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超频:田晓磊个展

Overclocking:A Solo Show by Tian Xiaolei

异体-后人类的身份系列

Path of the Projecrt:“Foreign Bodies:Human Identity in a Posthuman World”


策展人 | Curator : 林白丽 | Rebecca Catching

艺术家 | Artist : 田晓磊 | Tian Xiaolei

开幕 | Opening :2016.11.18 19:30

作品讨论会 | Discussion : 2016.11.18 18:30

公众开放 | Public Hours : 2016.11.18 -2016.12.09

主办方 | Organizer :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 Culture and Education Section of the German Consulate General in Shanghai

地点 | Venue : 歌德开放空间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318号101室 | Goethe Open Space Room 101, No.318 Fuzhou Roa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




地区项目《数据梦》

从三百六十万年前一位“穴居人”拿起一块燧石切割肉类的那一刻开始,人类日益依赖越来越多的工具,从罗盘到老花镜、算盘,还有现代的计算机。今天,除了部族社会之外,我们绝大多数都生活在网络中。凯瑟琳·海尔斯把后人类身体定义成“原创的义肢”,我们用来交流的所有其他工具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延伸。当娜·哈拉维形容我们是半机械人,成了“成了机器与生物体理论化的和制造出来的杂种”。
利用这一网络化人类的概念——现在已经和我们的工具不可分割了——我们选择了亚洲地区的四位艺术家,探讨后人类世界的人类身份这个问题。田晓磊建构了一个世界,真实的身体被虚拟化,人类的境遇也用匿名和游戏的语言再现出来,吴梓宁观察着网络化的存在,利用的是网络化存在的身份和机动性,那是一个表面的世界。胜木野上审视了虚拟自我(我们的在线身份)在不受保护的情况下, 如何可能被轻易劫持和改变用途,而Shinseungback and Kimyonghun(申承帛金容勳)则用技术帮助人类拓展他们的认知界限,从而挑战我们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
从2016年11月18日至2017年4月28日,每个艺术家小组将举办了连续展出的个展项目。展览也将推出了艺术家对谈和出版物《异体:后人类世界中的人类身份》,每项计划都配以艺术家和学术界的系列文本。
系列展览《异体——后人类的身份》是歌德学院东亚地区《数据梦》项目的组成部分。




田晓磊新作品-“游戏”截图(HTC-VIVE虚拟现实互动),2016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本次展览的标题指的是“超频”这个技术术语,描述了一种技术,计算机CPU等部件被设置成以高于制造商初始设定的速度来运转。这种黑客技术使得计算机以较高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来运行,但付出的代价是导致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和缩短硬件的使用寿命。就像把胶卷设定为更高的感光度一样,增加了对光线的敏感度也降低了画面精细度。

艺术家利用这一隐喻使人们联想到黑客文化和赛博朋克的“高科技低等生活”,但某些东西明显从田晓磊虚拟生成的场景中缺失的东西……也许那就是“生命”。我们看到维纳斯生长出义肢的形象,一个男人深陷在永恒,邪恶的狂喜的循环之中,两台闭路监控摄像机充满深情地拥抱在一起……身体以其华美的虚拟三维景象呈现出来,随时满足我们的一切指令,我们只需滑动游戏操纵杆来促使他们采取毁灭行动。

在田晓磊的反乌托邦和刻板的宇宙中,人类的身份还原为一系列皮肤、替身或虚拟自我,把观看者的动作付诸行动,而观看者热切地想体验虚拟现实头盔,渴望这一新的技术,但我们都连接到这一矩阵中时,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田晓磊的动画作品让人们更容易想象“技术奇异性”的反乌托邦——越发因为新型人工“超级智能”而得到逃亡技术的梦魇。当人工智能使机器能够更新自己时,那么手握游戏操纵杆的又是谁呢?


