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宫廷奢品——掐丝珐琅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太平有象’夔龙纹双耳三足盖炉( 匡时拍卖)

导语:作为舶来物,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习称景泰蓝。与我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铜、陶瓷等相比,掐丝珐琅的历史要短暂得多,但它作为一种具有复杂工艺的奢侈品,被皇室广泛应用。原本的宫廷奢侈品,如今依然光彩闪耀,多彩的姿态下是不能被忽视的价值。

复合工艺

珐琅,是一种粉状的玻璃质材料,以石英、长石、硼砂、瓷土为原料,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粉碎、熔融后而成,习惯上称为“珐琅釉”。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定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根据其制作方法的不同,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三大品种。作为珐琅器品种之一的掐丝珐琅,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也有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如金胎掐丝珐琅等。

作为一种复合工艺品,掐丝珐琅由多道工序完成。一般以红铜做胎(少数以金、银或黄铜为胎),胎子成型后,再用扁而窄长的铜丝,根据装饰图案所需,焊接在胎体表面;然后用五颜六色的珐琅釉填入凹陷的花纹之中,入窑焙烧;因焙烧后凝结的珐琅釉会收缩,所以填釉、焙烧的工序需要重复多次,才能使珐琅釉完全充分地填充在掐丝的凹陷位置;烧好之后,再进行打磨、镀金等工序方可成器。正是由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严格、成本较高等原因,故自其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就被皇家所垄断,秘藏深宫,很长一段时间为皇室和达官贵胄所独享。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当然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

掐丝珐琅的传入

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古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6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到了公元前5-6世纪又曾烧造珐琅器;直到公元6世纪,希腊与拜占廷的珐琅工艺逐渐发展,一些极为罕见的作品,如瑞士阿古姆的圣莫里斯修道院所藏的金质珐琅壶和圆头饰钉,如今都是世界上一些重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后至公元10-13世纪初,掐丝珐琅工艺极为兴盛。欧洲人最早接触掐丝珐琅器是在17世纪,荷兰商人将其带到欧洲,但是这些器物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

掐丝珐琅本是外来物种,与我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铜器、陶瓷等相比,历史要短暂得多,见于文字著录则更少,据传是元朝时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的。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在“大食窑”条目下有记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子之类,但可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玩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大食”是过去对阿拉伯地区的统称,“鬼国窑”则是一种蔑称。

元代景泰蓝传入中国有两个阶段:先前是实物阶段,彼地制作的掐丝珐琅器,因东西贸易的兴起,随着一般番货传入我国;而后又由于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由于人种的迁徙与文化技艺频繁的交流,掐丝珐琅的制作技巧随着西方艺人传入我国。明初,掐丝珐琅已经被某些阶层的人士使用,到了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

清乾隆 掐丝珐琅勾莲纹葵瓣式盘(香港佳士得)

[page]

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

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蒙古人搜虏被统治地区的工匠,并广设工场来发展元代的手工业。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攻击大食国,每每攻下一城,往往仅保住工匠,余尽歼灭,并分遣工匠于诸队、或赏其诸子诸妻诸将、或召赴蒙古营中工作、或遣送蒙古。元蒙统一全国后,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许多身怀绝技的工匠纷纷来到中国,阿拉伯工匠带来了烧造掐丝珐琅的技术和主要原料。史载蒙人合赞(1271-1306)在元成宗时期被册封为伊儿汗国中统治波斯一带的呼罗珊汗,合赞除精通其母语蒙语之外,也略悉阿拉伯、波斯、印度、中国、富浪等国语文,凡百工技艺,皆亲手为之,制品尤较工匠为佳,又习知化学及一切较难艺术,如制作珐琅、解化滑石、熔解水晶,及凝缩、升华之术。当时的掐丝珐琅器可能是尽为皇家服务的,由于烧造技术不成熟,故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并不多。

掐丝珐琅工艺虽在明初已逐渐被朝廷重视,但是真正引起文人注意与仕宦商贾珍藏,已经是明代晚期的事了。因此,真正早期的器物传世不多,工艺技法也不是十分成熟,掐丝粗细不匀,且常高出胎面较多;胎体、釉层较为厚重。品种也不多,器型尚不出《格古要论》中所载的“香炉、盒儿、盏子、花瓶之类”。当时的掐丝珐琅器一般没有锦地,常以番莲纹、莲瓣纹装饰,色彩也较单调,没有混合色,然在一叶片内往往施两三种颜色。

