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绍武作品:徐悲鸿像
站在钱绍武先生的宅院前,映入眼帘的是苍黑的阿炳塑像,在翠竹掩映下,阿炳羸弱的身影更显单薄,一把二胡架在腿上,右手执弓,左手扶琴,佝偻着身子穿行在无锡的小巷中,凄风冷雨中为生活所迫,拉着胡琴,一顶破旧的毡帽搭在头上,使人看不到他的面目,更倾注于听他的曲子,凄凄凉凉的弦乐仿佛从他的指尖流泻,流淌在丛丛翠竹之间……这是钱绍武先生眼中的阿炳,手中的阿炳,他的众多经典之作之一。
钱绍武,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后留学前苏联,学习雕塑。学成回国后任中央美术学研雕塑系主任,后遭遇“文革”,停住创作长达数十余年。平反后厚积薄发,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系列雕像群,他的创作涉猎领域广泛,有诗人,如杜甫、李清照、闻一多等;有历史名人,如董仲舒、顾宪成、章士钊等;有民族先贤如炎帝,神农氏等等形象,各具风神,传递着钱绍武先生对民族先贤的敬仰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思索。这些雕塑或被收集在中国各个博物馆,或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今天,请跟随我推开这位雕塑界泰斗的绿色宅门,进入他的艺术之家。
钱绍武作品:伍子胥头像
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好的
大公书画:您如何看待现在的艺术创新作品?
钱绍武: 我们培养学生,没有一个标准,这是一个大问题。你的标准是高的,还是低的,能不能再发展,能不能再创作,创作的怎么样?都没有一个参考。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好的,不能因为它的新的,就是好的。中国的艺术是非常重视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在一起的。其实,世界上的艺术都是一样的。
大公书画:我们看西方当代的作品,初看好像和传统是对抗的,其实,看多了以后,他们的当代也是根植于传统的,是一脉相连的艺术。
钱绍武:亨利•摩尔是现代雕塑家,但是他有严格的素描基础,是来自于传统的。他的一篇文章是《雕塑家发言》,内容不长,但是非常重要。
大公书画:对中国的雕塑界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钱绍武:是的。
[page]
钱绍武先生阐述自己的艺术见解
艺术家没有地位
大公书画:当人们谈起雕塑,必称希腊,您认为中国和希腊的雕塑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钱绍武:希腊的神的塑像基本上都是有规定的,非常的精致,把人的某些特点也刻画到神里面去了。当然我们的动作和人体做的不如他们,他们的人物比例动作非常准确。但是我们塑造的兵马俑是真人的模型,比如哨兵佣,他们的表情非常丰富,有点乐呵呵的,什么也不想,一看就是打仗勇敢的,有的一看就特别鬼,如果打了败仗,一定就逃了。他们的面部轮廓非常清晰,选取的就是陕北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是米脂人,一看那个就是绥德人。
大公书画:地域色彩特别明显?
钱绍武:兵马俑的雕塑是非常到位的。当时的希腊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准。
大公书画:中国古代是不是没有将雕塑作为一种职业?因为极少有写名字的。
钱绍武:秦皇陵有几万个兵马俑,都是职业的雕塑家来做的。中国的雕刻家从来都不留姓名,认为雕刻是“百工之事”,不是文人学者,所以不留名字。我去参观山西长治的明代观音堂,雕像做的特别漂亮,上面只写着石匠某某某,泥水匠:段锦山。泥水匠就是雕塑家。其他的就不知道是谁做的,晋祠也有很好的东西,塑像的背后写着一个名字,但是他是负责这个行业的管理者的名字。这是中国和希腊传统的不同,雕塑在古希腊是个非常崇高、光彩的职业,古希腊神话有一则讲皮格马利翁,他是一个雕塑家,因为爱神维纳斯都被他的雕塑所感动,于是将他雕塑的美人化成了活人。这说明了他们雕塑家的地位非常高。在中国,做泥塑就是“百工之事”,是没有名字的。自古至今,都是这样。
钱绍武作品:杜甫像(摄影 李君)
大公书画:现在的情况好一些了吧?
钱绍武:现在的情况并不太好,一样的。我去参加《李大钊》落成仪式的时候,介绍完领导,艺术家是不介绍的,连我的座位也没有安排。所以还是对艺术家是不尊重的。虽然一再强调,但是一旦报道出来,连作品的塑造者也不写,他们没有这个意识。
大公书画:这和中国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联系着,艺术家被边缘化是个普遍现象。
钱绍武:中国缺乏对于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的尊重。要改变这一点,很难。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了,一点点推动吧。大公书画:新媒体也在致力于对中国艺术的推动,大公书画也想藉此平台为中国的艺术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