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Golden Mind,Crystal Brush – Chinese Early Gouache Works from the Important PrivateCollection

艺术家:

戴秉心、关广志、哈定、韩乐然、黄觉寺、李超士、李剑晨、李铁夫、梁雪清、刘荣夫、龙力游、倪贻德、潘思同、秦宣夫、陶冷月、王济远、杨廷宝、杨云龙、张充仁、张倩英、张光、张自正、朱士杰

Artists:

Dai Bingxin,Guan Guangzhi, Ha Ding, Han Leran, Huang Juesi, Li Chaoshi, Li Jianchen, LiTiefu, Liang Xueqing, Liu Rongfu, Long Liyou, Ni Yide, Pan Sitong, Qin Xuanfu,Tao Lengyue, Wang Jiyuan, Yang Tingbao, Yang Yunlong, Zhang Chongren, ZhangQianying, Zhang Yuguang, Zhang Zizheng, Zhu Shijie


策展人Curator:孙艺玮 Sun Yiwei


开幕Opening2017.03.04 16:00

展期Duration2017.03.04-04.16

地点Venue索卡艺术·北京 Soka Art Beijing



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中国水彩画的历史,是中西绘画有机融合的历史,是异域文化逐步发展为新的本土文化的过程。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西方水彩画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足迹,来到我国。同治三年(1864年),天主教会在上海创办美术工厂——“土山湾绘画馆”,这是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传习机构,系统传授西洋绘画技法的同时,引进西方水彩画。西方水彩画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土地上,汲取了深厚博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了有中国民族气质和中国艺术情趣的中国水彩画。中国水彩画是中西绘画艺术融合的产物,是中西绘画不同要素重新组合所产生的具有新质的水彩画,它既有西洋画光色、传神、块面造型的长处,又融进了中国画气韵、传神、意境创造等特色,在西方和东方两个不同绘画体系中取得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水彩艺术世界。由袁振藻编著的《中国水彩画史》中,将中国的水彩画的发展历史分为:萌芽期(1715-1911)、成长期(1911-1949)、形成期(1949-1978)、革新期(1978-1998)。

而此次展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俨然展示了一部中国水彩画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的视觉图像史:萌芽期的李铁夫、张聿光,是中国水彩画的第一代画家,也是开创中国水彩事业的先驱者。成长期的第二代水彩画家有王济远、关广志、李剑晨、杨廷宝、倪贻德、潘思同、张充仁,他们参与了五四运动前后的西画运动,并经历了战争岁月,为提倡、推广、创作中国水彩画,壮大水彩画队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使水彩画作为一个崭新的画种进入了中国画坛。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水彩画家有张倩英、杨云龙、哈定,在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反映祖国建设,歌颂山河新貌的优秀作品,奠定了中国水彩画写实的传统风格。八十年代以后,水彩画进入了革新期。涌现出第四代水彩画家,这个年代的水彩画家作品并不在此次收藏展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笔者根据这条水彩发展史的主线,同时将同一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的水彩作品也收录于此,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统一编排。这便是此次展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大概的主线脉络。

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1715-1911

这一时期,是西方水彩画开始传入中国和中国水彩画开始萌芽的时期。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被迫对位开放,中国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水彩画在中国才有了传播的基础。它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传入:一是通过西方传教士输入,二是聘请国外教习来华传授,三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迫于国内改革的需要,主动的引进。萌芽期水彩画在我国水彩画的发祥地上海刚刚开始传播,一方面从教会开始发展到社会,大部分画家同商业结合,向实用性、普及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的需要,由师范学堂引进水彩画,从南京、保定等地开始发展,后来随同新型美术学校的建立、留学生的归来,形成了中国水彩画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水彩画萌芽期,李铁夫与张聿光在水彩画传播和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中国水彩画的先驱者,对中国水彩画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李铁夫(1869-1952

原名李玉田,广东鹤山人,早年赴英、美求学,1887年进英国阿灵顿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916年转学美国纽约艺术学院。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东亚画坛之巨擘”1930年回到广州,曾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华南文联副主席。出版有《李铁夫画集》。李铁夫是我国较早去西方攻读艺术并取得高深造诣的艺术家,也是我国向西方学习,在水彩艺术上获得极高成就的水彩画家。他的艺术吸取了欧洲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自称是威廉·切斯和约翰·辛格·萨金特的门人。在水彩方面,得到英国水彩画的滋养,更受到萨金特水彩画的熏陶。他的作品“有着印象派绘画那样明亮的阳光和流动的大气”(迟柯《李铁夫思想和艺术的寻索》)。李铁夫侨居国外40余年,掌握了精湛的西方绘画技巧,但他深知艺术必须具有自己民族的风格,他把中国书画的用笔融入水彩画,还试用宣纸作画,探索民族传统特色。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李铁夫 虾 纸上水彩 18x27cm 1934


