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季大纯:奇巧拼图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图:季大纯作品

    清新的“碎片”

    季大纯的画作,无论远观或是亵玩,都很另类。

    吴鸿把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架上油画样式,概括为四种:一是区别于重大题材、关注凡人小事的“生活流”,二是玄思妙想哲学问题的“意识流”,三是关注材料、形式的“纯粹性绘画”,四是出现大量社会政治符号的“观念性绘画”。由于季大纯的画既没有现实的人物,   也与“思想”的图解无关;既不敏感于多变的形式材料实验,也缺乏通向流行观念的“入口”。所以吴鸿感到,“看”季画的天马行空,能从中体会到久违了的率真、顽皮,甚至“不正经”的欢娱轻松;而去“读”季画的天马行空,所有的知识储备和问题,都会显得很尴尬和无聊。

    季大纯的“不靠谱”,与他接受的教育背景不无关系。

    因为“家里有人画一点国画”,所以季最初接触的绘画材料是毛笔、宣纸,还当真下功夫临习过几年《清明上河图》 、《八十七神仙卷》 、《朝元仙杖图》 ,直到“觉得油画这东西好”,被诱惑改道。季大纯正式学画时所师从的吴维佳,  是南京艺术学院“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他在多数人沉浸于苏俄艺术传统之中时,    较早地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其特别强调的绘画语言的独立性,对季大纯影响甚大。季在家里拼命地画了400多张油画之后,于1989年有幸考入以“发展现代的、中国的、个性的油画艺术”为目标的中央美院油画系四画室。成全他的,不仅是该画室不同于“央美传统写实主义”的招生模式,还有该画室不同于“央美传统写实主义”的教学方式,让其可以自说自话地画了三年,丝毫没有被“开”的担忧。

    季大纯的“不着边际”,与他的性格有绝对的关联。

    季身边的所有物体,都可以成为他画画的题材,都可以根据奇思怪想,毫无顾忌地拼凑,“只要好玩,怎么拼接都是合理”。甚至,当观者正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一个突兀之物时,他会漫不经心地说:“那也可能是一根大便呢”。一直很喜欢季画的栗宪庭认为,季喜欢《水浒传》里“武松掉到水沟里之类”的好玩细节,而对“打虎的英雄气概”不大在意,是因为他未被意识形态和书本教育污染,保持着童心。他摆脱了社会的功利眼光和意识形态的虚假宏大主题,只感兴趣于稀奇古怪的逸闻趣事,在作品中表达出超凡的幽默感,    正是以童心观察和表现世界的结果。

    也许,正如吴鸿所分析的:“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文化更多的呈现为记忆的碎片,历史的、政治的、现实的各种因素都纠缠在一起”,季大纯作品联结起来的碎片,便是他所有的儿时涂鸦和成年记忆。

    季大纯将其记忆中的人和物,“广义综合”出庞大而完整的形象系统,赵力将其总结为“转借”、“混搭”与“造境”三种叙述方式。所谓“转借”者,  如   《艺术新闻》 、   《拾麦穗者在叹息》 、《迪尚牌》等的“转”经典图像,或如《抖动的树枝》和《爆喜》等的“借”经典样式,去生出别样的意涵;所谓“混搭”者,如《本草纲目》系列、《中南海》系列,将经典图像和样式拆分后,强制组合,用荒诞不经使人惊诧;所谓“造境”者,如《灵璧石》 、《金山银山》 、《臭大粪》 、《干猪》 、《多利》 、《hi》 、《冰河世纪3》 、《欧米茄》等,以迁想妙得,呈示非此非彼的新境界。

    尽管季自己以为,“题材一点也不重要”,长时间所画的圆吞吞的、动作很小的人物,是为了避免大动作的难度。但无疑,季氏的幽默,确实“像一首减弱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特征的古老童谣”,在充满利欲的当下,送来一股清新气息。

    无意的“用意”

    季大纯在当代艺坛的独特之处,除了在于形象的“童稚”,   更在于绘画性的“至纯”。他的不事追求与雕琢,以及游戏状态的自然流露,生成了一种久违了的出世感。所以,栗宪庭在题为《大纯的幽默》的对谈中, “大纯”成为画家名字和作品性格的双关语。

    季大纯“没什么不可以入画、也没什么不可以组合”的更主要原因是,  对他来说,  “画什么”只是一个借口,重要的是怎样在画面上完成痕迹之间的关系。这大概就是他特别喜欢和在乎的中国“笔墨味道”,也是他理解的“即使没有内容也可以”的绘画性。因为尊重绘画本身,季在决定画什么之前完全没有计划、目的和准备,所以他觉得、并愿意自己处于“挺业余的状态”,以便“将自己内心的东西自然地弄出来”,而非像职业画家那样,  因为有了定额定量“有些狼狈”。

    季大纯以“非常规”的姿态,将日常事物描绘成的古怪景致,给观者展现了全新的视角。赵力认为,季处理过的“我们曾经或正在注视、触摸、耳闻的一切”,造成如此不同的视觉、听觉、触觉,原因并非在于信手拈来的拼接,也不是纯然的幽默或者儿童般的天真,而是在背后有被精心包裹起来的狡黠。以“大纯式”结构组合的怪诞图形,与传统中国画暗合,非常独特的温故了嬉戏般的文人审美观,其中种种荒谬景象具有的超现实感,又正好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撞后的后现代味道。

