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纵然人生再苦,也别成为失乐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纵然人生再苦,也别成为失乐人

纵然人生再苦,也别成为失乐人插画师|Kyutae Lee


 1 


看过方慧的一篇小说《失乐人》,讲述了一个女孩因为同胞姐妹的去世,强迫自己长时间沉浸在痛苦里,每当快乐探头探脑,就会因汹涌而至的愧疚饱受折磨。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太大了,了解“失乐人”这个概念后,脑海中忽然浮现一幅群像图:他们眉头紧锁、郁郁寡欢,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让自己从此和快乐绝了缘。


认识一个男人,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和妈妈的感情十分好,妈妈也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倾尽心血来培养他。他长大后很优秀,升职加薪、娶妻生子都很顺利,还买了一套大房子,把妈妈接到城里来住,准备让她享享清福。


谁料飞来横祸,妈妈来了没多久,就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


从那以后,他的世界完全坍塌了。以前那么意气风发的一个人,变得萎靡颓丧,陷入无休止的内疚和追忆中。朋友们谁劝慰他,他就像祥林嫂附体一样喃喃自语:“都怪我,要不是我把妈妈接到城里来,她就不会发生车祸了。”


妻子见他消瘦,精心给他煲了汤。他一喝,皱眉嫌弃地抱怨:“火候不够,还是我妈妈熬的好喝。”


妈妈走了,带走了他所有的欢乐。


距离事发过去已经一年多,他还是沉浸在巨大的悲痛里。妈妈的猝然去世在他心里投射下一块巨大的阴影,腾不出地方来吸收阳光。他活在一个没有阳光的世界里,一个人反反复复地咀嚼着自己的悲痛,无视身边人的感受。


作为朋友,我们曾经劝他走出来,他警惕地看我们一眼,沉痛地说:“古人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我这还没满三年呢。”


看他伤心欲绝的样子,我们真不忍心点破他,真要持续三年的话,最后怕是要妻离子散了。

纵然人生再苦,也别成为失乐人


  2  


做记者时采访过一个本市的“最美母亲”,她儿子患有轻微的多动症以及学习障碍症。


为了照顾儿子,她毅然辞去了企业高管的工作,去学校陪儿子读书。在她的严格要求和辅助下,儿子在学习方面进步很大,有一次在小发明比赛中还得了奖。


“三年了,我全心全意带他整整三年了。三年内,我没有逛过一次街,没有和朋友吃过一次饭,衣服都是等孩子睡着了,在淘宝上随便买。”采访中,说起这三年来的辛酸,她的眼里泛起了点点泪光。


同样身为母亲,我提议说:“是不是可以尝试下,偶尔让孩子爸爸或者爷爷奶奶照顾一下,你稍微出去放松放松呢?”


她坚决地摇了摇头:“不行,只有我最了解孩子,交给他们我不放心。”


这是个伟大的母亲,可她一点也不快乐。


长达数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她始终眉头紧蹙,从头至尾都没有笑过。


问她觉不觉得苦,她给了我一个仁波切式的答案:“妹妹,要是你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就会发现,苦才是人生,我已经没有资格去享受快乐。”


也许是受她的影响,她不到十岁的小孩,被管束得过分严厉,脸上的神情也失去了一个孩子应有的轻松愉快。


我知道这个母亲的做法并无可指摘之处,毕竟,她为孩子做了那么多的牺牲,我只是心痛她的人生太过沉重。


在我的采访生涯中,她并不是最不幸的,却绝对是最悲情的。


我记得在康复中心采访过一个脑瘫儿的母亲,她把自己和女儿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总是笑眯眯的,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已经这样了,该买的衣服还是要买,该笑还是得笑吧。”

纵然人生再苦,也别成为失乐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活到三十多岁,越来越感到,人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儿。


就像作家黄佟佟所说的那样,每个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有太多的事让我们陷入绝望,亲人离世、突患重病、中年破产、离婚失业,这些突如其来的不幸,总会让一些人从此沦为“失乐人”。


有时候想,为什么我们身边会不乏“失乐人”的存在?


除了他们生性脆弱固执之外,更多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吧。如果你的亲人离世不久,如果你家里有个患病的孩子,或许稍微表现得不那么悲痛,你可能就会被旁人看成出格,甚至上升到道德谴责的高度。所以左拉笔下那个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泣的男人才会被推想为杀人犯。


面对不幸,不少人推崇“逆来顺受”的态度,我怎么觉得,这四个字听上去给人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呢?


与逆来顺受相比,我更偏爱随遇而安这个词,不管幸与不幸,都是老天给你安排下的命运,我们要尽量做到坦然接受。


逆来顺受是苦的,随遇而安则是平静的。


当你不再沉溺于个人的痛苦,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宽一点,就会发现:你所经历的那些不幸,从古至今都有人经历过,你不是唯一一个不幸者,甚至不是最不幸的。


不同的是,有些人死于心碎,有些人却在心碎中重生。


“文革”中,著名的文学家沈从文被学生出卖,被亲友疏远,打扫过女厕所,还被下放到偏僻的乡下。够不幸了吧?他却在乡下写信给后辈黄永玉说:“这里的荷花真好,你若来……”


漫画家熊顿,不到三十岁就罹患了重病,尽管坚强面对,病情却一再恶化。她躺在病床上,仍然为有美剧《行尸走肉》看而雀跃不已;化疗那么痛苦,她却乐观地表示“生活给予我的,不管是幸运还是坎坷,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喜是忧是笑是哭……这所有情绪与经历通通可以成为付诸笔尖的素材”;病情越来越重,她却仍然不忘花痴给自己治疗的帅哥医生……


沈从文也好,熊顿也好,他们有一万个理由痛哭,哭过后却仍然不忘去感受身边的每一处美好、每一点快乐,命运给他们白眼,他们却努力用微笑,去赶走这个世界的阴霾。


人生的确是苦的,可只要这苦难还不足以压倒你,就不应成为剥夺你生命所有快乐的理由。

纵然人生再苦,也别成为失乐人


  4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把有限的生活全部交托给无尽的悲痛呢?


我不喜欢“和命运抗争”的说法,我们要学的是和命运心平气和地共处,接受它赐予的残酷,也享受它给予的美好。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热烈,水波温柔,总有一朵花开会让你心动,总有一首歌曲会给你抚慰。生而为人,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承担你该承担的,追求你该追求的,享受你该享受的。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女孩问杀手里昂:“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杀手回答说:“一直如此。”


如果有人这么问我,我会这样回答:“小姑娘,纵然人生是苦的,也别忘了往里面加一点甜。

纵然人生再苦,也别成为失乐人


文章来源公众号[慕容素衣  IDmrsy66],作者:慕容素衣,畅销书作家,著有《时光深处的优雅》等畅销书,可文艺可毒舌,不矫情不做作,专治一切玻璃心和公主病。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纵然人生再苦,也别成为失乐人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