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丽•希嘉,美籍华裔画家,加州美术馆馆长,浙江大学客座教授。绘画获得众多奖项:2004年获全美油画写生大赛第二名;2008年获卡梅尔艺术节奖;OPA 2008年获国际秀及丹尼尔史密斯奖等。
2013年3月8日,位于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加州美术馆(California museum of fine art)正式开幕。开幕那天,这里迎来了上千人次的参观热潮和洛杉矶主流媒体的大篇幅报道。
加州美术馆的正门高雅大气,整个展厅装潢注重光感、自然简约。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走进这个美术馆,一下就被一张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孩子的油画吸引了过去。这张画是用无数笔触营造的,但却极具整体感、非常透气,塑造得恰到好处;颜色丰富而不杂乱,在大面积红色中又能看到微妙的变化。几位美国资深收藏家站在画前啧啧称赞,很快,这幅作品就被预订了。它的作者就是华裔美国油画家、加州美术馆馆长达丽·希嘉。
不了解的人很难想象,眼前这位优雅美丽的女士,她的人生是一首如何充满创造力的交响曲。
充满激情的孤独之旅
看达丽的画,会觉得有一丝俄罗斯油画的味道。一个中国出生、巴黎学艺、美国生活的画家画出了俄罗斯风味,但达丽说这都不奇怪,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达丽从小就受到俄罗斯油画的影响,开阔的眼界,造就了她艺术的高品位。她尤其喜欢尼古拉·费钦的作品,曾多次专程去俄罗斯观摩费钦的原作,甚至笔触中也不自觉地带有费钦的随性和洒脱。她的作品中对边沿线的处理、虚实的控制都是非常可圈可点。
题材的选取,达丽认为应该来源于生活。常年生活在国外,达丽对中国怀有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经常回中国。她的作品,就是她热爱中国丰富地貌、风土人情的自然流露——从内蒙古牧羊人的矫健、新疆水果市场老农妇的纯朴、西藏朝圣僧侣的沧桑和虔诚到贵州穿着华丽少数民族服装小孩的天真……种种抓人眼球又朴实灵动的风情,在达丽的画面上纷纷呈现。这些人物动作自然,毫不造作,背景也构图完美、色彩协调。对于中国的这些感情一直藏在达丽的心中,也体现在她的画里。
提到她独特的笔触,达丽说:“哦,小时候,我学过中国书法,大抵受此影响吧。”
“我是中国人,画中自然会带有中国的气息,这也是我希望带给国外的东西,中华文化是我创作的根, 希望传达给观者。”
有人问达丽,在哪里拍到的这些高品质素材,达丽笑了,“虽然相机是艺术家的好朋友,我也会拿照片当做画面的素材,但从来没有一张画我会照搬照片上的内容。我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要主观,把这些不同的照片中的有用元素提取出来,再主观的组成画面,最重要的步骤是后者,这才是艺术家创作的不同之处。”
在美国扎根多年,虽然有许多美国知名的艺术圈朋友,也加入了美国不同油画协会……达丽还是享受一个人作画的乐趣,“艺术家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不像别的行业多是协作的工作,画画是要完全靠自己看、理解。绘画的基本功是一种观察能力,创作是理解能力,是对整个人生、绘画语言的深刻理解。”
从巴黎到洛杉矶
达丽在巴黎卢浮宫对面租了房子,除了到学校学习绘画,她还在课余到美术馆观摩学习。从巴黎开始,她走遍了欧洲的博物馆,并不断地到世界其他地方参观博物馆。她当时就认为,要想画得好,眼界必须高。
[page]
达丽就这样满世界跑着,直到有一次,在美国加州参观博物馆,她就爱上了这里的气候和无敌海岸线,当然还有自由国度的氛围。她在海岸线走了一圈以后,选定了一个最喜欢的地方,直接就从法国搬了过来。
来了美国后,她继续学习油画,参加各名家的短期培训班,参观美术馆,与别的艺术家交流,自己开始在画室里摸索。从最开始画风景、画小品,慢慢开始画人物、画创作,技巧日渐精进、风格日益形成。就像卖炭翁里的一句话:无他,惟手熟尔。在数百张油画布堆成的小山顶上,达丽终于日渐成为一位别人会夸赞她“技巧纯熟、手法干脆”的小有名气的油画家。
这一步,一走就是20年。
“半路出家,我要走到今天这一步,比别人难得多。我画的和别人理解的不一样,别人就会来指责。但我一直抱有信心,并且踏踏实实地画画,坚持了下来。”
今天的思考
至今20年的艺术家生涯,是费钦艺术生命的不到二分之一,梵高艺术生命的5倍,达丽也开始思考什么是可以留下来的东西。于是加州美术馆应运而生了。
这所美术馆从策划到开幕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达丽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虽然时间短,但美术馆从购买场地、装修、注册名称、网站的搭建,到开幕式上政界名流的捧场,及对当地儿童医院的慷慨捐助……事情琐碎又繁杂。在这期间,达丽并没有想把重心从绘画上转移,大部分时间仍在准备展览的画作。这次开馆首个展览,达丽个人的作品几乎全部成交。“画画仍旧是我的主业,美术馆有专业的人士在帮我经营。创办美术馆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艺术,我也特别希望能帮助有作为、有创新的艺术家推广他们的作品。”
问到接下来的展出计划,达丽表示将有一个加州美术馆秋季展,集合了美国近十位最优秀画家的作品,包括了印象派、写实主义等不同的风格。
这个有着惊人能量的女人,正在她的艺术人生上,不断创造着一个一个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通常,我早上六点起来,7点开始在加州美术馆画画,画到晚上回家。我的生活很简单。”
看达丽今天隐居般的画家生活,我们很难想象她20年前却过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1987年,中国还在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巨变,杭州姑娘达丽就带着一台老式的打字机,怀揣一颗创业的心,放弃了化工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的“金饭碗”,只身一人来到了当时还有点原始的海南岛。充满信心的达丽以自己的诚信负责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让她在海南岛筹到了打造她外贸帝国的原始资本积累。
“在我创业这件事情上,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他是杭州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在我决定去海口的时候,所有人都反对,我父亲却非常支持我,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接着短短几年间,达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营的进出口公司;接着进驻房地产行业,在海口的海岸线盖起了栋栋高楼;还创办了制药厂……30岁出头就成为了海南岛的巨贾,企业的资产达到数亿元人民币,“我当时做企业没有问银行借过一分钱,”达丽自豪地说,“这也让我之后的全身而退十分顺利。”
就在达丽的外贸帝国极速扩张的时候,她突然感到了空虚。“身边的人都像哈哈镜一样,把你照得变了形,我想,有了生活所需的经济基础,我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精神所需。”这个年轻的富翁拥有极强的行动力,一直以来萦绕在她脑中的艺术家梦,这时发出了一点提示,她当下就决定,“去巴黎,当一个艺术家。”
“当时的我真是放弃了很多东西就冲到法国去了。虽然放弃了自己创办的企业和财富,但是在艺术上有今天的成绩,还是太值得了……”达丽当时直接扔掉了建完的高楼、资质完备的药厂、创办多年的进出口公司,也放弃了对别人借走的钱的追讨。经济损失巨大的达丽带着剩余的钱来到了巴黎,展开了她人生第二段截然不同的旋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