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洪磊:其实他在这儿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图:洪磊摄影作品

    一只身绕珍珠的死鸟,躺在紫禁城的石阶上。天空一片湛蓝,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看起来像是模糊在黄色的沙尘之中,画面正中是三根红色殿柱,威严而压抑。这是艺术家洪磊1997年创作的一副彩色摄影作品,名为《紫禁城的秋天》。“洪磊是当代中国最具特殊性的观念摄影艺术家之一”艺术批评家吴亮说,“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而震撼,因此非常容易辨认。”洪磊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就是在仿造的中国古画意境中展示他的“死亡情结”:艳丽和阴沉、宁静与诡异等等各种“不舒服、不和谐”的因素经常在画面中并置在一起,传达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现代解读。

    前瑞士驻华大使乌里•西克最早收藏洪磊作品,1998年他以单幅600美金的价格从洪磊手中买走仿宋《出水芙蓉》和仿宋李安忠《秋菊鹌鹑图》。此后,蓬皮杜中国当代艺术展、阿尔勒国际摄影节都先后展出过洪磊的作品。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紫禁城的秋天》以近3万美金成交价刷新了洪磊作品的拍卖记录。目前,购买其作品的收藏家大多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欧洲,洪磊新作的单价在5000-6000美金左右。西克近日对artzine记者提到:“我很喜欢我收藏的洪磊这两副作品,色彩很美。现在也很期待看到他的新作。”

    洪磊1960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是一个颇有文学气质的军人。其祖上经营茶叶生意。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已经看不到祖先们留下来的任何奢华、闲逸的痕迹。家族历史和江南文化的浸染,让洪磊对传统中那些辉煌、优雅但已经逝去的东西又非常迷恋。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摄影作品中总是充满各种传统意象的元素。例如:松竹梅兰、芙蓉、江南园林、皇家禁城还有华美的珠宝以及木器。
1987年洪磊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1993年进入中央美院学习版画。实际上洪磊在艺术生涯初期一直从事专业绘画学习和创作,而非摄影。其间参加过广州现代艺术双年展(92年),在北京和南京还举行过名为形而上诗学的个人作品展(93年)。然而95年左右,洪磊发现自己陷入创作低潮。“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整夜失眠。因为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他说,“最终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喜欢的还是中国传统古典艺术,尤其是宋代院体画。”但是另一方面,他也觉得中国画正无可避免的走向没落。翻出历史上那些名师的作品,后来人的创作在他们面前可以媲美的机会微乎其微。

    与此同时,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利用现成品、艺术制作、现场布置、表演、公共现场、摄影和video等综合艺术手段的成熟的“观念艺术”在中国已经逐渐开始形成。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拍下了自己的装置作品《中国盒子》。没想到出来的效果却非常的震撼,而且得到了圈内专家的好评。从这里开始,洪磊从中发现了影像的力量,接连创作出“仿宋宫廷院画系列”、“中国风景(苏州园林)系列”、“黑白山水系列”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洪磊的古典外壳下,表达的是内心关于现实与传统冲突的焦虑情绪和思考。

    在摄影中使用或模拟中国古典元素,洪磊并不是最早也不是唯一的一个。中国摄影界的先驱郎静山先生(1892-1995)在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就将中国画理融入摄影艺术。如果说朗静山老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的态度主要是继承、延续,那么洪磊可以称得上是反省和批判。“朗静山的摄影‘文如其人’,而洪磊的摄影其实‘志不在此’”。2006年3月上海朱屺瞻美术馆主办了《在这•不在这——郎静山、洪磊摄影展》,策展人顾振清说:“洪磊是一位更加当代的艺术家。他用现代观点来重新整理艺术元素,所以他的作品有超越性。”

    相比较而言,除了古典唯美意境之外,洪磊在作品中加入了更多象征性的元素:例如,《中国风景》中,园林所代表的优雅精致与汩汩蔓延开来的鲜血和残阳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甚至到了后来他直接在传统绘画的模仿中直接置入现代性的破坏性因素:外星人飞船,男扮女装等等。这些作品中流露出糜烂奢丽又没落荒诞的气质意境,和他自己心灵世界所感受到的一种在现代社会中被压抑、迷失的情绪非常吻合。

    洪磊认为他的艺术灵感和直觉,更多是来源于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例如古代经典作品《红楼梦》、《金瓶梅》以及南唐后主李煜、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词对他影响深远。“我自己90年代初期也创作过一些短篇小说,”洪磊解释说,“文学永远是最高层次的艺术”。因此,这些小说后来都成为了他摄影作品的构思脚本。

    “有趣的是,尽管洪磊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他却还是一再强调自己的摄影技术很差。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摄影只是第一步。照片拍出后通常会通过手绘或者电脑合成进行再创作;最后再翻拍或者数码输出,才成为一张完整的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摄影技术对洪磊意味着一种手段评论家吴亮分析说,照相机本身就是复制技术,只要按动快门,拍什么都是复制。不管是脱胎于自然,还是艺术品;都不存在'原创性'的神话。作为一个观念艺术家,可以说洪磊找到了自己最独特的表达方式。

    2006年4月洪磊在纽约前波画廊,举行了第二次海外个展,题名为传移模写。其中包括三组静物摄影作品:《说吧,记忆》(2004-2005),《太湖石(2005)》,《格物穷理(2002)》。提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刚刚从纽约回来的洪磊说,接下来我会尝试把摄影和版画相结合。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