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池田亮司(Ryoji Ikeda),

一位将数理逻辑运用到极致的

电子音乐家、视觉艺术家和装置艺术家,

一直致力于通过音乐唱片、现场演出、影音艺术、

装置艺术、公共艺术等多种形式,

发掘和探索声音、影像、物质,

甚至人类与宇宙的本质,

挑战人类认知和理性的极限。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特展“对话达·芬奇 / 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池田亮司的大型视频作品《普朗克宇宙:宏观(The planck universe [macro])》正在展出。在展厅中,池田亮司使用超大尺度投影艺术将建筑空间与声音环境构建成一个完全的沉浸环境,将观众带入普朗克长度视角,探索我们对于自然世界中极度微小和极度宏大的感知潜能。

当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邀请艺术家池田亮司一起工作时,他们在期待什么呢?用艺术解读常人无法理解的量子和粒子现象?还是以池田独有的方式分析和重建海量的物理数据?“想要在量子维度观察数据和信息”,带着这样的野心,池田在2014 年~2015 年完成了他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驻留,并创作了“Supersymmetry”、“micro | macro”等作品。《普朗克宇宙》正是其中之一。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 ?Ryoji Ikeda.the planck universe. [macro], 2016

在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天文学原理的理论指导下,池田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和描述了不同维度下的宇宙—极度微小的和极度宏大的。在这个“池田美学”创造的独特时空情境中,信息和数据被转化成人类的感官可以直接捕捉的信号—图像、声音和环境,这是对未知信息空间的探索,也是对人类认知的拓展。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说:“所谓全部的宇宙空间以及量子力学中有关一个电子的活动,在这个领域普通的物理学原理已经不通用了。关于最大的东西的领域和最小的东西的领域的思考,是不符合我们通常的逻辑性思维的,然而我对这种极端的状态感兴趣。”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 ?Ryoji Ikeda.test pattern, 2016

与诸多以大数据和信息作为材料进行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不同的是,池田对信息和数据有独到的处理和运用方式:通过对频率、振幅、相位等进行数理性分析,将大量的数据、信息、媒体材料精炼为原生资料,以正弦波、脉冲、数字、坐标图、条码、点阵图、雷达信号等极简的声音/ 影像形式呈现。在池田的作品中,音乐与数学、科学与艺术找到了共通之处;构成物质最基本的粒子也成为了作曲的最基本素材。明与暗、加与减、重复与变化之间,池田为观者提供了超越时空界限的环境与场景,将人体感官与知觉带往更高的层次。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音乐家出身的池田,曾出版过“1000 Fragment”、“+/-”“Matrix”、“op.”等震惊业界的唱片,并被形容为当代电声音乐中最具革新性和激进性的音乐人。而近年来,他又以在“扫描”纽约时报广场的“testpattern”、点亮伦敦纪念英国参战一百周年活动的巨型光柱“SPECTRA LONDON”等大型装置和公共艺术作品而广为人知。对于自己的身份,池田非常明确:“我是一个艺术家,不过是从音乐家起步的。而作为一个艺术家,我的中心动机仍然是‘编曲’。我喜欢的不只是音乐声音的‘编曲’,也包括灯光、像素、数字、线条、点、形式、科学数据、数学符号和其他种种物理现象的‘编曲’。这些都是可以用来‘编写’和‘指挥’的材料。对我来说从小型的现场音乐发展到其他更多的形式是很自然的事情。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家有完全的自由进行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 ?Ryoji Ikeda. ?test pattern [times square], 2014

《普朗克宇宙》并不是池田第一个与量子物理学和宇宙学原理有关的作品。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似乎始终贯穿在池田的创作中。从音乐作品“cyclo.”中的数学原理,到“Superposition”和“Supersymmetry”中的量子物理学,池田的作品给人一种高逻辑性、高理性、竭力避免感性和人类情感主题的感觉。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 ?Ryoji Ikeda. supersymmetry[experience], 2014

在访谈中,池田表达了他对数学和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对我来说,数学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长久以来,音乐和数学一直都是姐妹。我从一开始就在这样做。所以确实,我在试图避免任何以人类为中心的方面,比如情感。想想自然的广袤无垠—宇宙,我们人类几乎微不足道。甚至‘物质’才仅仅占整个宇宙构成的4%,而宇宙的26%是暗物质,70%是暗能量。宇宙几乎是空的。当代科学(多元宇宙和更高维度)以及当代数学(无限的科学)已经到达了人类认知的临界点,这更多是关乎哲学的事情了。因此,作为一个艺术家,我选择去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随便玩玩人类情感这类的主题。”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 ?Ryoji Ikeda. Superposition [performance], 2012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 ?
Ryoji Ikeda. supercodex [live set],performance,2013

然而,池田的艺术并不是冰冷的,他的许多大型装置作品都与特定的地点和环境密切结合,也展示了池田对人类存在的关切和思考。池田近年来的不少作品都是在公共空间中进行的,除了上文提到的纽约时报广场,池田的另一个项目“The Radar”也曾在里约Devil's 沙滩上“展出”过。对于这类开放的、公开的、由公众自由参加和认同的公共空间,池田通过作品表达了对其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每次做这种具体地点的项目时,我都会亲自到场地去并做一些研究,然后根据对场地的感受,在尊重场地的同时进行即兴发挥。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 ?Ryoji Ikeda.The radar,2012

场地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努力让作品在现场发生。最终的呈现是场地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和文化启发、参与的结果。”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观众完成了50%的作品。”在这些项目的最终呈现中,观众的反应、观众身处于作品中的面部表情、动作和位置的变换,在有意或无意中,也成为池田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作品的概念和呈现更为完整与丰满。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除了正在世界各地进行的展览外,池田还在积极开展新的计划,例如即将开始的全新的打击乐作品计划:“很快会在日内瓦进行我的打击作曲的首演,这场演出全部都是原声乐器的(没有麦克风、音箱或者扩音器),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进行全球巡演。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为我提供了崭新的舞台。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在做其他项目的同时,我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本文来自《INTERNI设计时代》11月刊INSIGHTS




对话达·芬奇 / 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16年9月11日—2016年12月9日?

2016年12月20日—2017年3月19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展览总策划

冯 远

策展人

鲁晓波 杨冬江 张 敢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

特别鸣谢

国家艺术基金




感知宇宙 | 池田亮司的影像、数学与音乐

开馆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近邻学校东南门。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运通126。

清华东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913、 运通110、快速直达专线82。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网:

http://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采访文字/weiwei

图文编辑/ 孙诗岚

图片提供/ RyojiIkeda Studio

图片摄影/ 王晨雅

觉统筹/王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的殿堂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