“御用监”为明代制作珐琅器的官方机构。整个明代,仅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的器物署有官方年款。宣德款掐丝珐琅的器型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铜器相似,有罐、碗、盘、盒、花觚、炉、双陆盘等;纹饰以勾莲花为主,并出现了龙、凤、狮及四季花卉图案;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铸款或阴刻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的掐丝与釉色为典型的宣德风格。

景泰款掐丝珐琅是明代珐琅器中数量最多、研究难度最大的课题,大部分景泰款珐琅器是清人改前代或清宫仿制而成,有许多问题尚有待于深入研究。嘉靖款掐丝珐琅北京故宫博物院仅藏1件,是重要的研究资料,故宫以外已发表的仅有7件。万历款掐丝珐琅则在器型、图案、釉色、款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款识改为“大明万历年造”掐丝填红釉款和“大明万历年造”阴刻双线款。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带有万历款的掐丝珐琅器仅有20余件。掐丝珐琅双狮戏球长方盘,在珐琅釉色上具有万历朝珐琅风格。

清雍正 御用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一对(香港佳士得)

清代的掐丝珐琅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厂”——造办处,下设几十个作坊,珐琅作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作坊之一。康熙时期掐丝珐琅的风格沿袭明代规范,掐丝细密釉色不及。当时的珐琅器制作造型、纹饰多效法瓷器。由于康熙把目光转移到画珐琅的新技术上,以致于忽略了掐丝珐琅的制作,故当时掐丝珐琅器数量并不多,而且品种单调,以小型器物为主,而且质量不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雍正时期,虽然雍正朝的珐琅作曾重新研制掐丝珐琅技术,但效果不佳,因此,掐丝珐琅的生产一直未能全面恢复。有一说法是雍正皇帝不喜欢掐丝珐琅,故其制品和传世品都较少,传世作品比较可靠的只有台北故宫收藏的金胎掐丝珐琅豆。

只有到了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才全面兴盛,并达到巅峰,形成了内府造办处、广州、扬州、苏州等几个工艺中心。乾隆朝除了继续仿制前朝的各种器皿外,还从事仿古铜器和宗教仪典方面所用的佛像、佛龛、佛塔、满达、七珍八宝等供具之制作;更另辟蹊径,烧制各种动物造型的实用兼陈设的器皿。一般日常生活用具,例如饮食用器、文房用具,日用的花瓶、花盆、轿瓶、香熏、脸盆、浑天仪、暖手炉、渣斗、镜子、挂屏、灯座、帽架、鱼缸、如意、斋戒牌、鼻烟壶、钟表,及翎管、班指、指甲套、发簪等装饰品,不胜枚举。其装饰繁缛,纹样采用传统的螭龙、兽面、吉祥纹饰、莲塘、山水、番莲及莲瓣、菊瓣和各种西洋式花朵等。

乾隆朝掐丝珐琅的胎子,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沙眼减少,细腻光滑,珐琅釉色彩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图案装饰上,除继承了明代勾莲花的做法以外,还运用仿古的兽面纹、几何纹,并将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作为装饰,追求绘画的意趣,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在镀金、錾刻方面,不惜财力、功力,金色浓重,刻饰精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家艺术风格。

乾隆朝以后,由于国势逐渐衰落,掐丝珐琅的制作也开始没落,传世的作品不多。嘉庆、同治、光绪朝的官造掐丝珐琅数量减少,做工粗糙。清晚期的掐丝珐琅器造型以瓶为主,式样多有变化,但比例不是很协调。由于多借助于机械成型,故器物胎体轻薄,掐丝线条流畅,但艺术品位明显逊于乾隆时期珐琅器。

清乾隆 掐丝珐琅鹦鹉鸟笼(中贸圣佳)

[page]

市场部分:掐丝珐琅价值连城

导语:在今年刚结束不久的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估价6万至8万英镑的“清乾隆 掐丝珐琅夔龙莲纹兽耳衔环云钮盖瓶”,出自1955年8月27日购自Hardiman of Royston的英国私人收藏,缠枝莲纹与北京故宫所藏之掐丝珐琅军持一致,此器颈部造型十分罕见,可与台北故宫所藏乾隆“掐丝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瓶”相比较,最终以81.8万英镑(约折合788万元人民币)成交。另一件估价为20万至30万英镑的一对“清乾隆 掐丝珐琅瑞象”,出自1988年曾由伦敦With Partridge(Fine Arts)艺术公司经手的收藏,最终以50.6万英镑(约折合487万元人民币)成交。

