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中,达利、毕加索、杜尚、安迪沃霍尔等这些“美术史经典”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成长。但倘若说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受达利的影响,带着毕加索的痕迹,或是安迪沃霍尔的继承者,恐怕任何人也不愿意这样赤裸裸地承认。但是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这个被誉为“后现代主义艺术之父”的法国人,却可以让许多艺术家心甘情愿或者十分自豪地承认自己深受启发,或与其存在着某种精神联系。2013年4月26日至6月16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展览《杜尚与/或/在中国》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为中国观众们展示杜尚的经典原作和15位受其启发的中国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黄永砯、王兴伟、王鲁炎、吴山专、郑国谷、宋冬、尹秀珍、洪浩、艾未未等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重要的艺术家们,纷纷以自己的作品可以和杜尚一起展览为幸。杜尚之意义已不仅仅在于一位伟大艺术家的名字,而是一种颠覆性的艺术思考方式,世界各地的很多艺术家都企图在杜尚所做的尝试之上再做新的拓展,比喻起来杜尚好像一件“基本款”的t恤,所有的艺术家都想在上面加些自己的纹饰,但不管怎样,受其影响的艺术家,终究不能离开这件“t恤”本身。
展览现场杜尚的经典作品如同古董一般被陈列在玻璃展台上:手写的笔记好似发明家的草图,并带着明显的手工痕迹和制作意趣。展览中杜尚的原作《手提箱里的盒子》(Bo?te-en-valise)是此次展览中最惹人注目的作品。从1935年到1941年,杜尚花了6年的心血来制作此系列作品。他将自己的作品仿制成精巧的微缩版装在300个手提箱里,成为可以像街头兜售烟卷儿的商贩那样,向人们展示、推销的一个“小型博物馆”。而如今,《手提箱里的盒子》确实还在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它可以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代替杜尚本人和那些里程碑式的作品们传达着它们的艺术主张。此次展览中和观众见面的,则是一个大红色皮革制成的手提箱,尺寸只有一般的公文箱大小,里面便是那些杜尚鼎鼎大名的作品的微缩版。
“杜尚是20世纪初最聪明的人。”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布勒东这样说。“杜尚一个人发起了一场运动,这是一场真正的现代运动,其中暗示了一切,每个艺术家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灵感。”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对杜尚如此评价。而这些绝非是对于杜尚的溢美之词。《下楼梯的裸女》、小便池、被画上山羊胡须的蒙娜丽莎……这些作品改变着二战后的西方整个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运行轨迹。达达、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激浪派、偶发艺术、波普等诸多艺术流派,杜尚都先知先行参与其中,而后又游离其外,并亲手把它们送进一个叫做艺术史的坟墓中。但有意思的是,他那些戏谑的玩笑之作,往往依然会被这些流派拿去当作自己体面非常的“墓志铭”。
[page]
优雅地颠覆
1887年7月28日,杜尚出生于法国里昂附近的Blainville一个富裕家庭。杜尚的外公从事版画创作,两个兄弟也从事艺术工作,他们甚至在当时比杜尚本人更得到巴黎艺术界的认可,在巴黎提起杜尚这个名字,人们很可能会想到的是他的二哥,雕塑家雷蒙·杜尚。1912年,杜尚的作品《下楼梯的裸女》送交第28届独立画展,却被拒绝展出,理由是“这不是一件纯粹的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里面带有了意大利未来派的因素,而混合了立体主义风格和未来派速度感的《下楼的裸女》显然不适合参加这个展览。”尽管被展览拒绝,后来对于标新立异的杜尚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但这件事促使当时的杜尚意识到:标榜革新的先锋派艺术家们在破坏掉旧有的艺术规则后,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更好的世界,而是急于拉帮结派,建立标准,互相指责,推崇权威。在这之后,追求艺术的终极性的杜尚便开始警惕各种主义、流派的圈套,转而追求更为彻底的自由和颠覆。可以说,杜尚非常谨慎地颠覆着构成流行风格的一切事物。“怀疑自己,质疑一切。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信真理。”这是杜尚一生所信奉的信条,也是他一直在用艺术表达的内容。1913年2月,被巴黎独立画展拒之门外的《下楼梯的裸女》在纽约的军械库展览取得了巨大的轰动,杜尚在美国瞬时声名鹊起,成为从欧洲而来的炙手可热的先锋艺术家。而对比欧洲的战火纷飞,美国的新鲜生活和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无疑也让杜尚看到了新的希望,对艺术和生活有了新的认知。“我的艺术也许就是生活,每一秒钟,每一次呼吸都是一件作品,这件作品既不是视觉的,也不是思维的,在哪里都看不到它——这是某种不变的陶醉感。”
观念与现成品
