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犀角雕"行情升温:亚洲犀角格外珍罕 价值高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图:明末犀角雕「莲瓣龙凤」杯,高10.8厘米、直径12.4厘米,原估价90至 120万港元,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以213.6万港元成交

    犀角在商周、秦汉时已被视作珍贵的物品,犀角雕艺术更被誉为是我国古代工艺品的珍品,由于上世纪80年代末,欧美国家也将犀角列入禁售项目,犀角原材料流通遂告停止,在这种形势下犀牛角雕刻工艺后继乏人,存世的犀角精品势必愈来愈少。

    在北京保利第10期精品拍卖会中,明末清初的犀角螭龙荷叶雕杯以58.24万元(人民币、下同)成交、清康熙的犀角松竹梅灵芝雕杯以72.8万元成交,而另一清早期的犀角山水雕杯更以106.4万元成交,均达到估价的2倍左右。犀角雕艺品如此红火,原因在于其存世量有限,即使在古代,犀牛角也属于珍稀物品,多是通过进贡、贸易等管道流入中国;犀角又以亚洲犀角格外珍罕,价值高于非洲犀牛角。

    由于犀角雕艺品非常珍稀,因此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用水牛角或树脂仿制而成的赝品。据藏家介绍,鉴别犀角材质上,亚洲犀角中最长的是印度犀角,可达20几公分,东南亚犀角次之,苏门答腊犀角最短。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雕工艺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代表宫廷艺术的北京派、讲究文人气息的苏州派以及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广东派。

    现存的亚洲犀角雕艺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清代中叶以后,非洲犀角替换的角雕艺品大多是为了贸易作来料加工。作为已经有上百以至几百年历史的老作品,杯中带款的并不是很多,但若有带名家款或有史料记载的工匠款,便会大大提高其身价。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