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天安门毛泽东画像三变身建国时已是第三版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或许很多人都会在直觉上认为,毛主席画像是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被第一次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其实,第一版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诞生于1949年2月12日,开国大典时悬挂的画像已经是第三个版本了。

  1949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北平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不仅因为这一天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更因为这一天是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召开的日子,20余万北平市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是北平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天安门城楼最上层中间悬挂毛主席画像,城墙中央挂着贴有“庆祝北平解放大会”几个金字的红色横幅,中间有工农兵学商塑像,工人、农民高举斧头、镰刀,一颗红星挂在雕像上方,城墙两侧同时悬挂着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的画像和宣传画,画像由北平艺专的师生们绘制,主笔董希文。这是毛主席画像第一次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这也是在天安门历史上悬挂画像最多且仅有的一次。

  1949年7月7日是抗战1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天安门又一次得以重新布置,而此次悬挂的就是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二版毛主席画像,同时悬挂的还有朱德画像,两位伟人的画像之间,一颗巨大的红星光彩闪烁,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时出现两位领袖画像。这一天,毛主席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大会的20万群众情绪异常高涨,滂沱大雨中“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万岁”的口号交相响起,沸腾的天安门广场预示着新中国已呼之欲出。

  1949年10月1日,一幅高6米、宽4.6米的毛主席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画像中毛主席头戴八角帽,面部稍侧,微带笑容。由于画像巨大,为了经得住风吹,最后是用拼接起来的铁皮作了“画布”,所以画像重达1.5吨。

  据记载,画像所参考的照片是摄影师郑景康在延安拍摄的毛泽东与朱瑞合影照片的剪切版,但对比照片和画像,人们会发现:画像中主席的领口是系好的,照片中则是敞开的。原来,在画像完成后,时任北平市市长的聂荣臻第一个观看了画像效果,他建议画像上主席的风纪扣要扣好,这样更严肃,随后画像作者周令钊便进行了修改。

  除此之外,这幅毛主席像还在开国大典前进行了紧急修改。在开国大典拍摄的天安门正面照中,稍有留意的人就会发现毛泽东像下面的衣服处有一粗条灰边,颜色与上面衣服不太一样,好像更深一点。周令钊回忆,按照设计,当时曾在画像下面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开国大典的前一天深夜,他突然接到通知要把五个字去掉,当时画像已经挂好,他是在梯子上将有字的地方涂成了中山装,最后还添上了一个扣子。据考证,上面的五个字实为“人民的胜利”。

  从1949年至今,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先后经历八个版本,现在悬挂的是1967年10月1日延续至今的版本,如今,毛主席画像已成为天安门上的一个标志性内容,吸引着无数人投去崇敬的目光。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