张聿光(1885-1968

字鹤苍头。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广东高州。受陈谦三、徐詠青的水彩画启发,自学西画。曾任中国青年会中学堂图画教师,上海新舞台布景主任,《民主报》副刊《民主画报》漫画撰稿人,后又从法、俄画家研习西洋画,担任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专)校长兼教授、上海新华艺专副校长兼教授等职。早期以水彩画为主,晚年改画中国画。现存水彩画有《云山共静》、《红锡色》等。张聿光也是我国最早的西画教育家,从事西画教育40余年,除学校工作外,还教授个别学生,如方涛、谢之光、张光宇、胡亚光、吴大羽等30余人,培养了不少知名的艺术人才。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张聿光 风景 纸上水彩 22X30cm


梁雪清1890-?)

广东顺德人。梁雪清是国民政府的军旅画家梁鼎铭、梁又铭、梁中铭的大姐,曾主编过30年代颇有影响的艺术月刊《文华》画报,经她的手,推介了不少女画家,如:顾青瑶、周炼霞、张曼筠、翁元春、潘玉良、王静远、张倩英、曾奕、曾华锯等等。这在30年代的书刊中对女性画家如此关照是空前的。她自己于20年代就蜚声画坛,擅长油画也兼搞漫画甚而服装设计。她的油画《一二八后的一日》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了日寇侵略轰炸上海的罪行。她的作品很注意笔触肌理的意味,如《午餐》、《红衣白雪》等作品笔法灵动洒脱,色彩绚丽响亮,追求一种意写中的神韵,极为生动。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梁雪清 静物 纸上水彩 25x31cm

中国水彩画的成长期(1911-1949

这一时期,中国水彩画逐渐发展,“五四运动”前后形成了第一个高潮。水彩画作为一个崭新的画种,进入了中国画坛。抗日战争爆发,发展受到影响,但仍取得了进展。民国初,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在他的倡导和扶植下,一批新型的美术院校纷纷建立。“五四”前后留学国外的学子,先后学成回国,在新兴美术学院任教,用新的方法进行西画教学,即通过观察、写生的方法传授素描、水彩画、油画,从而建立了稳定巩固的水彩画教学基地。在当时,首先是通过水彩画进行色彩画教学的,因而水彩画比油画更早地得到了发展。其中,上海美术院(即上海美专)从开始就设有水彩画课,以后各个系科(除中国画科可选修外)水彩画都列为必修科目,由年长的张聿光担任校长,刘海粟为副校长,王济远担任水彩画教学,还有刘海若、冉熙、倪贻德、薛珍、潘思同、李咏森等也都担任过水彩画教学。上海美专创办以来,先后培养了王济远、倪贻德、乌叔养、薛珍、陈秋草、潘思同等一批有影响的水彩画家。

王济远1893-1975

名悯,别号大木生,原籍安徽,在江苏武进长大。上海美专毕业,担任水彩画教学、西洋画研究导师。1926年赴日本、法国考察西画。1931年担任上海美专教务长。他在美专培养了一批学生如潘思同、倪贻德等。1941年赴美考察,在美创办“华美画学院”,以中西绘画兼长著称。作品有《秦淮河》、《普渡》、《武林春水》等,1926年天马出版社出版《济远水彩画集》。王济远是我国早期水彩画家中很有影响的画家。王济远的水彩画,追求主体感情的表达,早期较为拘谨,后逐渐放开,最后利用大色块作画,奔放有力。画家写生不是景物的表面摹仿,而是对景生情,有感而作。他认为“水彩来之趣味,在水分之中包含气韵,使心绪与物溶解,而将以自慰自乐”。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王济远 风景三 纸上水彩 25X30cm


