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

两周前,热热闹闹的北京电影节刚刚开幕,我在三里屯CHAO的桥空间看了一场由吹万乐队现场配乐的默片《一串珍珠》。这是怒澜电影公司的“沉默之声——中国无声电影配乐展”带来的第10部影片及配乐表演,和CHAO共同举办,也是电影节展映单元特展的一部分。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演出现场,本文图片由 CHAO 提供

从CHAO到达地下一层的桥空间(Bridge Space)所经过的一系列楼梯和走廊像一个迷宫,为整场体验增添了一丝仪式感。我提前20分钟到达场地,发现观众们早早地就坐满了场地中间的位置,吹万的四名成员和他们各自的乐器也已经分散在空间的几个角落做好准备,我想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过这么正式的演出了。大家显得有些兴奋,相互讨论着这种还相当新鲜的表演形式。

沉默之声(Sound of Silence)是怒澜电影公司创立的系列展映,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合作,从其修复的众多二三十年代胶片默片中挑选了15部影片,邀请各个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人进行配乐和现场演出。这次的影片《一串珍珠》是上海长城画片公司1926年制作的一部电影,改编自莫泊桑的《项链》。这是一部正儿八经的现实主义故事片,剧情堪称复杂,要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完成叙事,意味着全片装不下任何让人放飞艺术想象力的“闲笔”。对一个实验迷幻乐队来说,要配满这100多分钟的时间,可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看完全场之后,我发现吹万其实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吹万乐队成员在演奏

影片开场后一段长长的演奏像一段开场宣言,音乐占据了上风,电影画面有点像背景VJ,20年代的化妆术以及低帧数拍摄的人物动作在音乐中显得更加魔性。吹万的音乐性格很强烈,不多一会儿,我开始觉得一边消化音乐一边关注剧情有些吃力,就在我快要迷失的时候,演奏突然停了下来,这个空白让我很快地进入了剧情。此后基本进入了音画合一的状态,吹万还增加了许多对环境及人物心理的描写,当然,音乐也把不少习惯了快节奏剪辑的从一些反复和漫长的镜头中拯救了出来。

放映会结束后,我们邮件采访了吹万,同他们聊了聊对整场声音的设计,以及这次现场配乐经历为他们带来的感受,四位成员的回答非常精彩。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

创想计划:能先说说当晚现场的感受吗?表演前中后的感觉和平时演出有什么不同?

闫玉龙:和在舞台上演出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李子超:和平时演出最大的不一样应该就是一直得看着屏幕。

吴琼:完全不同的感觉。观影时观众能否全心的融入剧情里,是整个现场的重要所在,音乐是一种协助。和我们平时的歌曲相比,配乐中的器乐要更简单,四个人有共同演奏的段落,也有拆分,有时会只使用一种音效或者单个音符,还有几处的留白。

刘心宇:这次的演出要比平时普通的演出难很多,平时我们做音乐就只考虑音乐,这次要考虑剧情、画面、人物心理活动……要考虑太多太多东西了。

我说演出后的 Q&A 环节吧。有一个看上去就是艺术圈老炮儿的爷爷第一个发言,一上来就说他很不喜欢我们的配乐,觉得我们配的哪儿都不挨着哪儿。虽然我跟后面反驳他的观众们一样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觉得这爷爷还挺朋克的,给我印象很深。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怒澜电影负责人金劼

和“沉默之声”的这次合作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决定参与这个项目?

吴琼:去年8月“沉默之声”在天安时间办过一次默片配乐的活动,参加时认识了金劼,他和闫玉龙为这次配乐从那时起就一直有沟通。

闫玉龙:沉默之声是怒澜电影的一个系列项目,他们精挑细选出大概十五部中国默片,邀请不同风格的音乐家来进行配乐。非常多元、开放。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开始。那么开始的开始……

刘心宇:这个项目太有意思了,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和锻炼的机会。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吹万成员在演奏

你们以前参与过类似的项目或者看过类似的演出吗?

李子超:去年看过也是“沉默之声”办的大友良英配乐的《红侠》。

吴琼:我之前没做过默片配乐。

刘心宇:我和闫玉龙大概在2012年参加过一个瑞士指挥家 Simon Berz 举办的叫ICOC的活动,是给《大都会》配乐,一起被 Simon Berz 指挥的还有李增辉、李青、史扬和五位瑞士前卫音乐人。那次演出比较胡来,参加配乐的人很多,而且没有什么旋律,大家都演奏即兴音乐和噪音,只要跟着指挥走就行了,容错率特别特别的高。

闫玉龙:配乐类型的都不算多吧,如果没有特别感兴趣的,喜欢的,觉得比较浪费精力、时间。 看过一些,最近的一次是在天安时间,“沉默之声”系列的《银汉双星》。现在还余音绕梁。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

能否聊聊全片配乐是怎么设计的?想法有没有经过改变,其中有哪些挑战?