一战的阴影让杜尚和许多同时期的欧洲艺术家看到了生命的短暂无常,从而转向了一种更为享乐、消遣的生活态度,这也是“达达”诞生的原因。杜尚至今仍被许多人看作是纽约达达派的代表人物。将生活看作艺术,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是杜尚最重要的艺术思想,从这一脉络出发,“现成品”的概念呼之欲出——而杜尚对于美术史最伟大的贡献,也体现在他彻底与“视网膜艺术”决裂,从绘画性和审美意义解脱出来以后。
[page]
早在1912年,杜尚就使用现成品创作了《自行车轮子》,然而这并不是一件严格意义上的现成品作品,因为在那个时候他的脑袋里并没有现成品这样的概念。现成品是杜尚到了美国以后才逐渐萌生的观念,杜尚最知名的现成品作品《泉》创作于1917年,这件讽刺古典名画的签名小便池,因为过于不道德和粗俗,和《下楼梯的裸女》一样遭到了展览的拒绝。只不过这一次的被拒显得更为难堪——因为展览发生在美国,并且号称为了真正的公平和民主,每个艺术家只要交上6美元便可参展。
“一个卫生间里的抽水马桶有什么不道德的呢?那只是人们每天可以从卫生设备店的橱窗里看到的一个固定道具而已。穆特先生(杜尚在小便池上所签署的化名)是否亲手做成了这件东西并不重要,他选择了它。他把它从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中取出来,给了它新的名称和新的角度——给这个东西关注了新的思想。在这样的条件下,把它当成抽水马桶才是荒唐的,要知道,美国仅有的艺术作品正是它的抽水马桶和桥梁。”杜尚在展览后匿名在《盲人》杂志上刊登了《泉》的照片和这一段为《泉》辩护的文字。这为人们展现了他的创作立场和对于现成品艺术的看法。艺术的价值,可以单纯地来源于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而不是任何与审美、道德有关的东西,甚至是可以与审美和道德相左的。汉密尔顿和安迪沃霍尔从杜尚这里,将现成品发展到60年代雄霸一时的波普艺术。而在今天,当代艺术几乎是观念艺术的另一种称呼。正如艾未未所说,“在杜尚之后所有的艺术的存在和其价值都是观念性的——杜尚为现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语境。”除此之外,杜尚在1940年代提出的艺术家、作品、观众三者一起构成了艺术价值的概念,直到今天还深深地为艺术家们所认同和遵循。从某种程度上讲,今天的当代艺术似乎远远没有逃出杜尚的手掌心。
而在完成了这一切后,杜尚似乎达成了自己的“天命”,开始专心将下棋作为度过自己余生的唯一活动——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他对于“生活就是艺术”的完美诠释。“棋、咖啡、过好24小时。”便是杜尚人生里的全部所需。
追随与模仿
杜尚对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已经无需赘述。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理查德· 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均奉杜尚为精神导师。虽然在今天的中国,杜尚仍然并不为很多人所理解,但对于许多经历过80年代的中国艺术家来说,杜尚曾经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和生活态度。
而杜尚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更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对于1980年代“厦门达达”的领导者黄永砯来说,是杜尚让他意识到“用画笔、调色板、松节油的观念已经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而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革命性的和不可逆转的影响。从此次展览的黄永砯1986年的作品《胡子最易燃》中可以看到,这件作品基本上是对于杜尚1919年所创作的《L.H.O.O.Q》所提出的问题的直觉性理解和继续发展。如果杜尚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小胡子,那么黄永砯为什么不可以烧掉达芬奇的胡子?而黄永砯所使用的扔硬币、转轮盘、抽签以及传统的占卜术的创作手段,似乎也沿袭了杜尚1913年至1914年的作品《三个标准的终止》中,用严格的操作方法来使用偶然性元素的做法。
策展人唐冠科曾讲到:“一个人对杜尚的钦慕有多深,就有多么不情愿成为他的模仿者。”但是要去颠覆一个伟大的颠覆者,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杜尚把艺术推向了一个极端,人们是很难打倒他的。许多西方艺术家都想打倒他,但实际上都是在重复他,为他唱赞歌。”谷文达在被问及自己的身上是否存在杜尚的影子时如是说。此次UCCA的杜尚展览无论从标题还是15位中国艺术家平行展的创意,都揭示了杜尚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深入影响与联系。展览的标题“杜尚与/或/在中国”,实际上取自杜尚《手提箱里的盒子》的副标题“由马塞尔·杜尚或罗丝·瑟拉薇(杜尚的虚拟女性身份)创作和提供”,这可以视作是呼应了杜尚对于文字游戏的热衷和对于作品标题的重视,而这些都极大地启发了后来的艺术创作者。
在今天,杜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他的门徒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舞台上。也许,杜尚会是一个永远也无法穷尽的话题,但杜尚早已在他的时代就给出了答案。——“那一些历史上的大人物,无论是拿破仑也好,凯撒也好,或随你叫他们什么,通常存在着令人讨厌的夸张。两百年后我们还会把一些人看得如同他们是在博物馆中那么重要,所有这些都基于编造的历史。”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