李超士(1894-1971

浙江杭州人。擅长粉画、油画。1912年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毕业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后回国曾任上海美专、国立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山东师范学院暨山东艺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李超士是中国最早留学法国的油画家之一,曾跻身于德加工作室做一名学生。作品粉画《南瓜丰收》等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被称为“中国色粉画第一人”。出版有《李超士粉画集》、《李超士画集》。从事美术教育50余载,桃李遍天下,如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潘玉良、罗工柳、莫朴、萧淑芳等一大批著名画家都曾是他的学生。李先生生前画过大量的粉画,他汲取了印象派表现光与色的长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从不以怪异惊人,正是画如其人,含蓄厚实,质朴可亲。先生的粉画,构图章法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疏密有致。用笔繁简得当,线条流畅洗练,色彩艳丽谐调,并充分运用有色粉画纸的底色特点,发挥粉画特殊的艺术效果。在他的笔下,最平凡常见的瓜果、花卉,盘景、静物等,都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达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使人得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李超士 山景(海边)纸上水彩 20X15cm


陶冷月1895-1985

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江苏苏州人。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擅长山水、花卉、走兽、游鱼,尤善画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传世作品《松雪》、《月梅》等藏上海博物馆;《双松明月图》、《月夜千叶梅花》等藏苏州博物馆;有《冷月画集》三册行世。陶冷月是20世纪较早走中西融合道路的探索者之一,他的作品以“新中国画”享誉画坛。其绘画的特点是在承传中国传统文人笔墨的基础上,又融入西画的明暗和透视技巧,创新出熔中西画法于一炉的“冷月山水”。正如蔡元培所著的陶氏《书画润格》中概括的“结构神韵,悉守国粹;传光透视,特采欧风”。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陶冷月 古塔 纸上水彩 24X19cm 1915


关广志(1896-1958

又名关广智,吉林省吉林市人。沈阳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31年赴英国,考入皇家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成为该院最早的中国留学生。深受“水彩画之乡”英国学派的滋养,1934年毕业回国后,从事水彩画、水粉画创作和研究。创作了大量古代建筑和风景写生画,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玉泉山琉璃塔》、《清真寺》等,出版有画集《关广志》、《关广志画集》。关广志是北京早期最有影响力的水彩画家。他作画前总要反复选择角度,认真观察分析,然后一丝不苟地安排画面,确定构图。他经常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起稿上,直到将每一个局部,细节都刻画的精细入微,把各部分的结构关系交待明确之后,才动手着色。他在着色方法上经过长期实践,成功地创造了分次完成、留空填色的特殊技法。他很少一层一层涂加颜色,而采用留空填色,一遍完成的方法,使画面色彩晶莹透明。尤其是绘制造型复杂、层次繁多的景物,能达到充实、丰满、清晰、明快的效果。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关广志 古寺门 纸本水彩 28.5x38cm


韩乐然(1898-1947

初名光宇,吉林省延吉县人,杰出的朝鲜族政治活动家、人民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早期建党领导人之一。韩乐然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深造,几乎游遍欧洲大陆写生作画。1946-1947在新疆考察佛洞壁画。他把传统文化与艺术相结合,把绘画与考古融为一体,创作了大量摄影、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散失,部分珍藏在中国美术馆。他是中国美术界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是研究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第一人,也是用油画、水彩画摹绘中国古代壁画的第一人。他对敦煌和克孜尔石窟艺术进行了深入考察,特别是在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研究上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在兰州、乌鲁木齐等地举办了10多次画展。这些作品一方面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使石窟艺术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得到社会的认识,另一方面展现了边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为画坛开拓出一种全新的绘画主题。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韩乐然 村口风景 纸上水彩 18x26cm 1930年代


李剑晨(1900-2002

原名李汝华,河南人。1923年考入北平艺专。1937年赴英国伦敦大学院美术系学习,1939年回国,1940年担任重庆国立艺专的教务长兼西画系主任,1942年受聘于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水彩画。抗战胜利后,随校迁南京一直至今。曾任江苏美协副主席,创建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任会长,任中国水彩画家学会名誉会长,国际水彩画联盟理事等职。出版有《水彩画技法》、《水彩画创作技法》、《英国水彩画选集》、《李剑晨水彩画选集》等著作十余种。这些著作对推动我国水彩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李剑晨是我国杰出的水彩画家,有“南李北关”之称(中国老一辈著名水彩画家中,南方有李剑晨,北方有关广志),他毕生从事水彩画创作、研究、教学。他出席全国文代会、美代会,十分关心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积极提出建议,做了大量的开拓工作,为中国水彩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水彩画在继承英国水彩画的写实传统基础上,赋予作品以强烈的中国民族情韵和个人特色。五六十年代曾赴北京、济南、青岛、上海、杭州、桂林等地写生,深入水库工地、工厂车间,反映时代新面貌,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李剑晨 雨中街景 纸上水彩 30X52cm