    季大纯没有发挥油画的宏大叙事优势,却反其道而行,大面积的留白是其作品的重要元素,与中国文人画的意味极其相似。尽管他自称当初选择这样画,主要因为“从学校出来多年没有收入”,  是出于“省钱”考虑,但他更直接的经验是,“很多画得很复杂、  很满的东西是在画蛇添足”。但无论如何,他因陋就简留下的空白,以空灵和安静,营造出了难得的古意和古味。

    季大纯觉得,绘画“就是拿一支笔沾上颜色在布上画,这是其后任何情况的初始”,他对绘画性的浓厚兴趣,多来自其中动作和效果的快感。这种游戏规则,让皮力面对大部分是空白的画面、以及画面上缺乏关联的堆积物,突然发现自己长期批评、写作和策划经验里形成的“寻找艺术家的观念、寻找作品和当代生活与视觉经验之间的关联、在社会与艺术潮流中定位艺术家”等习惯动作,失去了常有的效力。他认为,季画是日常现实和当下视觉体验的梳理,那种不承载任何观念的“无语”状态,超越了观念,使绘画在当代艺术的喧嚣中,  回到了“视觉性”起点。又进而认为,季画以顾左右而言他的寓言方式,重新界定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是对观念与视觉的挑战,  它对于陷入体制化、样式化的当代绘画,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救赎。

    在装置、观念、影像等大行其道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季大纯执着于纯绘画,这是他的个人喜欢,也是他自认为最适合的选择。有趣的是,季在2007年的欧洲之行中,看到许多当代最好的艺术家“在绘画语言范畴”的作品,  感到备受打击,“觉得有点不敢画了,好像怎么画都是错”。看来,即便是率性的“语言”,也并不轻松。

    趣味的链接

    季大纯说自己“命中注定就是一个画画的,对其他职业既没兴趣、也没能力”。他1993年毕业后,曾被一家小工艺品厂看中,得到了副厂长的交椅。但由于其能力只在于画画,而不是给工厂赢取利润,厂长伤心丧气后,只得委以扫地烧茶的杂务。于是他收拾铺盖,租了北京蒲黄榆的居民楼,义无反顾地在画画上倾注全部心思。不幸,他的画作一连3年无人问津,最窘迫时,一个星期只有10元钱的花销。

    直到1997年,季大纯第一次将画拿到拍卖会上成交,在无比激动之余,听说买家是驻华使馆的一位普通职员,心情霎时冰凉。幸运的是,1998年的又一次拍卖会上,他的作品得到时任瑞士驻华大使希克的垂青,并被推荐给“四合苑画廊”。同年至2002年,季大纯一直跟北京林松的“翰墨画廊”合作,被该画廊继夏俊娜之后,成功推出。作为国内较早定位于青年画家的专业画廊,“翰墨”敏锐地感觉到了季画的学术性和纯粹性,1999年推出的“新锐的目光:生于1970年前后的艺术家”展览,包括季在内的参展画家,获得界内的广泛好评。

    2000年,季大纯在非常国际化的“上海双年展”上有了一席之地,之后受到众口一辞地推崇。同年,季开始与刚刚成立的上海“亦安画廊”合作,  该画廊负责人张明放,曾因为对近现代中国书画行业非常失望,改做当代艺术,  认为“做画廊五年才有发言权,十年才能赚钱”。他这种做画“跟别人比慢”的本事,既让季大纯特别喜欢,也特有信心。

    季大纯从1999年至今,在海内外个展不断。2006年12月,在北京索卡艺术中心、索卡当代空间举办“纯纯的画”,是他在韩国首尔“表画廊”个展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展览;2007年2月,在瑞士伯尔尼举办的个展“中国之窗:刘野、季大纯作品展”,是2005年希克夫妇举办的“中国之窗:麻将—中国当代艺术展”的延续;2007年4月,季大纯的个展“大纯”现身上海美术馆,展出其近十年内的部分作品,整个9月,该展览又在北京“丹麦艺术中心”继续。伴随着热展,季大纯迅速在艺术市场炙手可热。2007年5月31日,他作于2003年的《本草纲目系列》   在“北京保利”以187万元拍出,使其晋级“百万元俱乐部”。

    尽管在2008年3月的纽约苏富比春拍中,一向被市场颇为看好的季大纯等的作品集体遭挫;同月,以亚洲艺术为主题的bridgeartfair上,中国天价作品同样成交惨淡,一位对季大纯作品兴趣浓厚的参观者,在得知要价9万美元时,只留下了满脸的不屑。然而,两个月之后的“北京翰海”和“北京保利”春拍,季大纯热度不减,   《rubatyat》和《日日夜夜》分别拍至98.5万元和100.8万元。在中国画坛和市场趣味的变革中,季大纯“同学院艺术不大相干、题材不大主流、又同前卫艺术背道而驰”的画,终于受到器重、并成为成功范例,已是事实。

    作为国内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年轻画家,“纯纯”的季大纯被广泛收藏的最重要理由,是以“童稚般的幽默感”和浪漫的诗意引起的共鸣,   是让人们感到的由衷愉悦和轻松。当然,画家还会坚持“自己特别喜欢、跟自己本性很贴近的东西”而不懈,这种趣味的坚持,是他和与他趣味相投的fans们的共同意愿。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