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有“西方音乐之父”美称的巴赫,集法国、意大利以及德国传统音乐之大成,其作品独树一帜、极具感染力。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代表性乐器,羽管键琴在巴赫的音乐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巴赫曾以其为中心创作了多首协奏曲。
重返优雅巴洛克,走进巴赫的音乐世界,“交一天时光给艺术?2017传乐交响”邀请到广州巴洛克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何卓毅,为广州乐迷介绍与巴赫音乐创作紧密相连的古老乐器——羽管键琴,并与观众共同探讨古典音乐欣赏之道。
羽管键琴的起源可追溯至欧洲中世纪,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普及度极高,是教堂、歌剧院和宫廷乐队不可或缺的乐器。对身为虔诚基督教徒的巴赫而言,羽管键琴更是意义非凡。他运用羽管键琴创作的音乐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两者相互成就,成为巴洛克音乐的经典代表。
从内部构造、发声原理出发,何卓毅向观众解析羽管键琴与钢琴的不同之处,引领乐迷们欣赏羽管键琴特有的音乐魅力。羽管键琴声音细柔清丽,予以听者高贵的音乐感受。由于以拨弦的方式发声,羽管键琴的音量并没有强弱之分,因此,弹奏的速度和装饰音的编排便成为了演奏的亮点。同时,何卓毅表示演奏家情绪表现的丰富度,演奏的层次感等,均是评判羽管键琴表演的重要标准。
在感悟古乐器的音色美感之余,何卓毅更与现场观众漫谈古典音乐鉴赏之道。发掘音乐作品的内在层次。以巴赫的代表作《哥德堡变奏曲》为例,何卓毅向观众细致展示其中多达三十个形式各异的变奏曲段,并在繁复中摸索规律,引领大家掌握古典乐的欣赏要领。
把三十个变奏划分为十组,各个组成部分有着相似的模式却又在主题的基础上演变出不同的模样。性格变奏中有巴洛克舞曲、小赋格、法国式序曲、抒情曲等体裁;运用反向、小调、二声部等编曲形式的卡农;以及挑战难度的技巧变奏……配合广州巴洛克乐团小提琴首席余嘉音的现场示范演绎,何卓毅加以钢琴伴奏,向观众生动解读变奏曲段间的紧密联系。伴随着醉人琴声,观众们逐步透视《哥德堡变奏曲》华丽音色蕴藏的多变层次,走进古典乐的奥妙世界。
4月7日,羽管键琴演奏家马汉?埃斯法哈尼将登陆广州大剧院的舞台,演绎古今变奏曲史上的不朽杰作——《哥德堡变奏曲》,以羽管键琴本真诠释巴赫对生命的赞叹,为羊城观众奏响巴洛克优雅之声。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