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外滩美术馆近日推出意大利著名艺术家波拉·彼薇(Paola Pivi)在中国的首场个展,展出她最新创作的装置作品《分享,但不公平》和其它摄影、珍珠画及装置等作品。波拉·彼薇善于寻找日常材料,并将它们大量并置在一起创造出出人意料的现场,让观者获得既模糊又无法言表的矛盾感受。或许就像波拉的作品名字一样,它不可能为观者明确的指出一条理解作品的通天大道,在艺术家所持有的宏观概念中,任何一个作品所能产生的意义辐射或许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波拉更希望作品本身能给观者带来无穷无尽的视觉和内心体验。
日常物品的视觉颠覆
《疯狂的球》
《无题(花瓶)》
悬挑于美术馆前厅天花板内的作品《无题(花瓶)》是一盏由上百个不同颜色、尺寸、形状的玻璃花瓶构成的吊灯,此作品之前通常是在光线较暗的空间中展示,透过光源和不同形状花瓶的颜色,会在空间的各个角落里形成迷离的光影之感。同一系列的作品还可以在美术馆六楼的咖啡厅的入口前厅看到,由近百个瑞士知名家具品牌Vitra设计的椅子模型组成的吊灯。这些迷你椅子被固定在金属的球形骨架上,紧密地包裹住骨架中心的光源,使得作品在墙面投下奇特的阴影,让观众在欣赏Vitra的经典设计时,同时得到立体和平面的视觉体验。通过对设计的设计—— Vitra本身已是非常成熟的产品设计,和对主体功能的转换——从椅子到灯具,从花瓶到灯具,波拉在这件看似工业设计的作品中温和却始终如一地贯彻她对于日常的颠覆。
[page]
分享,但不公平
《分享,但不公平》
美术馆二楼是艺术家波拉2012年的最新作品“分享,但不公平”。千万不要纠结于这晦涩难懂的名字,对于艺术家而言,名字的命名往往只是一种即兴的发挥(编者注:波拉的作品命名通常是由她的丈夫代劳,一位藏族作曲家和诗人)。新作是由400只红色与黄色的长条形枕头两两编织在一起,排列整齐的悬挂在二楼的天花板上,这些枕头由尼泊尔的手工艺人手工制造,而红色与黄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种像是被加持过的宗教神秘感。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意志会被悬浮于头顶的这些织物所牵引着,波拉通过对这些普通物品甚而日常现象的大量聚集,为观者营造出或诡异、或荒诞的场域,让置身于此的人内心不断产生焦灼与不安。
打圈变成艺术
《打圈变成艺术》
《谢谢你海洋》
应艺术家的要求,三楼的展厅入口伫立着一面墙,观者可选择从左右两边的狭小通道进入展厅内部。这样做的目的是艺术家希望把奇观的效应留在观众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之后。无论你选择向左还是向右,展厅原本设计的回旋型走道就是一条没有终点和起点的路,正如展厅内部所呈现的作品“打圈便成艺术”一样。24张白色、黑色和棕色的人造熊皮地毯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倒U形结构中,首尾相连地连成一个完美的圈。一张长条椅子横跨过地板上的熊皮,观众可以选择躺在椅子上,从另一个角度观看这个圈。作品的标题英文标题为“What goes round - art comes round”,在波拉2010年的展览中,也被意译为一种轮回,为作品增添了一种宗教的仪式感。
[page]
鸡尾酒会
《鸡尾酒会》
摄影作品《三联画》
《鸡尾酒会》是一组由喷泉装置构成的作品。9个喷泉即放大的厨房水槽,9种液体(水,橙汁,薄荷汁,杏仁汁,甘油,红酒,黑墨水,咖啡,化妆水)随金属管从上而下的流进下方金属立方体的水槽中。9种不同的液体,9种不同的颜色,从金属管口倾泻而下的时候,犹如不同的彩色缎带,当你选择站在不同的视角中定睛观看,错位和间隔的“缎带”会相互交织,彼此呼应,在观者的眼前瞬间会集合为在一个平面,而这或许也成为波拉的摄影作品《三联画》的灵感来源。波拉将无数缎带垂直悬挂,摄影的角度选择在每条缎带的侧面,缎带微不足道的边缘经过无数的重复和叠加构成一个帘子状的平面,通过摄影形成一个完美的假象。
飞机
《无题》
波拉一直很喜欢用颠倒的飞机作为自己艺术的诠释方式,2009年,波拉曾受奥克兰美术馆的委托,在奥克兰国际机场以《我希望我是鱼》的行为艺术在一架喷气式飞机上展现过该作品的创作初衷。而此次展出的作品则演绎成为96米的纸本插画,由波拉构思、迪伦·霍洛克执笔绘画。在这架颠倒的飞机上,装载着大量乘客,他们坐在机舱的天花板上,有喝酒的,野餐的,打网球的,做瑜伽的,洗衣服的,溜狗的,祈祷的,开化妆舞会的,呕吐的,各种熟悉又匪夷所思的场景,整个世界好像都在这个颠倒的机舱里,而此时机长却在驾驶舱外向抓狂的空中小姐扔纸飞机,把鱼缸里的金鱼独自留在驾驶舱。波拉通过转变和扰乱主体和环境的联系,建立一个含糊的、无参照、无导向的现实。
关于波拉·彼薇
波拉·彼薇女士1971年生于意大利,目前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市生活和工作。她从1995年开始活跃在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之上,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装置、行为、摄影和影像作品,致力于在作品中构建各种倒错的情境。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