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端午特辑丨浪漫悲歌:傅抱石画中的“屈原情怀”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在今年的艺术品春拍上,傅抱石以屈原《九歌》为题材的一连3幅画作均备受瞩目。5月15日,傅抱石的《山鬼》和《湘夫人》在中国嘉德北京春拍上分别拍出5175万元和2415万元。随后,6月4日晚,傅抱石作《云中君和大司命》在于北京举办的保利春拍上拍出2.3亿元,引发再度关注。



 湘夫人  傅抱石  1960年作

 
傅抱石一生仰慕屈原,有着浓郁的“屈原情结”。17岁的他课余帮人刻章赚钱时易名“抱石”,取的是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之“(屈原)抱石自投汨罗”之意。1935年5月举办的“傅抱石金石书画展”上,3枚印章的内容也皆取自楚辞的诗句。一枚浅红芙蓉石白文印,印文是“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边款刻有屈原《渔父》共210字全文;一枚豆绿青田石白文印,印文是“阳春白雪”,边款刻有《楚辞·宋玉对楚王问》共246字全文;一枚鸡血石白文印,三面刻录屈原《离骚》全文,加上序、跋,共计2765字。

傅抱石真正将屈原题材画进画里,是从1942年开始的。1942年,对傅抱石而言亦师亦友的郭沫若创作出5幕历史剧《屈原》,在重庆首演时激起强烈反响,傅抱石也深受鼓舞,顺势创造出《屈子行吟图》等以屈原为原型的作品。自此,屈原的形象及其辞赋的意境俨然成为傅抱石艺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傅抱石画过的屈原像至少有7幅。除了今年春拍出现的云中君、大司命、山鬼、湘夫人等,《九歌》中的湘君、河伯、东皇太一、东君等也是傅抱石热衷于表现的题材。他们中的不少都堪称傅抱石人物画创作序列中的扛鼎之作。

傅抱石 屈原

 
傅抱石的人物画有两种类型,一种描写历史悲剧中悲怆的英雄,一种描写神话故事中凄怨女子。傅抱石选择了《九歌》中大多数“夫弃”式的恋爱悲剧。只有少数类似《国殇》等“君弃”式的悲剧。历史悲剧意识中的怨弃情节,无论“夫弃”还是“君弃”,包含在整个中国文化的特质中。
 
傅抱石的屈原形象无疑来自《渔父》中的屈原,傅家藏有一幅1953 年所作的《屈原行吟图》。屈原凌乱的头发,深陷的眼窝,无望的眼神,枯瘦的身躯矗立风中。人物形神兼备。作品描写了地近湘江泽畔屈子意决“宁赴湘流”的情景,其时屈原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傅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身心疲敝、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经历百般炼狱精神折磨后的屈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傅抱石把其人格意志定格在了历史时空中。


傅抱石 屈子行吟图

  
傅抱石画中的主角,不论《大司命》、《少司命》、《山鬼》,身份高下,是神是人或鬼,大都是描写凄婉悲戚的爱情故事。傅抱石在描写女性时,却有另一种面貌,把柔性的“悲”发挥到了极点。《湘君》、《湘夫人》是《九歌》中最美的诗章,也是傅的常用题材。



傅抱石 二湘图

 
傅抱石关于湘夫人的作品颇多,并已然成为其仕女画代表样式之一,造型上汲取的是陈洪绶的变形与石涛的洒脱,笔墨上参用高古游丝描,运笔追求力度和速度,颇具吴带当风之致。傅的《湘夫人》在画面中眉目传情,顾盼神离,那羞涩动人的神采奋跃飞动。《湘君》和《湘夫人》露出浅浅的哀怨,的确符合中国古典悲剧的凄怨模式。傅抱石笔下美人皆是悲秋怀人的少妇形象,其缠绵悱恻之情,令人愀然。不难看出,二湘的眼神中露出他们对夫君的眷恋之情,影射的是作者为国家的苦难忧心忡忡的内心世界。


傅抱石 山鬼

 
亮相今年春拍的《山鬼》,创作于1946年,傅抱石将画面定格于“表独立兮山之上”“怨公子兮怅忘归”两句,山鬼立于山巅,回眸远望,赤豹等皆隐约可见,再画“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风雨交加,将山鬼置于而幽暗险阻的场景中,塑造出一个美丽哀怨的女神形象。山鬼身披薜荔衫、菟丝带,眼含秋波略露微笑,虎豹花车于后,若即若离,强调其青春与美丽。她悠然立于巫山之巅,周遭不再是山雨欲来的诡谲氛围,而是多了几分委婉柔美之气。


傅抱石 云中君与大司命

 
拍出2.3亿元的《云中君和大司命》可谓傅抱石最大尺幅的人物画之一,长3.15米、宽1.14米,创作于1954年。云中君和大司命,本是屈原《楚辞·九歌》中的两个神话人物,上世纪50年代,他们却在傅抱石的笔墨丹青下被异想天开地想象成了一对恋人。这幅作品是傅抱石读郭沫若的《屈原赋今译》后绘成。按照郭沫若的说法,云中君和大司命是一对恋人。于是傅抱石将云中君画成了娟秀的盛装少女,将大司命画成了英武不凡的男子,将肃穆的神性转化成了世俗的温情。画中,云中君身着黄衣驾驭着龙车,沐浴着朝霞从云雾中翩翩而来,她裙带飞扬、衣袂飘飘,目光高傲若有所思,大司命则手握宝剑紧随其后,自高空徐徐而下。人们也可以看到傅抱石受到奇茂多雾的巴山蜀水的影响,愈加苍莽淋漓的笔墨。整幅画面云雾迷朦、雨丝横斜、波谲云诡、气势磅礴,似笼上一层神秘的氛围。“云中君与大司命”的题材,傅抱石存世的作品中共有3幅,一幅为珍藏于中国美术馆的十开《九歌图册》,一幅采用竖构图,还有一幅就是此次采用的横构图。


傅抱石 湘夫人 1954年作 现藏中国美术馆

 
傅抱石的屈原题材画作大多富于浪漫的气息,破锋飞白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动态,人物的头面则被着意凸显,眉眼处传递的神情最是摄人心魄,使得这位艺术大师的人物画技巧与山水画中的“抱石皴”一样,显示出旋律与节奏之美。这种浪漫主义是如屈原一般的积极浪漫主义,有着他对于现实的观照。
 
1944年,傅抱石曾在《中国绘画在大时代》一文中满怀激情地写道:“中国画的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而这种精神又是和民族国家同其荣枯共其生死的。”有人认为,傅抱石之所以在画作中不厌其烦表现屈原与屈赋,除却自身的审美偏好,也是在抒发情感、展现理想。抗战时期,傅抱石的屈原题材画作融入了一种家国情怀,流露出民族使命感。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的屈原题材画作则充斥着“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建设热情,不似“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般忧国忧民。这是傅抱石艺术中值得世人珍视的精神价值。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