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姚之彼方,关注这个接地气的高冷公众号。
转载自墙艺术 ID:wall-art
中国书画史源远流长,长久到人们一提到书画,就想起那些发黄脱落的画卷,想起厚重繁秩的上下5000年。如果把一本《中国书画史》捧到你面前,看见那又厚又重的书,你大概是连封面都没兴趣翻开吧。
所以觉得非常可惜。在中国的书画史上,刨去书画艺术层面的东西,还发生了很多有趣别样、甚至震撼人心的故事。别样想要把这些故事呈现给你们。
第一篇书画文,随手挑选了5个书画趣闻,算作是书画入门的一些小知识吧。
1、点赞狂魔乾隆
喜欢书画的朋友,没有不知道乾隆的。乾隆帝非常自恋,认为自己诗书画是三绝,不比王维差;一生所作绘画,有一千四百幅之多。然而没什么人记得他作的画,只记得他“毁”掉的画。
乾隆帝很喜欢在心爱的作品上写下感想,被网友誉为“点赞狂魔”。比如有名的《富春山居图》,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乾隆帝的笔迹:
《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局部
甚至在山体上,也挤出缝隙题字。面对这么机智的乾隆帝也是醉了:
《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局部
幸好乾隆珍藏的这幅图,后来被验明是赝品。
又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晴时帖》,这找不到空隙题字啊,但难不倒机智的乾隆帝,他干脆另外加纸:王羲之的真迹原不到0.15米,最后被加长到5.5米。
王羲之《快雪晴时帖》,“神乎技矣”正是乾隆的笔迹
兴之所至,各种评语盖章都不够,还在真迹边上,提了个硕大的“神”字: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咋一眼看上去是脏乱差,但要是把乾隆的题字都P掉,整幅图都亮起来了:江水沼泽地苍茫辽阔,极目远处矗立着两座山,华不注山尖尖,鹊山圆圆,济南秋色登时显现。
不少人批评说,乾隆硬生生把名作都毁了嘛!也有人替乾隆帝辩论,这不都是爱得深沉吗?有这么爱书画的皇帝你不高兴吗?对此我只有一句话:“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2、79岁才开始画的《富春山居图》
既然上面提到了《富春山居图》,我们就顺便讲讲这幅画的故事吧。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画这幅画的人,叫黄公望,被尊为“元代四大家”之首。
说起他的名字,也有一段趣事。他本不姓黄,姓陆,叫陆坚,很小就失去父母了。这时有一个富庶的书香世家黄家——黄乐老先生在挑儿子,他很有个性,一直挑到94岁也没找到满意的。后来遇到黄公望很喜欢,说“黄公望子久矣”!于是收为继子,取名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
黄公望从小天资过人,被誉为神童;长大后满怀抱负进入官场,但官场腐败,耿直的他一直仕途不顺;46岁时还被牵连入狱。
50岁从监狱走出来的时候,他的野心已经幻灭;满腹的才情与未竟的梦想,只好全都付诸于墨笔,付诸于他画的山水之间了。
《富春山居图》局部
等到79岁,黄公望回望这一生,上天赐予了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又让他过得太坎坷,顿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慨。
于是从七十九岁画到八十二岁,之后还不停地改,终画成一幅7米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仔细看这画,有时船靠岸,有时行于中流;一大片延绵的山脉,又一大片浅浅的留白;有春夏繁华,也有秋冬苍凉;目至水穷之处,却见云在升起......
就像人的一生,起伏顺逆,哀伤喜乐,跌宕平复,却又不止是一个人的一生。
《富春山居图》局部
这些漫长的江水,流过浅滩、激流、高峰,一千年过去了,不管世事如何变幻,富春江依旧是富春江。
而你我这一刻执着的痛苦,又算是什么呢?
3、18岁成就的绝唱《千里江山图》
黄公望82岁才成就巨作《富春山居图》,王希孟18岁就绘成了《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远远没有《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出名,画家王希孟也远远没有齐白石、徐悲鸿出名,相关资料少得可怜。
只知道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后得宋徽宗亲授指点笔墨技法;在18岁,王希孟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画成了这幅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不久就逝世了。此外再无其他资料。
《千里江山图》局部
陈丹青认为这是上帝让王希孟画了这幅画:“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宋朝的山水画,都在做减法,越简越好;王希孟偏偏逆道而行。《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全图以大青绿为基调,灿烂艳灼,美不胜收;千里江山秀丽多姿,雄伟壮观。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无败笔”。
《千里江山图》局部
18岁……真是令人佩服又自觉伤感的年龄,毕竟我估计自己到80岁还一事无成呢。
4、他们在中国籍籍无名,却成为对日本影响最大的画家
既然提到宋朝的书画,就顺便讲讲两位画家——牧溪和梁楷。
如今都在说,日本的文化在影响着中国,极简主义的美学更是备受推崇。然而影响了日本千年美学,至今作品仍被日本奉为国宝的两位画家——牧溪和梁楷,却是来自中国的宋朝。
牧溪被称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梁楷在日本也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他们在中国并不受待见,因此资料记录几近于无。既然没有资料,也就没有故事,那就看看画吧。
牧溪 《布袋图》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牧溪画了这幅被世人公认为禅画中的经典之作《六柿图》,简逸的笔法,分明的墨色,随意排陈但不凌乱的柿子,留下一片简约、朴拙,静远的禅思。
{{flexible[0].text}}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