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ng Museum
◆龙美术馆◆
宋元艺术公开课 第七场回顾| 上海图书馆站
赵冬梅:
司马光和他的时代
2017年1月14日下午14:00,作为全国大型巡回学术公益互动讲座——“宋元艺术公开课”的第七站,由龙美术馆携手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司马光与他的时代”吸引了众多观众到场聆听。本场公开课的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主讲人赵冬梅。
赵冬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主讲人。
致力于宋代制度史、政治文化史、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主要著作有《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千秋是非话寇准》,译著《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等
此次由龙美术馆举办的“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中,展出了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所写就的《神采贴》,与公众分享其人生一隅的同时,亦展现了司马光作为宋朝代表性人物的研究价值。赵冬梅教授致力于宋代制度史、政治文化史、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和传播,在本次讲座中,以司马光的真实人生为切入点,向观众生动地描述了宋朝的时代原貌。

首先,赵教授将司马光与其所处的历史语境融合,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解析了他的形象。首先,司马光是司马家的孝子。其在官僚生涯最初的八年当中,于官场上追随其父,虽在今日看来不合常理,但在当时忠孝一体的观念下全然成立,即只有一个孝子才可以做一个好的官员。第二,司马光是宰相庞籍的好学生。庞籍将司马光作为其政治接班人以及长子的替代者培养,既有师生关系,也有父子因缘。司马光在仕途中深受庞籍的提携和照顾,生活在政治的高层。第三,司马光是宋朝最出色的谏官之一。宋朝设有六个谏官,专职负责提出意见,是宋朝制度当中非常重要的设置。司马光在谏院任职五载,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在谏言范围之内。他善于设身处地地提出谏言,其目的并非制造对立,而为推进沟通与合作。

纵观司马光生命前期四十年的成长历程,赵教授总结了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官员,在政治舞台上表现出的优点及问题。优点方面,首先赵教授以司马光童年典故为例,解析了他的人格特质,即光明磊落、勇于赴义、秉持着不受外界影响的崇高的道德标准。接着,赵教授提出司马光的思想主张是非常注重秩序。秩序存在着上下等级,司马光的理想秩序是一个等级社会:在政治秩序上,不管上下层级都要各司其职;在朝廷与社会关系秩序上,应朝堂之上多种意见并存、且朝廷对百姓生活有一定限度的尊重。同时,赵教授指出司马光作为政治家所存在的缺陷,即因其从未任职于实际行政部门,缺乏行政领导力、决断力和执行力,不能称为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仅是一流的御史大夫、谏官。并且,司马光没有派性,极其孤立,过于讲求原则,其极深的道德洁癖并不适合政治运作。

接下来,赵教授解析了司马光所处时代的特征。首先,赵教授以宋朝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地位、雕版印刷的发明、宋朝科举制度以及士大夫政治为例,总结了宋朝文明的空前绝后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宋朝官员有一种“大忠”的品质,即对江山社稷的忠诚、对王朝根本利益的忠诚。由此,她提出宋朝的政治达到了帝制时期儒家文化士大夫政治的最好的状态。接着,赵教授以司马光政治生涯中经历的四任皇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的统治过程为例,描述了当时宋朝政治集团的概况。
最后,赵教授与线上及现场的观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互动问答中,赵教授解答了为什么要以司马光为代表讲述当时的朝代,在研究司马光的过程中观点产生了何种转变,以及提出了关于宋朝文明所倚靠的核心的独到见解。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