在近10来年的拍卖中,高价位的掐丝珐琅器大多数由欧洲收藏家提供。在刚结束不久的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估价6万至8万英镑的“清乾隆 掐丝珐琅夔龙莲纹兽耳衔环云钮盖瓶”,出自1955年8月27日购自Hardiman of Royston的英国私人收藏,缠枝莲纹与北京故宫所藏之掐丝珐琅军持一致,此器颈部造型十分罕见,可与台北故宫所藏乾隆“掐丝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瓶”相比较,最终以81.8万英镑(约折合788万元人民币)成交。另一件估价为20万至30万英镑的一对“清乾隆 掐丝珐琅瑞象”,出自1988年曾由伦敦With Partridge(Fine Arts)艺术公司经手的收藏,最终以50.6万英镑(约折合487万元人民币)成交。

清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水呈(中国嘉德)

西方的私人珍藏

由于掐丝珐琅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严格,成本较高等原因,使其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就被实力雄厚的皇家所垄断,秘藏深宫,很长一段时间为皇室和达官贵人独享。欧洲最早接触掐丝珐琅器是在17世纪,荷兰商人将其带到欧洲,但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19世纪,欧洲的公共收藏机构和私人收藏者开始大批收藏中国的掐丝珐琅工艺品,进而成为一种真正的时尚。应法国欧也妮(Eugenie)皇后的要求,1860年巴伯蒂埃纳(Barbedienne)工坊创作了大量枝形吊灯和烟囱配件。随后,在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瑞博(Reiber)、法莱兹(Falize)、马特兹(Martz)等首饰制造商,和巴伯蒂埃纳、克里斯多夫(Christoffle)等艺术品制造商也都推出了他们的掐丝珐琅作品。布士隆(Boucheron)同样使用了掐丝珐琅工艺,但又在其中加入了日本工艺的元素。可显而易见,不论怎样的艺术风格,所有的这些手工制造者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国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

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曾推出“文德尔伉俪珍藏掐丝珐琅器”专场,推出共30件总估价逾4000万港元的珍品,年代主要为清17或18世纪,其中又以乾隆朝器物居多。文德尔夫妇对艺术有着共同的爱好,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私人珍藏。起初,文德尔夫妇的收藏重点是现代派及印象派艺术、法国家具、罗马及俄罗斯艺术。其当代艺术珍藏于1999年推出拍卖,其中涵盖了不少艺坛巨匠的杰作,如毕加索、米罗、考尔德、杜布菲、塞尚、杜库宁、安迪•沃霍尔等。直至1980年,文德尔夫妇才开始收藏中国艺术品,尤其钟爱铜胎掐丝珐琅器。1985年,文德尔夫妇在纽约的拍卖会上买下了一件乾隆御制掐丝珐琅文王鼎,这是他们的首件掐丝珐琅藏品。佳士得国际亚洲艺术部学术总监苏玫瑰曾说,文德尔夫妇这次购藏极为明智,此器古朴端庄,色彩华丽,鼎有盖,顶饰鎏金卧狮钮,上腹装饰夔龙纹一周,下腹装饰饕餮纹。

在文德尔夫妇众多藏品中,有一对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太平有象尊,其造型之敦硕极为罕见。文德尔夫妇购入这对大象时,只是欣赏其精湛的工艺,对其渊源毫不知情,直到有一天,曾任职于伦敦Spink & Son拍卖行、后成为古董商的英国人齐林汉(Michael Gillingham)到文德尔夫妇家做客,马上认出了这对“太平有象”源自英国政坛元老丘吉尔爵士的旧藏。后来,希腊船王奥纳西斯(1906-1975)购入此作,并转赠给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1923-1977)。

与文德尔夫妇一样疯狂收藏掐丝珐琅器的还有来自法国的皮埃尔•梅西耶(Pierre Mercier)。2011年,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错金镂彩——法国皮埃尔•梅西耶(Pierre Mercier)暨海外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这是皮埃尔•梅西耶在国内的首次高调亮相,这也是目前中国内地举办的私人收藏珐琅器展览水准最高的一次。梅西耶先生生前曾获得由法国总统颁发的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军团勋章,他的中国掐丝珐琅器收藏在欧洲享有很高的评价,他的藏品中,有半数曾参加过2003年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举办的大型中国珐琅器展览——“5个世纪中国珐琅珍品展”。

展览期间这批掐丝珐琅器的主人梅西耶夫人也专程来到北京,当时她已年近80,此前,她与已过世的丈夫皮埃尔•梅西耶先生都从未来过中国,但他们却收藏了上百件中国景泰蓝。皮埃尔•梅西耶住在意大利,从事保险行业,是法国和意大利商会的主席。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经常在国外出差,这也为他们的收藏带来了便利。1988年的一天,他们到巴黎旅行,路过一间专营亚洲古董艺术的精品店Eymery,橱窗里摆着一套清中期的铜胎掐丝珐琅八珍,比阿特里斯•梅西耶夫人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后来,梅西耶的很多藏品都出自这家位于巴黎的亚洲古董艺术精品店Eymery。Eymery的主人杜尚(Michel Duchange),是与英国的斯皮尔曼同时代的欧洲老一辈著名的古董行家,他们从“二战”前就开始学习中国古董,杜尚尤其擅长铜胎掐丝珐琅器,正是他的耐心讲解把梅西耶夫妇带入了专业而严肃的收藏领域。

