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希腊裔意大利人,形而上学画派创始人之一。受到象征主义和尼采的唯心主义影响,这些哲学思想为他日后创立形而上学画派打下了基础。23岁时他来到巴黎,4年后返回意大利,不久应征入伍。1917年二战中,他因精神疾病在医院结识了未来派画家卡罗尔·卡拉(Carlo Carra),结为挚友,并在后来共同发起成立形而上画派。他以作品的高度象征性幻觉艺术而著称。他的作品旨在发掘主题中居于中心位置的神秘性,将想象和梦幻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传统融合在一起,使现实和虚幻揉而为一。
在未来主义之后,而形而上派着力表现西方社会的病态而对科技进步持怀疑态度。如同它的名字,这个画派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唯心主义的影响,但其中带有更多的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事实上他们比后来的超现实主义画派更早的体现了精神分析学中关于直觉、幻觉和潜意识的应用,作品中充满了神秘怪异的气氛,描绘的多为物体的稳固、无时间性和不朽性。另外一些重要形而上画家是萨维尼奥和莫兰德,萨维尼奥就是契里柯的胞弟,创作活动一直持续到三十年代。
不同时期的作品:他的作品可以粗浅地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他住在慕尼黑,以及首次逗留在意大利的时期,这时他深受瑞士象征主义画家伯克林﹝Arnold Bocklin﹞的影响,作品呈现晚期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绘画的风格。
第二个时期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时期。在这时期,基里诃将所学到的东西,思考得更加仔细而且深入,完全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创作。他所画的物品、场所均与现实相去甚远。另外,他的作品中都带有浓厚的象征主义,例如钟表代表时间无情的流逝;火车和帆船代表不可避免的人世阴暗面。
第三个时期是基里诃的第二个浪漫主义时期,也就是超现实主义者称之为背叛的时期,作品中充满了深奥的主题,以及难以理解的感情。就好像《恋歌》﹝Love Song﹞中,他以手套去让人感受何谓生命。
第四个时期,基里诃从浪漫主义中回到形而上学,不过没有像第二时期中的形而上学时期般明显地打破传统的绘画规则。这时他常常用人偶去作创作。
第五个时期,在形而上学的悲伤意识中带有一种相当复杂的自我夸张感,有时一些讽刺的笔触和难得的诗意,会使它们略呈柔和的感觉。

相交不止于艺术
关注一下又不会SI
爱我就加我:yishuxiangjiao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