一个愤怒的反抗者,推翻了自己半辈子的信仰,无所顾忌地在遗作中斥责神灵。但文化背景差异的缘故,亵渎神灵的部分,在这个版本中要么被大篇幅删减,要么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这也让全剧略显失重,让重点往“狂躁”的部分倾斜。倘若尊重原著亵渎神灵这一部分的比例,会让这部戏剧更加有“直面”的冲击力。

《4:48精神崩溃》
导演:李莎
演出地点:蓬蒿剧场
歇斯底里是最后一次证明
文丨张杭
选自《真享乐 当认真》
这部戏剧并非全然是独白,就像斯特林堡的《一出梦的戏剧》一样,是自我式戏剧与场景的结合。其中规律地闪入的固定场景,几乎是最出色的精神病人与治疗者的对话、天才与常人的对话、自我与旁观者的对话。这些令我心颤难过的场景,被三份对台词的错乱随机平分给淹没了。
三个女人,暗示性、逃避和孕育的浴缸,种种都提示女性主义的解读,将自我危机推广至一个性别。凯恩的戏即便能解读出女性主义,也不是它能被触到的最深本质。以一个肢体符号为例,前半部分几乎重复过度的动作:她们像怕烫似的一激灵一激灵缩手抖着,表示不安全感,一种性别意识的表达。这意思在凯恩的戏剧里有,如《摧毁》中的凯利,以童贞的痴呆对性抱以胆怯和拒绝,但不安全感似乎不是来自对象的暴力,而是来自对自己会招致暴力的预期,也就是她实际怕她自己。就像彼得·斯丛狄在谈斯特林堡的《父亲》时说的,主人公将自我冲突投射给别人。“父亲”与他人的冲突,首先由自己预设地编造出来,进而成为发生的事实,从而验证了他的预设。这种进入自我逻辑而造成的戏剧,是凯恩所相像的。
对于这位剧作家,性以两种方式不得不暴露出来。一种是洁癖,一种是诉诸最被禁止的方式,包括各种性错乱和性暴力,以此打破禁忌感带来的痛苦。前者是强迫性的,导致感到愚蠢,后者是强迫性的,导致感到恶心。
无法制止的自我伤害式的内耗,就像注定之罪所犯下的罪,并且让她能量耗尽,这最可焦虑的,需要被证明尚未如此,就是这篇靠歇斯底里爆发的《4.48精神崩溃》。也许最终的绝望来自自毁的焦虑的无法证伪。
实际上对《4.48精神崩溃》简单而确定的理解,就是麦克唐纳在英国指导首演时的做法,如格雷戈在《导言》中所述,分裂出的三个声音代表一个人的受害者、迫害者和旁观者。旁观者诸如她的希波利特斯、廷克、医生。没有旁观者就没有暴力,精神崩溃就缺少戏剧性。而凯恩的悲剧性在于她的主人公甚至要用爱,去融合这最冷酷的东西。她的最单纯的女人顺从于暴力,就像试图用接受它去消融它。
这就涉及凯恩的另一种气质,渴望和幻想性,如戏中反复说的:爱上一个不存在的人,爱一种虚空。它和自我伤害是不同来源的两种东西。它最美的呈示,就是《清洗》中格雷斯与幻觉中的哥哥的融合之爱,从她们中间一株向日葵长过头顶。
《4.48精神崩溃》
不管你看过几个中文版《4:48精神崩溃》
你都一定会对即将上演的这部作品充满期待

波兰华沙多样剧场
《4.48精神崩溃》
Drama 4.48 Psychosis
第四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
暨第七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展演剧目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6年资助项目
天津市政府高端演出补贴项目

