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葬中的墓志上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代墓葬,根据出土墓志记载,该墓墓主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诗人、官员、皇妃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与史料记载相符。该墓的发掘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将为唐代历史文化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安晚报》引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9月10日表示,由于情况复杂,考古发掘还在进行之中。预计10天后(9月20日)会公布墓葬的具体信息。
墓制普通盗掘严重,或遭“官方毁墓”
据陕西省文物局网站“汉唐网”9月11日消息,墓葬中的墓志上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墓葬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东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2公里,距唐长安城遗址约25公里。该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单室砖券墓,坐北朝南,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水平全长36.5米,深10.1米。
中新网9月10日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上官婉儿墓目前仍在发掘中。墓葬盗掘严重,出土随葬品寥寥,没有人们期待中的精美壁画。
专家认为,上官婉儿因罪被诛,墓制普通。与1988年发掘出的唐代贺若氏墓(贺若氏,名厥,贺若氏家族为周、隋、唐三代皇亲国戚。)相比,虽然同为唐代贵妇,埋骨之地相近,但待遇迥然。
据西部网报道,考古人员介绍,墓葬曾遭到大范围破坏,比如第四、五天井与第五过洞及甬道被大范围扰动,第五过洞及甬道顶部不存。墓室系明圹砖券夯筑,正方形,边长4.5米,顶部全部塌陷,铺地砖全部被揭起,四壁残余部分最高1.38米。未发现棺椁痕迹,无文物出土。
考古人员表示,从天井、甬道和墓室被个大范围破坏的情况判断,不似一般盗墓所致,应系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行为,很有可能是“官方毁墓”行为。
墓中发现唐代墓葬少有的死者骨骼
到过现场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9月10日在微博上表示,墓中发现有骨骸。
据《东方早报》9月11日报道,于赓哲说,“站在墓穴里凝望上官婉儿的骨骼,浑身发抖,激动。想蹲下去抚摸一下,又作罢了。”记者通过微博联系于赓哲教授,询问是否能从骨骼上看出上官婉儿的身高,他表示看不出,并称按行业惯例只能透露这么多。
获悉上官婉儿骨骼消息的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陆扬亦显得十分“激动”,“以前我们研究唐代墓葬很少会看到死者的骨骼,上官婉儿骨骼的出现,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有关她身体的信息。”
壁龛清理后情况。 (陕西省文物局/图)
“巾帼宰相”的多重身份:才女、女官、皇妃
据前述汉唐网消息,该墓墓主人上官氏,系唐中宗昭容(唐代九嫔之第二级,正二品阶),两唐书有传。是盛唐时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承乃祖上官仪,领一代风气之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据西部网9月9日报道,上官婉儿(664年-710年),唐朝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人,除了文采了得,上官婉儿还是是唐代著名的女政治家,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还是唐中宗的妃嫔,武三思的情妇。在如今各类有关武则天的影视作品中,上官婉儿都被着重刻画,且多以正面形象为主。
“影视作品和真实历史显然是不一样的,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并不是那么‘正面’。”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表示。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在祖父上官仪(唐高宗时期宰相)被武则天诛杀后,凭借着文采获得了武则天的垂青,并逐步成为武则天最为信任的人。武则天退后后,又嫁给唐中宗李显,并专掌起草诏令。随着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权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而被诛杀。
“历史的上官婉儿非常‘八面玲珑’,但在那个时代,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不这样做根本无法存活。”杜文玉说,上官婉儿墓的发现,尤其是墓志的出土,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