李子超:我们演过两场,两场有一些区别。第一场是更偏向段落式的变化,在不少地方有留白,比较在意整体。第二场在 CHAO,留白变少了,更多注意了一些细节搭配。两场属于两种不同方向吧。

吴琼:第二场在 CHAO 演出时,我们做了一些修改。和故事情节卡得更准,加入了一些配角的角度和情绪,填补了几处留白。

刘心宇:第二场的时候有一些比较大的段落调整。我想挑战最大的就是,我们选择了有节奏的音乐进行现场配乐,所以如果每四小节一个循环的乐句刚弹了三小节画面就已经切到下一个场景,那听/看起来就有点尴尬。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把有节奏的音乐和画面对齐。

闫玉龙:技术上的选择可以非常多,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思路上,主要是关乎于和影像的关系。首先是保持音乐的独立性,然后再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中更包括电影本身的语言和它所传达的信息,如何理解、挖掘,而并非是需要音乐来阐述,煽动。就是不做多余的事。

整体的框架几乎没有改变过,但是鉴于电影的长度,在局部的调整上还是有很多的可能性。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

排练过程如何?现场有即兴的部分吗?

李子超:一直在频繁地排练,其实每个段位都没有定得太精确,有一点点临场发挥吧。

吴琼:好玩,配乐排练时我们借用了Carsick Cars的排练室,谢谢他们。排练室大家会一起定段落,段落里的个人演奏我想四个人的即兴成分都不少。

刘新宇:刚开始第一周排练时大家都比较懵,坐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找到了大致的方向后,就很顺畅了。现场没有即兴的成分,我偶尔会给我已经编好的旋律加一点小的改动,也算不上即兴。

闫玉龙:就是一边看电影一边排练,很有趣。可以这么说:没有绝对的即兴部分。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

你们觉得电影好看吗?

李子超:没办法评论了,因为看过太多遍了,已经疲了。

吴琼:《一串珍珠》故事线多,节奏挺快,对莫泊桑《项链》原著的改编幅度比较大,有点悬疑,里面的字幕卡也很精致。

刘心宇:相信《一串珍珠》在那个年代应该是很优秀的电影了,那个年代还没有人挑bug,而且笑点都很高……我觉得用100分钟把这么复杂的剧情用无声的画面交待清楚真的挺难的,这个编剧老先生挺厉害的。

闫玉龙:觉得很好看、耐看。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吹万成员在演奏

有没有获得什么启发或者新的想法?

李子超:有。挺好的经历!

刘心宇:觉得我们四人配合更默契了。

闫玉龙:在乐队的演奏、配合之外,我们也都会思考更多关于影像和音乐的关系。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

有哪些是你们最喜欢的电影原声?

李子超:最近玩一个打斗类游戏会放《助太刀屋助六》的原声,挺逗的。

吴琼:最近看的电影里比较喜欢老版《柳条人》的电影原声。

刘心宇:最近因为在给豆瓣音乐写模拟合成器简史的文章,又重听了《索拉里斯》的配乐,这电影我就没看完过,但是配乐经常拿出来听一听。

闫玉龙: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导演,也是很有他们自己的风格。像胡金铨的电影音乐风格就非常强烈,比如《空山灵雨》、《侠女》,还有日本的表现社。《流浪生活》将前卫音乐和传统的抒情音乐配乐结合的非常好。十分喜欢裸泳那一段。新一些的电影中,印象最深的是《皮囊之下》的配乐(Micachu)。很想推荐一个不是电影的,休闲系动画《干物妹!小埋》,十分有意思。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

对表演场地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子超:两个场地都非常好。

吴琼:之前会去电影资料馆看片,这次是不一样的感觉。CHAO的桥空间很酷。

刘心宇:很高大上的场地,连卫生间的门都是自动的!

闫玉龙:十分舒服。希望CHAO的艺术影院(Cinema Club )进展顺利。谢谢:)

谢谢你们!

“沉默之声”《一串珍珠》吹万乐队现场配乐表演预告片,4月16日,三里屯 CHAO


此次默片配乐活动,连同前一天的的奇遇字幕组交流会和法国电影放映活动,宣告了 CHAO 的 Cinema Club 系列活动正式开始。今后,CHAO 将在他们的影院和沙龙空间举办更多与独立、艺术电影和电影文化相关的活动。

在 CHAO 的公众号  ilovechao016 关注他们的系列周末活动及周日片场。

更多CHAO的活动:

Ella&Pitr 来北京屋顶画了一个巨大的涂鸦


作者 : 陆冉



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吹万:默片现场配乐本身就是一个开始

长按上图提取二维码下载 VICE 中国 客户端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