朱士杰(1900-1990

江苏苏州人,擅油画。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中国近代美术的先行者。出版有《朱士杰油画选集》。1922年,朱士杰与颜文梁、胡粹中共同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的美术学校之一,对我国早期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952年,朱士杰任华东艺专(即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他主张将西方美术中的素描、速写、色彩写生、透视学、解剖学引入教学,主张以“真善美”的艺术理念进行教学,并且培养出新中国一批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如董希文、李宗津、杨之光、莫朴、赵宗藻、冯一鸣、罗尔纯、杨淑卿、王克庆、卢沉、徐永祥、朱颖人等等。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朱士杰的油画作品以风景和静物为多。作品有韵味,有意境,具有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在油画技法上既吸收古典主义的造型严格,重于结构;又吸收印象主义的用光技巧,富于色彩。他的画不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描摹,而是在深刻感受中进行艺术概括,以景抒情的结晶。他的风景画,很重视意境;既严于形,又重于色,更深于情。他早年学习法国印象派的画法基础,但不为西方油画的画法所局限,强调的是中国油画的意境与气氛的营造,与莫奈随时间变迁追求光影效果可相互媲美。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朱士杰 海边 纸上水彩 24x31cm


黄觉寺(1901-1988

字菊迟,别署金画禅室主,上海青浦人。1924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为该校首届毕业生,并留校任教。1928年起开始负责编辑校刊《沧浪美》(后改名《艺浪》)。1934年赴法留学,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谭望培(Devanby)画室学习。1936年归国,仍执教于苏州美专,担任教务主任、教授等职。1940年在上海举办个展,展出西画与水墨画百馀幅。抗战胜利后,升任美专副校长。新中国成立,当选苏州美协理事,兼任无锡苏南文教学院美术系教授。1952年调杭州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理论解剖学。曾著述《今画禅室书》、《素描述要》、《素描述要》、《欧洲名画采访者》及《艺用人体解剖学》等。2006年黄觉寺回顾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黄觉寺画选》。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黄觉寺 有树的风景二 纸上水彩 17.5X23cm


杨廷宝(1901-1982

河南南阳人,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回国,曾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随中大迁校来南京,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副院长、建筑所所长,出版有《杨廷宝水彩画选》。他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创作、研究和水彩画探索。他作画把纸当作框框,在框内对题材进行布局和构思。题材选定后要组织画面,考虑什么是主题,什么是从属,进行画面远、中、近景的分析。接着就是用色设计,对比还是调和。建筑师作画主张写实,要求透视、轮廓都准确,但为了达到某种意境,适当改变也是允许的,用笔要看题材、环境,要有时间、空间概念。重要的是抓住第一印象。为了使画面活泼生动,铅笔轮廓不宜勾勒得过多,否则画面易陷于呆板(摘自《杨廷宝谈水彩画》)。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杨廷宝 老树 纸上水彩 27X34cm 1959


倪贻德(1901-1970

笔名尼特,浙江杭州人。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赴日本,进东京川端绘画学校。1928年回国任教。1931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油画系教授、副院长,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分会副主席,出版有《水彩画概论》、《水彩画之新研究》。1932年秋倪贻德与庞薰琹等人组织“决澜社”,起草《决澜社宣言》,旗帜鲜明地倡导和发扬二十世纪新的时代精神和艺术观念(决澜社于1935年自动解散)。他从学生时代起就画水彩,更是专画水彩和铅笔画,既是画家又是理论家,还是文学家。他从为艺术而艺术走向为人民而艺术,为革命而艺术。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倪贻德 风景 纸上水彩 20X18cm 1956


