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时间:2016年10月28日 16:30
开幕演出:《上海风情》 俞果
泓座谈:2016年11月10日 15:30
泓盛空间:上海市黄浦区延安东路34号6楼
?
展览时间:2016年10月28日-11月20日
开放时间:10:00-18:00
联系电话:+86-21-63296969
????? ? ? ? ???? +86-13585504530
《上海南京路鸟瞰》 ?水彩纸本 ?1960年
即将到来的10月28日,泓盛空间与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再次倾力合作,将推出“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首展——“潘思同精品特展”。届时,一批潘思同各时期的经典水彩佳作将精彩亮相,作品数量达到近四百件,其中不仅集结了潘思同毕生的水彩精华,还有其亲绘的教学手稿与授徒范例,是近年来这位中国第一代先驱水彩画家最重要、最全面的一次回顾与展出,值得大家的关注与期待!
【关于潘思同】
潘思同(1904--1980),广东省新会市人,是中国早期著名水彩画家之一。
192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科,至1925年毕业。
1923年与陈秋草、方雪鸪在上海创办“白鹅画会”,出版《白鹅画刊》。附设有“白鹅绘画研究所”,1934年改名为“白鹅绘画初习学校”。曾任上海“白鹅画会”研究所,指导前后培养学生千余人,甚有影响;并常为出版公司作书籍装帧设计,替厂商画广告和月份牌。
1929至1931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素描、水彩画教授。
1933年起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编辑,兼任大成出版公司美术部编辑。
1955年起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同时潜心于水彩画创作,擅长描绘风景。曾任上海新中国美术研究所指导,北京商务印书馆美术组封面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
《苏州河畔的上海大厦》 ?水彩纸本 ?50~60年代
早年作品《苏州河的早晨》是全国首届水彩展中的佳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一改水彩画小品的局限,力求表现蒸蒸日上的祖国建设面貌,他不断地深入到工厂、矿山、渔港、码头等地,在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的热潮中,画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杭州半山钢铁厂》 ?水彩纸本 ?约60年代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他的代表作有《戚墅堰机车车间》、《半山钢铁厂》、《沈家门渔港》,这些作品在全国绘画展览中曾以崭新的面貌,获得好评,成为水彩画创作歌颂祖国建设的代表作品。
《黄山云海》? 水彩纸本? 1961年
60年代开始,他漫游黄山、浙东诸地,在水彩风景画上又辟新径,在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表现石骨嶙峋、云气瞬变的《黄山云海》,森林茂密、景色幽美的《天平山下》和那曲径通幽、树木层叠的《林间》等巨幅画作。其中不少作品,随中国水彩画展赴许多国家展出,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出版有《潘思同水彩画集》、《铅笔画集》等。
【艺评】
潘思同是我从青年时以来的老友了,我们曾经一起学过画、教过书,也一道参与过上海美术界的几些活动,解放后,他在教学和创作实践中作出了极佳的贡献,特别是创作上的收获,对我更有鼓舞作为。他早年画过不少素描和油画,同时又热爱水彩画。经过长期的勤修苦练,他的水彩画艺术造诣,日益深厚,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情景动人,结构谨严,色调清朗,笔意凝练;既为专业作者所重,也为广大群众所欣赏。——陈秋草
《上海炼油厂》? 水彩纸本? 1974年
潘思同是我国第一代水彩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的创作与教学活动在沪、杭一带,对南方和全国水彩画发展有很大影响。作为中国水彩画奠基者,潘思同是一位技巧与修养全面的艺术家,他既善于创造反映现实生活宏大场面的作品,如《滇海成新田》、《平炉车间》等,又在富有抒情诗意的风景画中有独特的创造。他在写实风格中挥洒自如地运用水分,构成结构严谨而情调和谐的画面。——邵大箴
《炼钢车间》? 水彩纸本? 50~60年代
20世纪上半叶各地兴起的水彩画会对于中国现当代水彩画的发展居功至伟,其中尤以1919年徐咏青、颜文梁组织的“苏州赛画会”、1926年李剑晨、张谔等组织的“艺光社”和1928年潘思同、陈秋草成立的“白鹅画会”最为重要,先后为中国水彩画的创作队伍输送了优秀的人才。在水彩画创作上,潘思同早年的作品,风格写实,面貌质朴,如《苏州河的早晨》,是当时国内水彩画创作水平的标志。晚年的创作,一改水彩画的小品感,作品大多以工厂、矿山、渔港、码头等祖国建设中的新貌为主题,情感饱满热烈。60年代之后的作品,多写祖国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在风景水彩画上另辟新径,技法臻于成熟。其中的不少作品随中国水彩画展远赴海外巡回展出,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赵力
《锻压车间》? 水彩纸本? 50~60年代
潘思同是中国水彩画发展上首先运用粗笔作画的艺术家之一,也是用水最得法与最擅长留白的第一人,潘思同以坚实的素描基础与敏锐的色彩观察,使其作品一次上色后即能达到预定要求;在内容与形式上,潘思同也突破了水彩画被归类为「轻音乐」式抒情小品的刻板印象,勇于在大画面上描绘庶民百姓的生活场景,与反映社会建设的壮阔场面。潘思同水彩画直观教材的珍贵原稿将与众多水彩佳作重新问世,对中国现代水彩画史的史料整理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对艺术收藏领域而言,更是建构历史性系统收藏的绝佳良机。——熊宜敬
《上海旱桥》? 水彩纸本? 50~60年代
潘思同先生是20年代末上海白鹅画会的创办者之一,属于中国老一辈的水彩画家,早年就学于上海美专。毕业后专攻水彩画。解放后,因在水彩画方面突出的成就,经刘开渠先生举荐,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执教。他的艺术生活,有一大段时间是从旧社会崎岖的道理上摸索过来的,在此后一、二十年得教学生涯和创作实践中作出了很好的贡献。——潘耀昌
《雨后初晴》? 水彩纸本? 50~60年代
《上海淮海路》? 水彩纸本? 1962年
《西湖新景·杭州饭店》? 水彩纸本? 50~60年代
《北京之春》? 水彩纸本? 1963年
《庙前》? 水彩纸本? 1930年
《禹王庙》? 水彩纸本? 1961年
《保俶塔下》? 水彩纸本? 约60年代
《千帆待发》? 水彩纸本? 50~60年代
【教学手稿与授徒范例】
教学手稿——物体的光泽
教学手稿——补色的对比
教学手稿是潘思同五、六十年代于浙江美术学院水彩画教学中使用的部分教材,一方面为了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为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这些图示和示范作品,也可称之为直观教材,有些图本身就是独立的作品,色彩绚丽多姿,初看好象是普及气象知识的云图,细看之下发现,这些尺寸很小的云天图,幅幅非常精美,包含着对各种气候云天的深刻理解,对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的准确把握,对表现技巧的熟练驾驭。这些美丽的画面足以吸引学生对学习水彩画的浓厚兴趣。因此,下课后学生常常争先恐后地拿去观摩、临摹。对这些直观教材,学生反应很好,有些青年教师也常借去作为参考。
教学手稿——调和颜色简表
教学手稿——光学与色彩学
教学手稿——纯度
教学手稿——冷热色的对比
教学手稿——补色
教学手稿——色彩的对比
教学手稿——色、水的掌握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