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荣幸宣布:
中国建筑师刘家琨最新社区建筑作品“西村大院”入选2016年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馆展区。这是刘家琨继2008年以“再生砖”入选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2015年以“随风”入选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第三次入选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BCAF将鼎力支持刘家琨此次威尼斯展览的策划、组织、公关与各界合作。
△ 西村大院 鸟瞰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刘家琨作品于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展区
2016年5月26日,在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家琨建筑携其参展作品“人山人海:日常生活的欢庆”——成都本地西村?贝森大院的模型在威尼斯与公众见面。坐落于四川省省会西北部一个新近城市化的地区,成都的西村大院是一个融合了公共生活和商业空间于一体的巨大的城市综合体。
建筑师刘家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活跃于中国建筑界,他在设计中所倚重的是质朴性兼具功能性的方法,解决很多当代商业建筑集中、趋同的外观问题。在西村大院的设计上,刘家琨和他的团队集聚日常生活内容,尊重传统,使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代城市中得以延续,并满足人们主动分享公共空间的需求。在这样一种建筑语言的渗透下,西村大院的建设不仅为周边社区民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
刘家琨对低成本和环境的需求,以及对当地传统的尊重仍然是西村大院很典型的特征。因为支持“低技策略”这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刘家琨选择技术上的相对简易性,注重经济上的廉价可行性,充分强调对古老的历史文明优势的发掘利用。西村大院在建筑山墙、局部实墙、景观铺地、院墙等处大量应用再生砖,用于围护、通风、植草、外墙等。除了露台空间的栏杆采用高电阻的竹子制成之外,西村大院还以当地常见的手工竹胶板作为模板,赋予清水混凝土独特的质感,使建筑与本土自然元素建立抽象的联系。另外,整个环形屋顶也铺设了再生大孔砖,孔内填土,可作绿化或城市农业,同时也是传统瓦屋面肌理的抽象表达。
△刘家琨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现场 ©家琨建筑事务所
参展作品概述
人山人海:日常生活的欢庆
城市野蛮生长,历史记忆被抺除,公共空间被蚕食,地方精神萎缩,传统生活方式迅速消失,建筑传统沦为符号,日常休闲被消费异化为固定模式……
城市规划使建筑越来越被分化为“纪念碑”和“普通民居”两种,前者显赫夺目,周边空旷;后者核心缺失、零落逼仄。空间的等级制度设定使对延续地方精神来说至关重要的日常生活空间等而下之,生活的创造力似乎只有在犄角旮旯里才能杂乱生长。
项目用地周边是大片普通住宅小区,用地性质是社区体育服务用地(规划允许建筑容积率2.0;覆盖率40%;限高24米。)建设任务是建造城市综合体。是以单一实体为中心独统全局,还是以公共空间为中心集群共生?这是我们面临的选择。能不能使资本的掠夺习性进化为共享多赢?能不能把被割裂漠视的日常生活内容集聚起来获得能量?能不能把被动寻求保护的公共空间变为主动的优势输出?能不能使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代城市中得以延续?能不能使市井场面变为艺术呈现?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西村?贝森大院的设计一反中心体量集合的城市综合体常见模式,采用外环内空的布局,环绕街区沿边修建,围合出一个公园般的超大院落,成为一个外高内低,容纳纷繁杂陈的公共生活的“绿色盆地”,呼应了四川盆地的原风景。大、中、小竹林院落层层相套,面向公众开放,自由穿行,再现传统生活环境,激发集体记忆,延续了成都人民热爱的竹下休闲传统生活方式。功能设施式的骨架设计,任由富于个性的世俗生活自由填充,又被大院的巨大尺度所归纳,最终形成“市井立面”,传达出群体创造的丰富表现力。一条架空休闲跑道巡遊大院并攀升至屋顶又环绕一周,为跑步和骑车人们带来了自由兴奋的超常体验,并赋予建筑具有动态能量的鲜活形象。
西村?贝森大院的建设使日常休闲方式获得了具有纪念性尺度的集合表现,成为周边社区民众休闲生活的乐园,也为自身带来了丰沛的活力和巨大的成长空间。
△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出作品“人山人海”©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师感言
“尽管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但因为这次作品被安排在主题展中央馆里,相比前两次还是有很大不同。看展的观众很多,都兴致勃勃,完全能领会并赞赏“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这样的设计主旨!由于“西村Run”—一个以大院为原型,体现运动性,休闲性、参与性游戏模型装置,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积极欢快,沉浸在“日常欢庆”的氛围里。毕竟不管是大人小孩,普通民众或专业人员,大家的童心都是一样的。
现场装置
现场装置提取西村?贝森大院中最具特色的环绕步道及公共部分,加以夸张变形,形成展场中央的铁制模型。模型各处安置人偶,营造出大院的比例和活跃气氛。模型中央放置以大院为原型的游戏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钢珠的滚动,体验大院的运动性、休闲性,参与性。周边展墙布置屏幕,展现大院的图片,图纸,局部构件,视频等。层层相套的围合呼应了西村?贝森大院的空间特征。
△ 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出作品“人山人海”©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成都市政府发布新闻
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也于北京时间5月25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观察报》、香港《大公报》等五十余家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西村大院”作为成都建筑作品能够得到全球建筑艺术界顶级展会的认可,能够代表中国建筑设计师独立设计的实体建筑作品首次获得如此高的世界荣誉,体现了成都创意设计界的实力和水平。其参展必将加强成都与世界的对话,促进成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对促进民间艺术国际合作与相互交融具有重要意义。成都也将推动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创新创业持续注入新动力。
成都于2025年,将建成“领先中西部、全国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城市和文化创意名城。
△ 西村大院 竹林广场露天电影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机构介绍
【关于刘家琨及家琨建筑】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成立于1999年。事务所组织并参与多项国际建筑合作、展览和交流。项目业主分布于中国各地及欧洲,工作范围涵盖项目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及当代艺术创作。其理念为:与自然共生;尊重历史,关注现实向民间智慧学习;此时此地,因地制宜的现实精神;致力于东方意蕴的当代建筑诠释 。
刘家琨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德中文化年“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法中文化年“中国新建筑展”,荷兰NAI中国当代建筑展,俄中文化年,意大利帕尔马建筑节,索菲亚建筑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国际展览。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首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等,作品被《A+U》, 《AV》, 《Area》, 《Domus》, 《MADE IN CHINA》, 《AR》, 《GA》等出版,并应邀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巴黎夏佑宫及中国大陆、港澳台多所大学开办讲座。
主要作品: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成都,2002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系,中国重庆,2006
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中国成都,2007
再生砖,中国,2008至今
胡慧姗纪念馆,中国成都,2009
成都当代美术馆,中国成都,2010
水井街酒坊遗址博物馆,中国成都,2013
西村?贝森大院,中国成都,2014
作品信息
名称:西村?贝森大院
简介:环绕完整的城市街廓上沿边修建文化创意集合体,围合出一个激发集体记忆,再现传统生活的超大竹院;一条上至屋顶下至天井的社区休闲运动步道緾绕整个建筑。
地点: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1号
类别:城市综合体
业主:四川迈伦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Sichuan Myron Industrial Co., Ltd
建筑面积: 135,552 m2
时间:01/2010 - 09/2014
设计单位: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设计师:刘家琨
设计团队:杨磊、靳洪铎、刘速、杨鹰、蔡克非、华益、毛炜希、李静、罗明、温锋、林宜萱、王凯玲
设计内容: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第15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左一),在展览现场与刘家琨交流 ©家琨建筑事务所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