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凯奇
凯奇是美国人文背景中产生的音乐家,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带有典型的美国式特点——开拓、创新和向传统挑战。从某种角度说,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彻底的毁灭了音乐。
约翰·凯奇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曲家、 哲学家和音乐作家,他在美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中,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约翰·凯奇在先锋艺术领域里的地位几乎就是一位领袖或先知。 在美国高度自由的艺术氛围里,他穷其毕生精力,以严肃的思考、独特的行为方式去探求音乐的新发展,获得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理解。
40年代,凯奇在北卡罗来纳的黑山学院听到了日本人铃木大拙关于佛教和禅学的讲课,深受其影响,很快成为禅宗的追随者。他开始把禅学思想运用在对作曲的新尝试中,把音乐想象成“无目的的游戏”,认为生活只是生活本身,一切都要顺其自然,而无须刻意从混沌和偶然中寻找出什么秩序,由此成为了“偶然音乐”作曲家的早期代表人物。
东方哲学是二次大战后,美国许多知识份子、艺术工作者用以逃避现实,求得宁静的方法之一。无可晦言的,凯奇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分子,不同的是,他是少数把哲学内化成自己思想体系的人,不是只懂一些皮毛、只是为了新奇便大用特用的人。
凯奇授课
约翰·凯奇一生中最为石破天惊、最著名的音乐作品当属《4分33秒》(首演于1952年),该作品为任何种类的乐器以及任何数量的演奏员而作,共三个乐章,总长度4分33秒,乐谱上没有任何音符,唯一标明的要求就是“Tacet”(沉默)。作品的含义是请观众认真聆听当时的寂静,体会在寂静之中由偶然所带来的一切声音。这也代表了凯奇一个重要的音乐哲学观点: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约翰·凯奇《4分33秒》的一个纪录片,现场纪录了他那次静寂无声的演出。他走上指挥台,拿起指挥棒,然后像木头一样静止地停在那里,整个音乐厅的人都有点莫名其妙。过了一会,他装模作样地把乐谱翻过一页,还掏出手帕擦了擦汗水,惹来人们的会心微笑,最后,4分33秒过去,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没看表有多少秒;约翰·凯奇绅士般地致意。有点好笑,好像发生了什么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实验,先锋,像变戏法的魔术一样暂时俘获了有点疲劳而又眼神不大好使的现代人。
《4分33秒》钢琴版
《4分33秒》管弦乐版
凯奇是勋伯格的学生,也是著名的视觉艺术家,他的名声和影响波及全世界。1961年,他的演讲、论文集以一个意味深长的书名《无言》出版问世;从此确立了他作为当代一位主要的音乐理论家和美学思考家的地位。作为“机遇”(chance)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他曾深受远东哲学、美学、尤其是佛学禅宗和中国《易经》的影响。
约翰·凯奇的绘画作品
约翰·凯奇的其他作品还有《方塔纳混合曲》《玩具钢琴组曲》《空洞的话语》等。并出版了《关于无的演讲》《从星期一开始的一年》等很多专著和谈话录。
另外,凯奇也是一个狂热的业余的霉菌学家和蘑菇收集者,并加入了纽约霉菌学会。他还创造了一种叫做Mesostic的诗歌体裁,让大写字母位于句子的正中而不是开头。
1992年8月12日,凯奇在纽约逝世,享年80岁。
凯奇与杜尚下棋
凯奇是美国人文背景中产生的音乐家,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带有典型的美国式特点——开拓、创新和向传统挑战。从某种角度说,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彻底的毁灭了音乐。
-END-
LCA 整理 转载请提前告知
LCA 的手工T恤已上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
LCA: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您有任何建议、供稿都可发至邮箱
邮箱:lca_art@163.com
新浪微博:LCA的家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