策展人 \ 林白丽Rebecca Catching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后人类的狂欢:田晓磊的新媒体艺术


作者:孙绍谊

(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教授、上海纽约大学兼职教授)


田晓磊的数字艺术创作,为体验者构筑了一个充满狂欢气氛的后人类世界。在“狂欢”和“后人类”之间搭建关联,虽然远非田晓磊的首创,但在他营造的新媒介环境中却找到了恣意张扬的物质平台。“我创造了一个后背张出很多机械手臂的无性人,把他/她放入大教堂跳舞,或在半截的佛像上舞蹈,或在外太空舞蹈,解构神圣的符号,暗喻一个新的信仰的诞生,”田晓磊如是说。在“神圣”的场域或符像前舞蹈,既可以联想为密室镜像前的自言自语,也可以视为是城市街道上的呐喊呼啸,不羁如巴赫金意义的颠覆性狂欢。而千手观音般张开“机械手臂的无性人”,则直指20 世纪末以来随哲学思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技术、天体物理等发展而悄然出现的“后人类”身影。当很多人忧虑技术的革命性演进将危及人类物种的存在、科学的发展将导致本世纪中期“奇点”(singularity)最终来临的时候,田晓磊却提醒我们,可以用狂欢而非祭奠的姿态去拥抱这一不确定的未来。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翅膀/高清循环动画/2015-2016


与田晓磊创作的亲密接触,已经不是“看”或“观”所能涵盖的。甚至可以说,“看”在这里已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传统艺术和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已被调动全身心感官的沉浸式具身体验所取代。从这一层面说,田晓磊的创作,仅仅给体验者营造了一个被声光色像环抱的数码场域,正如同游戏设计师为玩家构筑起充满互动元素的拟像世界一般。精彩的游戏,召唤的是玩家浸泡其间的具身体验,不经意间调动着玩家大脑、眼睛、耳朵、皮肤、肌肉乃至内脏等身心器官的集体悸动;同样,田晓磊的数码场域,直接诉求的也是在场者的触知(affective)体验。

这里有充满可能性的叙事元素,也有令体验者目眩神迷的奇幻景观,时时刻刻呼唤着体验者久已沉睡的通感机制。“梦想从来拒绝清醒,游戏生而反抗现实,二者代表的是一股强势的创造力量,好似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律动,在世俗的种种限制中搏命舞蹈,以自由、自愿和非功利性对峙冰冷专制的社会现实。”原来,田晓磊呼唤的是一种富有游戏意味的感官革命,一次以自由艺术对抗专制威权的灵肉解放。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宇宙/高清循环动画/2015-2016


惟其如此,田晓磊的后人类景观,既无杞人忧天的焦虑,亦无忧郁浪漫的怀旧,相反,这是一种乐观拥抱未知的前瞻,一次充满酒神精神的狂欢。扭曲的器官和肢体是后人类的舞蹈,而由数码科技成就的无限时空则是后人类的舞台。“后人类主体是一种混合体,一种迥异成份的集合,一种边界不断在建构和再建构中的物质-信息体,”文化学者凯瑟琳·赫尔茨如此定义。而更先于赫尔茨的唐纳·哈拉维,则用一个操作电脑键盘的人豹合体,宣告了足以颠覆和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性别与政治秩序的全新物种的诞生。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无限/循环动画/尺寸可变/2016


在他看来,作为一种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特殊混合物,赛博格“是一个后性别世界的生物”,他/她/它不梦想一个建立在核心家庭基础上的社群,而是呼吁一场社会关系的革命,以抗争的、乌托邦式的观念重构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形成的“头脑与身体、动物与人类、有机体与机器、公共与私人、文化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原始与文明之间的二元对立”,因而正在并将进一步改变人类关于生命、死亡、现实、意识、主体和精神等一系列命题的思考和认识 。如此看来,田晓磊的后人类物种和景观,其精神气质与解放潜能与当代西方前沿思潮一脉相承,但在新的语境和文化环境中获得了更繁复的意义和东方品格。“我只想让现有的文化、科技、身体充分做爱,杂交出未知的有趣事物,”田晓磊如是说。这个杂交而生的“有趣事物”,难道不正是在通向新感觉、新视觉的具身体验中,穿越时空箍限、自由翱翔在潘多拉星球的后人类魅影吗?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平衡/高清循环动画/2015-2016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扫一扫关注中国北京“空间站”,

来自宇宙时空的前沿现场:

超频 | 田晓磊个展—上海歌德学院

T: +86 10 59789671

W: www.space-station-art.com

E: spacestationart@163.com

地址:空间站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中一街

Venue: Space Station,NO.4 Jiuxianqiao Rd,798 Art District,Beijing 100015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