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 成交价:RMB20,700,000
清晚期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屏风 成交价:8372万人民币
2012拍卖已落下帷幕,在成交价前十名的古典家具中,就有三件屏风。在网上搜索得知,2012春拍古典家具成交价从高到低排列,第一页22件家具中,屏风占了7件,可称得上是2012拍场主角之一,被众多藏家所热捧。
在北京保利“耄念八徴——乾隆帝八旬圣寿宝玺与御赏珍玩”专场中,一件清乾隆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以人民币2070万元成交,从而打破中国沉香艺术品拍卖纪录,在屏风成交价中也极为罕见。中国嘉德推出的“清早期黄花梨螭龙纹十二扇围屏”,高三米有余,前后两面雕刻,雕工非同一般地精美,拍出了897万元高价。
民国何许人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四屏)成交价:RMB 22,425,000
此外,佳士得、北京匡时、南京正大、宁波富邦等等国内外知名拍卖行相继推出不同形制的屏风作品,群芳争艳,整体表现良好,上拍量、成交价均不俗。中国保利2012春拍共推出20件左右的屏风拍品,包括明清、民国及现代作品,提高了整场关注度。纽约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I及II)”专场中,屏风就占了16件,包含了围屏、挂屏、插屏等各式屏风。其中,“黄花梨镂雕螭龙穿花纹座屏”拍出493万元的高价。宁波富邦的“古董珍玩”专场和“典藏家具”专场也推出10多件屏风作品,最出彩的是一件紫檀雕云龙纹嵌金银丝宫廷宝座屏风,最后以520万元落槌。北京匡时推出的屏风系列作品数不甚数,其中,张松茂2010年作粉彩金秋山水插屏,成交价也破百万,竞得109.25万元。
实际上,屏风的魅力由来已久。2006年春拍,上海崇源拍出的“清晚期红木雕花镶嵌缂丝绢绘屏风”,以8372万元人民币落槌,创下了屏风家具的最高纪录,至今也保持着古典家具拍卖的最高纪录。
[page]
清 紫檀雕三扇屏
屏风是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在古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屏”者“障”也,“屏风”又称为屏门或屏障,是指设在门窗间的屏风。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当然不像现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坚固、密实。所以为了挡风,古人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并多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两侧,以达到挡风的效果。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就是说屏风有挡风、遮蔽、隔间的功用。
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各式各样的屏风,还凝聚着手工艺人富于创意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术。
作为一种实用性家具,屏风最早出现在西周,但当时不叫屏风而是称“邸”或“扆”。随着被广泛和普遍地使用,它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明清时期屏风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过渡,屏风已不再是简单屏蔽之物,而是演化为极具装饰功能的艺术品,更富于观赏性。形制虽小,内涵却极丰富.至近代,屏风已脱离实用性而作为艺术形式存在. 起到了一种点缀环境,美化居室的作用。
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屏风”一词让人感觉很有诗意,它营造了一种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宁静空间。
最近几年家居圈刮起了怀旧风,中国的屏风几乎受到了全世界时尚家居界的关注和喜爱,它呈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营造出来的悠然、清静的氛围,恰好是居家生活中能够让人备感惬意和舒适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屏风自然也不能忽视。
从外观式样看,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两大类。插屏多是单扇的,有底座,不能折卷;围屏则由多扇组成,最少两扇,多的能达十几扇,能够随意折叠。除此之外,还有台屏和挂屏等。
古人在室内,用于隔间和挡风的器物,称做屏风,简称屏。屏风有单扇板障和多扇板障拼合两种形式。多为漆木质地,并有彩绘或雕刻。汉代讲究的屏风,《盐铁论》中提到当时的富者,“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要用万人之功,真是既费人功又费财力。也有素屏或在板障上贴白纸,供绘画题字题诗。