潘思同(1903-1980

广东新会人,生于上海。1922年考入上海美专西画科学习。1929年在上海美专担任素描、水彩画教学,1933年起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编辑。1955年应聘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担任水彩画教学。他的水彩画代表作有《苏州河的早晨》、《缆索桥》、《新安江工地》等。出版有《怎样画水彩画》、《潘思同水彩画选》。潘思同是我国早期杰出的水彩画家。他的艺术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是他上海美专学习和教学的时期,这时他打下了扎实的西洋画基础。第二为白鹤画会时期,这是他形成自己个人风格的时期。第三是进入浙江美院任教时期,这是他总结经验,教学相长走向成熟的时期。他的水彩画1935年后明显倾向英国水彩画风,选择了英国传统水彩画的写实道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由于创造劳动人民所能接受和欣赏的作品,画风的主要特征趋向细致、真实。所谓“全景式的创作”,场面宏伟,但又和谐统一。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潘思同 风景(莫干山) 纸上水彩 35X23cm 1965


戴秉心(1905-1980

戴秉心是中国第一代油画家。自1924年起,先后进入南京私立美术专科学校、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学习西画。1930年与吴作人同获公费就读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毕业后受聘于苏州美专,1948年至1951年间应聘国立杭州艺专,任油画系教授、教务主任。1951年起在山东任教,直至去世。戴秉心师承欧洲现代画派,并融合东方艺术风格,同时他还喜爱音乐,认为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他使用颜料在画布上涂抹的时候,就如拨响一个铿锵有致的音节。油画创作题材多以风景、景物和人像为主。晚年并从事国画花鸟创作。代表作品有《西湖》、《静物》、《瓶花》等。


因为借由绘画怡情养性的关系,以及物资缺乏所致,戴秉心的油画几乎全是小幅作品,其中大半是现场写生之作。一般而言,画家在创作欲望高涨的时候,总会留下几件富有挑战性的巨构,但是戴秉心这一方面的作品未见传世,目前仅见的数十张纸本油画,取材类似文人画的册页,有的画江畔停泊的舟子,有的画岸上的鲜花;即使画的是屋宇密集的城镇和阡陌交错的田野,戴秉心着意的,也是一种出尘的宁静淡泊,而不是激越的形式美感、这一特点使他的作品缺乏企图心,但相对的,也是它耐看的所在。在西式教育还没有在中国全面普及之前,有许多画家是在私塾完成他们的启蒙教育的,戴秉心也是这一个背景出身的艺术家。他们这一代画家与往后的画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作画笔触带有中锋圆笔的书写性格;当中国的油画艺术遭到时代曲解的时候,他们往往拿起少年时代练就的本事,用毛笔和宣纸另僻一个出世的画路,林风眠、关良和吴冠中等人都是明显的例子。戴秉心晚年也以水墨做创作,可惜我未能拜读。——林铨居《戴秉心的艺术和他所处的年代》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戴秉心 园林长廊 纸本水彩 20x31cm 1970


秦宣夫(1906-1998

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出生于广西桂林。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0年在巴黎考入法国高等美术学校及吕西安· 西蒙教授工作室学习油画,同时在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及鲁佛学校,学习西方美术史。曾在北平艺专、清华大学、国立艺专任教。曾任国立艺专西画系主任、南师院美术系主任,《辞海》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委、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秦宣夫不仅是著名画家,而且是我国卓绝的西方美术史论家。他早在30、40年代发表过许多史论文章,他的美术论文(包括译文),大多结合当时中国的画坛实际,见解精辟,充满着求实精神。他评论画家作品,曾对徐悲鸿等70多位画家发表过评论,绝无溢美之词,表现出他的真诚善良的品质和严谨的学风。他的一些论文,不仅在当时对西画在我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至今还没有失去其理论价值,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去年《快乐的旋转——秦宣夫百年诞辰110周年专题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呈现,展出200余件绘画作品,以及丰富的文献资料,意图全面呈现秦宣夫先生的艺术历程。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秦宣夫 无花果 纸上水彩 26X36cm 1984


张充仁1907-1998

上海市人,早年曾向徐詠青学习水彩画。1931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1936年回国,在上海开办“充仁画室”,教授水彩画。1938年担任上海之江大学建筑系教授。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在上海美专任教,上海油画雕塑院任创作主任。水彩画代表作有《上海城隍庙》、《黄鱼》等,出版有《张充仁水彩画选》、《张充仁雕塑选》。张充仁是我国老一辈著名水彩画家,他早期在“土山湾画馆”向徐詠青学习水彩画,曾经临摹过法国水彩画家维尼尔的许多作品,受到维尼尔风格的影响。他赴比利时深造,并在欧洲各国考察后,水彩画的个人风格更为鲜明,技法更加精湛。《上海城隍庙》等作品,流传甚广。他致力于水彩画的民族化探索,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突出主题的手法,运用西方光、色、立体造型的方法,创造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张充仁 静物(蔬菜) 纸上水彩 22X32cm