这是华沙多样剧团制作的第二部 莎拉·凯恩之作。
一些人视作她的遗嘱,另一些人则视其为她精神疾患的记录。
在波兰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残酷的表现手法下,
这部作品抵达了抑郁症凄惨绝望的深渊,
并带我们直面这绝望深洞中的“恶魔”。
格热戈日·亚日那(Grzegorz Jarzyna),1968年生于波兰西部城市霍茹夫,他是当代波兰最炙手可热的戏剧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为波兰戏剧的突破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亚日那毕业于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哲学院,并在克拉科夫卢德维克·索尔斯基国立戏剧学院学习导演。1998年,他成为华沙多样剧场(TR Warszawa)的艺术总监,多样剧场是波兰最具创新性的戏剧团体之一。从2006年到2013年,亚日那还曾担任还剧院总经理一职。
▲格热戈日·亚日那是克里斯蒂安·陆帕的学生、波兰中生代导演的代表、华沙多样剧场的艺术总监,为波兰当代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亚日那常以大胆和具有创新性的形式重新解构剧场经典:Witkacy的剧作《热带的狂热》;根据亚历山大·弗雷德罗的《少女誓言》改编的《 Magnetism of the Heart》);改编并搬演著名的欧洲小说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改编的《梅什金公爵》;享誉世界的当代戏剧作品布拉德·弗雷泽的《身份不明的人类残骸》;在华沙和杜塞尔多夫分别上演的萨拉·凯恩的《4.48精神崩溃》。另外,他还创作了歌剧作品: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上演的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的《矮子》。
▲《4.48精神崩溃》剧照
亚日那擅于跨界创作,代表作品有:根据莎士比亚同名剧作改编的《2008:麦克白》,该剧形式接近电影,并在四个不同的舞台上演;根据莫里哀戏剧《唐璜》与莫扎特同名歌剧改编的《乔万尼》,该剧介于戏剧和歌剧之间。
▲亚日那在第十九届伊斯坦布尔戏剧节开幕式上获得了荣誉奖
因作品经常获邀在欧洲及世界各个国际艺术节展演,亚日那声名大噪,参与展演的戏剧节包括: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遍及莫斯科、圣彼得堡、耶路撒冷、柏林、慕尼黑、维也纳、斯德哥尔摩、巴黎、伦敦、都柏林、东京、纽约、洛杉矶、惠灵顿及香港等地。2008年6月,他的《麦克白》曾在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下修建的全新剧场演出。亚日那创作过大量改编作品,两部戏剧,《美狄亚计划》和《Areteia》,以及两个脚本,齐格蒙特·克劳兹的《伊冯,勃艮第公主》和《陷阱》。
亚日那曾参与欧洲文化之都RUHR.2010框架协议下奥德赛欧洲项目的实施。2010年,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Toneelgroep 剧院上演了吉恩·雷塞的《费德尔》。
▲2016年6月18日,亚日那作品《殉道者》(Martyrs)曾登陆天津大剧院,这是该部剧的亚洲首演
亚日那的最新作品包括了:根据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作品改编的《T.E.O.R.E.M.A.T.》,Dorota Maslowska 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并在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首演,由Bram Stoker的《惊情四百年》改编创作的《诺斯费拉图》。
亚日那曾获得大量奖项和荣誉,如:国内事务部颁发的为波兰在全球做出特别贡献的表彰(2002)和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黄金勋章(2004)。2007年,他在维也纳城堡剧院上演的《美狄亚》(2006)被授予欧洲德语地区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the Nestroy-Preis。2013年,他被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亲自授予骑士十字勋章。亚日那还曾两度获得康拉德·斯维纳尔斯基奖的最佳导演大奖(1999和2009年)。
1998年,在《热带的狂热》首演并广受好评的一年之后,格热戈日·亚日那正式被任命为华沙多样剧场的艺术总监。从那时开始,亚日那将剧场更名为TR Warszawa,并带领剧团发展成为波兰最重要的戏剧团体之一,同时也是波兰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剧团之一。
华沙多样剧场鼓励多种多样的艺术实验创作。在这里不仅大量上演亚日那的作品,同时也不断吸引着众多顶尖的艺术家,如克里斯蒂安· 陆帕(Krystian Lupa)、格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Krzysztof Warlikowski)、扬·克拉塔(Jan Klata)、热内·波列许(René Pollesch)及凯内尔·穆德卢佐(Kornél Mundruczó)。亚日那建立了一支出色的演员、作曲家、设计师团队,并致力于发掘并创造当代剧场的新人才和新语汇。多样剧场也委约创作大量作品,大胆解构了许多剧场经典,对年轻演员和导演敞开胸怀,探索并发展了非传统艺术形式的无限可能。




波兰华沙多样剧场
TR Warszawa
4.48精神崩溃
4.48 Psychosis
2017/6/1-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
2017/5/27-28
天津大剧院
世界首演
2002年2月8日,波兰剧院(波兹南)
2002年2月22日,华沙多样剧场
联合制作
波兰华沙多样剧团 波兰剧院(波兹南)
演出时长60分钟,无中场休息
编剧:莎拉?凯恩
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
By Sarah Kane
Direction:?Grzegorz Jarzyna
翻译 克劳迪娜·罗琴
舞台设计 玛格拉扎塔·斯泽尼亚克
灯光设计 费利切·罗斯
电脑绘图 马丁·威克托夫斯基
音乐 彼得·多米尼斯基 帕维尔·米基因 格热戈日·亚日那
演出 波兰华沙多样剧场
主演
玛格达莲娜?席莉卡
卡塔日娜?赫尔曼
马里乌什?贝努瓦
拉法尔?麦高韦
雅努什?查比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第七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
· 其他剧目演出信息 ·
麦克白
Macbeth
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之家剧院
导演:卢克·帕西瓦尔
天津大剧院 | 2017.5.6
北京世纪剧院 | 2017.5.3-4
哈尔滨大剧院 | 2017.4.29-30
4.48精神崩溃》
俄狄浦斯
Oedipus the Tyrant
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
导演:罗密欧·卡斯特鲁奇
天津大剧院 | 2017.6.3-4
哈尔滨大剧院 | 2017.5.27-28
注:由于场地、技术等原因,俄狄浦斯不在北京地区上演
48精神崩溃》
戈多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
Dr. Godot or Six People Searching For The 18th Camel
九乐映画戏剧工作室
导演:林兆华 林熙越
北京国话先锋剧场 | 2017.5.26-27
4.48精神崩溃》
格瓦拉林兆华邀请展售票专区已开通
请点击阅读原文,领取红包,选座购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