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49台电风扇,如何在美术馆激起一片海浪?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49台电风扇,如何在美术馆激起一片海浪?
▲《海浪》(2016年新版),殷漪,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展览现场


如果从PSA一楼侧门进入上海双年展,你会在这个区域邂逅由49台电风扇组成的作品《海浪》。艺术家殷漪将它们以7×7的矩阵放置,并预设了特定的节拍。这些电扇间隔五分钟运转与静止,循环反复的变奏在美术馆激起了一片海浪


你是否会好奇家用电器是如何成为艺术作品,以及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不妨让我们来听听殷漪本人是如何讲述的吧!


▲戳视频,花8分钟听殷漪聊作品《海浪》及上海双年展。

(温馨提示:请在WIFI设置下打开)


海浪是如何产生?

殷漪是一位声音艺术家,他善于观察、记录发生于周遭的各种声音,并通过声音-听觉来理解个体与外在世界之间的联系。


《海浪》这件作品起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某个夏日午后,殷漪在家吹着电风扇,听到电器的机械声与风声,又感受到了扇面带来的阵阵凉爽。他开始思考如果两台电扇相互作用,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实验中,殷漪发现两者所散发的风浪会相互抵消,但却产生了新的声音与气场这一形态让他联想到自然界中的海浪,两股海浪冲击后会交融出新的浪花。而不断飞速旋转的电扇,又好似变幻莫测的波纹


49台电风扇,如何在美术馆激起一片海浪?
▲《海浪》局部(2016年新版),殷漪,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展览现场


本次来到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的《海浪》,是由49台电扇所组成。它们以7×7的矩阵形式,被精心地安放于特定的位置,每台电扇的风相互消除。观者靠近这件作品时,感受不到直面而来的风,却能在融合了机械声、风声的复杂音场中,感知到不断流动的能量


49台电风扇,如何在美术馆激起一片海浪?▲《海浪》(2016年新版),殷漪,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展览现场


这件作品每间隔五分钟运转与停歇,以此节奏不断循环。殷漪尝试以“无声”衬托“有声”,这也赋予了这片海浪独特的变奏与韵律。


日常物件如何成为艺术作品?

49台电风扇,如何在美术馆激起一片海浪?
▲《海浪》(2016年新版),殷漪,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展览现场


电风扇是我们最常见的家用电器,当它们进入了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后,语境的转变使其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它们内在的凉爽功能,外延至了展示功能,并且为观者提供了思考的途径


当展览结束后,殷漪的朋友们将各自收藏部分电扇,等下次展出时再拿出来。物件不断变化的语境与意义,也为我们的日常观察开辟了想象的诗意空间


*以上文字主要来自于艺术家自述


电厂小贴士

1、这件作品位于PSA一楼侧面的入口处(一楼前台的后方及直达电梯的前方),观展时不要错过!

2、欢迎你靠近观看并感受《海浪》,但是它不是一件互动装置,所以请勿触碰、调试、移动作品。热爱艺术,也要爱护作品哦!


相关阅读


了解上双主题及结构: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三体合一”,为你解读上海双年展主题与两个来源


Raqs媒体小组关于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的十一则笔记及二十二问


听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策展组口述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逻辑结构,细细摩挲展览面貌


了解更多上双作品:


郑重宾《层层天墙》:300瓶墨水如何堆积起层层的天墙?


孙原&彭禹 《那么远》:三对真空的陶缸,会产生什么样的力量场?


郑波 《为伊唱》:以重达7吨的巨型喇叭唱卡拉OK,你想来高歌一曲吗?


牟森+MSG 《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史诗级跨媒介巨构《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于上海双年展首次亮相


玛卓林·戴克曼 《月亮站》:当我们走进“月亮站”,那个光辉时刻将再度降临……


笹本晃 《微妙的循环》:洗衣机,烘干机,200条床单,这些日常物件如何折射深奥的三体问题?


罗班·迈耶 《化石唱片》、《幽灵旅行者之歌》


Olivier de Sagazan 《变形》


胡向前 《劳动者之歌I夜》、《劳动者之歌Ⅱ日》


CANTONBON 《情书》


维云娜·菲德 《The Guest 作主 - 客人 Play the Host》


慕娜·梅卡阿尔 复策展平台“飞屋”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


49台电风扇,如何在美术馆激起一片海浪?

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The 11th Shanghai Biennale

Why Not Ask Again: Argument, Counter-arguments & Stories


展期:2016年11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

策展组成员:萨比赫·艾哈迈德、刘畑、陈韵、黛丝·默恩德

复策展平台策展人:迪德姆·雅滋茨、伊凡·伊萨叶夫、刘畑、慕娜·梅卡阿尔、萨比赫·艾哈迈德、斯拉加那·卡伊基尼 和 乌古楚克乌-史慕斯·泽卫

项目负责人:项苙苹

展览协调人:徐辰斐

主题展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3楼

城市项目地点: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大悦城摩天轮、线上、长阳路糕潮面包坊、宝山路、定海桥以及上海音乐厅广场、震旦博物馆等。


在当下高度互联的全球语境之中,第11届上海双年展将着重于探寻“南南合作”的可能性,意图去呈现一个超越东西分野的具有发散性的艺术世界。集研究、创作、策展于一体的Raqs媒体小组表示:本届双年展不仅是一系列探索和研究的小结,更是新视角和新观点的起航。



49台电风扇,如何在美术馆激起一片海浪?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