刘荣夫(1909-1999

别名刘草梦,字伯泉。山西交城人。擅长油画、雕塑。他是我国美术教育界的老前辈,著名的雕塑家。1928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习。由于他酷爱绘画,违背其父的意志,中断了经济来源,便在1929年入东京同舟舍详画研究所。勤工俭学自食其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1935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艺术大学油画系,师从日本雕塑大师(罗丹学生)川瑞龙子,功力深厚1937年回国直到解放前,于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授。后因支持进步学生的爱国斗争被迫离职。为追求真理,冒着国民党反动政府迫害的风险,毅然投身于革命,几经周折,经朝鲜平壤到东北解放区。1948年任东北画报社美术训练班主任。从1949年起.先后在鲁迅文艺学院、东北美专、鲁迅美术学院任教授并曾担任雕塑系主任等职。刘荣夫教授学识渊博,艺术造诣深厚,对中西绘画、雕塑技法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他几十年不间断地进行艺术实践,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刘荣夫 小仓库 纸上水彩 35x25cm 1986


中国水彩画的形成期(1949-1978

这一时期,水彩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确定了写实风格,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形态。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带来了文艺创作较为宽松的气氛,许多画家主动深入生活,反映建筑新貌,描绘各地风光,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水彩画作品,促进了水彩画的稳步发展。当时,我国刚走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唯一可以借鉴的样板。在文艺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们学习的主要方法,在重视普及、面向劳动人民的氛围之中,中国水彩画的写实风格得到确认,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形态。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水彩画创作呈现兴旺发展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出版的一批中国水彩画家的作品,可以代表这一时期水彩画的面貌,也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水彩画的典型模式。

张倩英(1914-2003

生于无锡。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徐悲鸿的写实教育对她和其丈夫费成武二人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抗战期间,夫妇二人追随徐悲鸿到重庆,为徐悲鸿建立中国美术学院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1946年,在徐悲鸿的推荐下,二人获得奖学金赴英国斯莱德美术学院深造。张蒨英与费成武1947年即在伦敦举行首次联展,获得20世纪中期英国名画家史宾塞的欣赏,成为至交。张蒨英能画也能书,一手如行云流水的行书,尽显她洒脱的性情。她还尝试将绘画生活实用化,曾替意大利纺织业设计中国图案,奢侈品牌迪奥采用她的浅粉色燕子梅花图案至今仍受欧洲仕女喜爱,好莱坞电影《苏丝黄的世界》布景的中国字画都出自她的手笔。留英57年中,张蒨英晋身英国皇家水彩学会、西部皇家艺术学会和英国女艺术家协会等重量级艺术团体,夫妇二人一起名列英国艺术界名人录。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张倩英 风景 纸上水彩 15X26cm


张自正(1917-1999

生于上海。中国第二代留法油画家,于1927年开始习画,1930年至1934年入上海美专西画系,因成绩优异而受教授倪贻德、刘海粟的赏识。1945年赴法国里昂美术学院研习西方油画技巧,并于1950年在任微音创办之“东方画室”执教。而后于上海及全国美展中展露出光芒,连续几年荣获奖项,亦与颜文樑、周碧初等人相识。1958年参加由大陆组织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于欧美等地展出,反应强烈。当时参展艺术家包括林风眠、李可染、颜文樑等。其作品近年曾于香港艺倡画廊,台湾敦煌艺术中心等地展出。出版《张自正油画集》。色彩是张自正油画风格中最具个性的部分,是艺术家在创作中的一种自然流露。他的作品融合了古典写实、印象派、后印象派等各家特色,同时,也通过笔触、意境、线条等使人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情调。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张自正 红花与白花 纸上水彩 30X37cm 1973