1983年,广州象岗汉南越王墓发掘出土一件漆木双面彩绘屏风,高约1.8米,通宽3米。系用五扇板障拼合,正中一扇较大,还特辟一小门,左右两扇门扉可以开闭。主人出入,不必绕两侧走动。设计精巧,匠心非凡。如果不见实物,很难设想汉代屏风有如此精致华丽。屏既宽阔,又耸高。人在屏后,不会被发现。《夜读拾得录(九十五)·糟糠之妻不下堂》一文中,提到东汉光武帝召宋弘谈话,让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在屏风背后聆听。推测当时的屏风,定如南越王赵昧生前使用的漆绘屏风那样,又高又大,屏后有人,全被挡住,很是稳妥。
明人临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著名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中,室内屏风多座,放置不同,作用各异。这是当时富豪之家室内隔间陈设的实际生活景象,其屏风结构,已较汉代南越王宫室漆屏,简单轻便得多。
[page]
吴昌硕 花卉 设色泥金 屏风
《史记》有云:天子当屏而立。这里的“屏”即为屏风,可见同所有天子专用器具一样,屏风最初的作用是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清末屏风汲取了数千年发展演变的历史,在材质、形制、装饰、功用上体现了极大的丰富性。
材质工艺:屏风的选择,首重材质。清末屏风有漆艺屏风、木雕屏风、石材屏风、绢素屏风、云母屏风、玻璃屏风、琉璃屏风、竹藤屏风、金属屏风、嵌珐琅屏风、嵌磁片屏风等。不同工艺制作的屏风各有千秋,玉石镶嵌类层次清晰,玲珑剔透;金漆彩绘类色彩艳丽,灿如锦绣;雕填戗金类线条流畅,富丽堂皇;刻灰润彩类刀锋犀利,气韵浑厚。其中的大类漆艺屏风,一般以松木为胎骨,木性稳定,不易开裂走形。有些高档屏风屏面为髹漆雕画,边框为紫檀、花梨等高档木材。最好的是木质屏风,包括竹屏风和纸屏风在内,都属木质屏风。塑料和金属材质的屏风效果则比较差,尤其是金属的屏风,其本身的磁场不稳定,会干扰到人体的磁场,其收藏价值会大打折扣。
形制划分:清末屏风有插屏 (亦称座屏)、折屏(又称曲屏)、桌屏(亦称砚屏)、挂屏、炕屏。一般有立地型和多扇折叠型两种,其表现形式有透明、半透明、封闭式及镂空式等。因清末屏风是装饰实用为一体,所以收藏中以封闭式为好。所谓封闭式屏风即为围屏,其中精品市场潜力无限,而且即使在当时,也是价格不菲的馈赠佳品。
屏风题材:清末屏风题材五花八门、名类繁多,因为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题材大致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也有将书画装裱于屏面之上或在屏面上直接书法绘画的。
屏风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清时一般由民间手工艺人单打独斗个体生产,其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受到诸多局限。时至今日,制作屏风的民间手工艺人几乎绝迹,又加社会变革,多遭毁损,品相完好者颇为难得,市场潜力巨大。
[page]
清 山水园板屏风
屏风是中国古代十分流行的家具陈设,它始于商周,盛于明清,在世界家具工艺史上占据显赫位置。长期以来,屏风不仅是宫廷官府、富宅贵邸厅堂的实用和装饰之物,也是备受推崇的收藏佳品。中国古典屏风工艺精湛,因时代不同而风格各异。
文人最爱理石屏
大理石屏是古今文人特别喜爱的一种屏风。理石屏多为插屏和挂屏,屏心嵌有天然大理石片,石片的图案自然是十分美丽而纯朴的。其似有似无的形象、亦实亦虚的画境,正显示其品位之高雅,这也正是古今文人最为激赏和心仪之处。
早在唐代,大理石的观赏价值已为人所知。唐相李德裕素爱醒酒石,曾作诗赞曰:“蕴玉抱清晖,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并将其刻于石表。据考证,这醒酒石就是他在大理收集的大理石。明清两代,大理石的赏玩价值真正被发掘出来了。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见到该石之美纹后,大为赞叹:“造物之愈出愈奇,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而画苑可废矣!”清代学者阮元总制滇黔时,专程到点苍山观看大理石,称其为“天然石画”,非笔墨所能造成,且极力揄扬,并加品题,著为《石画记》等。林则徐看到大理石,也发出“欲尽废宋元之画”的感慨。
近年来,老大理石屏在古玩市场十分看好。前几年天津鼓楼古物市场刚开业时,有一家店铺摆出了一件大理石座屏。这件座屏通高3米,石片为长方形,长约1.5米,宽约1.2米,画面为水墨花构成的连绵起伏的雪山,远远看去,犹如站在丽江大研镇眺望玉龙山脉,令人心旷神怡。石上镌有清代学者、金石家黄易题诗一首:“自雪皑皑屯山谷,人迹不至鸟飞绝。冰川结冻如玉柱,千峰齐出问天公。”落款为“乾隆戊申年夏,小松”,字款下为朱文“黄易”印。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件有很高文化含量的老石片。其座架为花梨木制作,格调高雅。
新理石屏的价格高低主要由图案决定。图案成景并特殊的,售价就高。好的理石片要有象形性,比如名山名水、名人形象、动物形象等。其价位与图案一般的石片相比,往往相差不止一位两位数。前几年一件题为“孙悟空在花果山”的新理石屏竟卖了20万元,后来又入藏博物馆。