杨云龙(1919-

江苏无锡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专西画系。毕业后在云南昆明省立云端中学任教,后历任江苏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省美协水彩画、水粉画艺委会主任。水彩画有《向科学进军》、《春风》、《群鸡》等,出版有《杨云龙水彩画集》等。杨云龙在高校任水彩画教学数十年,他的水彩画洗练、流畅,笔法简劲,色彩明快,造型严谨,画风写实。他画水彩基本上干湿并用,以湿画较多,他认为:“干画法虽然稳当,用多了显得刻板,虚实关系差,不能发挥水彩画气韵生动的独特语言。湿画过程中要胆大而心细,泼辣而谨慎,能放能收。要防止片面追求水色淋漓而空洞无物。水彩画要能融合东西方优良传统,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杨云龙 盆花 纸上水彩 43x62cm


哈定(1923-2004

回族,曾用名弼兴奋,江苏南京人,生于上海。早年师从张充仁学水彩画、油画。创办“哈定画室”,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美协上海分会理事,1991年定居美国洛杉矶。他的水彩画《塞外风光》、《老牧民》、《帕米尔高原的女儿》等。出版有《水彩画技法》、《哈定水彩画选》、《哈定画集》等。哈定早在青年时期,就在作品中既把握西方技法,又吸取印象派对自然光色的追求,进而在水彩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的笔墨气韵。他的作品以写实为主,注重意境的抒发。他有深厚的艺术和宗教修养,也有丰富的生活积累。画集以尊重和爱心去揭示和歌颂大自然与人们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充满光明、宁静和喜悦之情。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所作景物和风景有诗情和禅意。人物造型性格各异,神态生动,主题鲜明。他的绘画语言,简洁、概括,却具有内涵的深度和表现上的力度。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哈定 女肖像 47X37cm 1986


龙力游(1958-

中国当代写实派代表油画家之一,1958年生于湖南湘潭;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2005-2010连年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年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国内外私人收藏。龙力游非常注重古典主义油画的比例与构成,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那种对画面结构均衡和对称的潜心研究以及对整体色调氛围的精确把握。他的作品具有装饰性,写实的风格,细部刻画十分具体。追求一种苍茫辽阔的效果、立意和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龙力游 老人速写 纸上水彩 23X16cm 1981


总的来说,中国水彩画曾经长期受“习作”和“小品”的局限,这是它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由于在教学中常常把它看成是“色彩练习”的手段,看成学习油画的辅助性练习,因而忽略了作为一个独立画种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也因为水彩画本身工具材料的局限,影响了它的表现力,从而被认为是“小画种”而不予重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八十年代中期,在改革创新的氛围中才逐步得到改变。水彩画的表现形式、方法逐渐丰富,表现力的极大增强,从而使水彩艺术的功能得以拓宽,观念的改变,使水彩画从狭隘的思维定势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此次《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集齐了中国水彩画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代表艺术家,以及同期中国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的水彩作品,大概勾勒出一部中国百年水彩发展史的图像脉络。梳理至此,笔者发现这里的每一位先辈艺术家,背后都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艺术史研究案例来深入研究。介于时间与精力之限,笔者只是对这23位艺术家做一个大概的介绍与简单梳理。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工作,希望感兴趣的读者与学者,可以此展览为线索,做更深入的美术史研究与梳理。



本文文字主要参考:

《中国水彩画史》,袁振藻编著,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20009月。


感谢您对索卡的关注与支持!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

官方网站:www.soka-art.com

官方微博:@北京索卡艺术中心


索卡艺术中心成立于1992年台湾台南,2001年北京索卡艺术中心成立,为中国最早以美术史观及学术角度来经营的画廊。索卡现今拥有北京,台北,台南艺术中心,成为一家跨足中国经典和当代艺术,亦致力于推广亚洲当代艺术,影响力涵盖全球的国际性画廊。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北京
Beijing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8502信箱 100015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O. Box 8502 100015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10:00-18:30 (周一公休 Closed on Monday)

T/86-10-5978-4808

F/86-10-5978-4810

E/infosokaart@126.com


台北
Taipei

台北市中山区堤顶大道二段350号 10462

No. 350, Sec. 2, Tiding Blvd., Zhongshan District, Taipei, Taiwan, 10462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10:00-19:00 (周一公休 Closed on Monday)

T/+886-2-2533-9658

F/+886-2-2533-9660

E/info@soka-art.com.tw


台南
Tainan

台南市安平区庆平路446号2楼 70842

2F,No.446, Qing Ping Road,An Ping District Tainan, Taiwan, 70842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10:00-19:00(周一公休 Closed on Monday)

T/+886-6-297-3957

F/+886-6-297-3907

E/soka.art@msa.hinet.ne


导览:意明笔透——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