书画瓷板也成屏
在传统文物分类中,屏风属于家具的一个分支。具有一定实用性、体形较大的围屏、地屏,实际上更接近家具的内涵;而台屏、挂屏等则更具有装饰性,砚屏更是文房用具,它们在拍卖会上常常被归于杂项类拍品。
屏风画,指经过装裱后贴上屏风框架的画作。《后汉书》记载了桓帝时的“列女屏风”,《三国志》也记述了东吴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的掌故。当时是用粗的麻纸、布或帛等在书画背后复裱一层,以起到加固和保护作用。后来,因旧屏风上拆下的书画需要保存,就发展成了真正意义上装裱。宋代往往有画意不全的绢本立轴,是从屏上拆下再装之故;也有边上注有“某画第几幅”等字样,说明是由残缺屏画改装的。
书画屏风近些年极被收藏界重视,主要是受中国书画始终引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影响。2002年,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组现代书画大师张大千的泼彩朱荷屏风,以1800万港元落槌,刷新了近现代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泼彩朱荷屏风运用了张大千晚年最擅长的泼彩半抽象手法。他选用的泥金绢六屏屏风是1960年代末他委托日本“喜屋”特别订造的。此屏风并非一般上贴金箔,而是铺足金泥于绢上在众多花卉题材中,张大千偏爱荷花。他先画花蕊,再添叶,以墨打底,不足之处,添墨修饰,最后写朱荷、勾金,颜色逐层添上。张大千泼彩朱荷屏风拍卖的成功,固然主要得益于画家超凡的绘画才能和极高的社会知名度,但同时也不能不归功于画家对屏风形式的重视和对屏风材料的讲究。
瓷板屏风的主体是瓷板画。瓷板画不是器皿,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它是纯粹为展示瓷绘的观赏品。目前收藏市场上的老瓷板屏风,多为清中期以后至民国时期的作品,其中民国作品又多于清代。目前遗存的老瓷板屏风,有些早已失去屏座,有的连屏框都没有了。虽然屏座和屏框不是瓷板屏风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但从长远看,原座原框的瓷板屏风显然更具有收藏价值。
近年市场上收藏家最追捧的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国粉彩瓷板画。2002年,在天津市文物公司春季文物竞买会上,“珠山八友”之一王琦所画粉彩《盲叟图》瓷板,画风古拙,吸收了“扬州八怪”中的黄慎的笔法,线条顿挫跌宕,形神毕肖,使人赞叹瓷板画家的水平绝不输于同代的书画名家。
油画屏风更难得
油画屏风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历史。清代康熙时期,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宫廷御用画家马国贤绘制的油画屏风,就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喜欢。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桐荫仕女图》油画屏风,便是一件供宫廷装饰用的作品,传为马国贤的中国学生所绘,屏风的另一面有康熙皇帝御笔书法,可见这位皇帝对有透视变化的“中国式的风景画”的油画屏风的爱好程度。乾隆时期,西方油画倍受青睐,被广泛地作为宫廷装饰艺术,不少应召入宫御用的传教士油画家承旨作画。如今,中国古代油画屏风多存于博物馆,在民间不是轻易就能收藏到的。
[page]
屏风是中国古代十分流行的家具陈设,它始于商周,盛于明清,在世界家具工艺史上占据显赫位置。长期以来,屏风不仅是宫廷官府、富宅贵邸厅堂的实用和装饰之物,也是备受推崇的收藏佳品。中国古典屏风工艺精湛,因时代不同而风格各异。
清早期黑漆嵌螺钿剔红小座屏
清 牙雕人物楼阁屏风
收藏选购屏风要看准五要素
一是看形制,如插屏的形体大小,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方形,与长方形。
二是看材质,插屏由座框和插芯两部分组成。如果一座插屏的座框和插芯材质相差太远,就要当心赝品了。虽然屏座和屏框不是瓷板屏风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但从长远看,原座原框的瓷板屏风显然更具有收藏价值。
三是看芯面:供人赏玩是插屏的主要功能。
四是大理石屏的价格高低主要由图案决定。好的石片要有象形性,比如名山名水、名人形象、动物形象等。其价位与图案一般的石片相比,往往相差不止一位两位数。
五是要看屏风书画是不是名家大师作品。如,2010年11月,一件董寿平墨竹屏风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上以190.4万元落槌,2010年12月,一件吴昌硕十二扇花卉屏风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上以3696万元价格成交。董寿平、吴昌硕其屏风书画作品拍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画家超凡的绘画才能和极高的社会知名度。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