2012年4月,保利艺术博物馆和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董珍玩部再度携手,举办了“拂光琅熠——法国Pierre Mercier暨海外珍藏元明清掐丝珐琅器特展”。梅西耶夫人坦言:“我的丈夫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批藏品返回它们本来所属的国家,他的遗愿今日终于得以实现,由衷地感谢这次展览中方的组织及精心安排。”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香插(匡时拍卖)

[page]

佳士得领跑掐丝珐琅拍卖市场

真正领跑掐丝珐琅拍卖市场的应属香港佳士得,在200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明宣德 御制掐丝珐琅番莲花卉盖盒”拍出994.5万港元的高价,创下当时掐丝珐琅拍卖市场的最高价。两年之后,香港佳士得推出一款“明景泰 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莲蓬纹盒”,创下997.4万港元的高价,在此后的3年并未有拍品破此纪录。2005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拍的一件“清乾隆 掐丝珐琅莲花纹酥油茶盖罐”以1076万港元的成交价再次领跑市场。直到两个月后,来自内地市场的北京嘉宝拍卖推出的“清代 御制铜胎鎏金掐丝珐琅嵌宝石熏炉”才以1100万元刷新最高价位,内地市场开始产生高价,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8年,中贸圣佳拍卖的一对“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壶”以9072万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当时的掐丝珐琅拍卖市场的世界纪录。多穆壶是藏族人盛酥油茶的器皿,此件掐丝珐琅多穆壶是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精心制作的宫廷陈设品,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体现了藏、蒙、满、汉各族的团结一致。铜质精纯,釉质细润,为清乾隆时期宫廷御用精品。中贸圣佳拍场的另一件“清乾隆 掐丝珐琅鹦鹉鸟笼”也以1344万元的高价成交。

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鹤鸣九皋——放山居御制珍品”专场,一共只有3件拍品,其中一对“清雍正 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为当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估价最高的拍品。此掐丝珐琅器是弘历委任制作的,制作于1723-1735年间(雍正年间),为金属胎掐丝珐琅器,皇家用作香炉,共一对,传世品中双鹤香炉仅此一对,为孤品,香炉高145厘米。其来源显赫,为19世纪英国富豪阿尔弗雷特•莫里森(Alfred Morrison)的放山居(Fonthill House)之旧藏。据传他购自洛赫爵士,后由其后人庄•莫里森男爵家族收藏至今。19世纪著名西班牙艺术家普拉西多•苏洛阿加(Placido Zuloaga 1834-1910)为阿尔弗雷特•莫里森画了一幅人像画(见本目录第33页),这对鹤就出现在画中的背景里。最终,这对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1.29亿港元成交,创下掐丝珐琅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清 掐丝珐琅五蝠捧寿七宝如意(保利拍卖)

 

艺术银行VS陈良玲

艺术银行=ART BANK  陈良玲=陈

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专家

ART BANK:请问这次春拍中“掐丝珐琅”专场的成交情况怎么样?跟预期相比如何?

陈:此次春拍的掐丝珐琅器专场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总成交量逾八成。从成交价上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掐丝珐琅器在价格上稳定的成长,使我们对这门品类在未来的持续成长深具信心。

ART BANK:成交者是中国内地的客户多,还是海外的客户多?

陈:此次专场的买家来自海内外各地,但以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两地的居多。

ART BANK:这是佳士得第几次拍卖这一门类的专场?

陈:2012年5月,我们曾经举办过“华彩熠然—文德尔伉俪珍藏掐丝珐琅器”拍卖,总成交额为65,270,000港元(合53,364,752元),是国际拍卖行在亚洲举行的首次单一藏家掐丝珐琅器专场拍卖。

ART BANK:掐丝珐琅器这一门类与海外的市场情况比较,价格怎样?

陈:此季不仅在香港,我们在伦敦的拍场也拍出了一对成交价高达505875英镑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摆件,显示出国际市场对掐丝珐琅器的信心及热烈反响。我们认为掐丝珐琅器深具收藏价值及升值潜力,并由衷希望能借由不同的国际平台让更多的藏家认识这门艺术品类。

ART BANK:这一门类的拍品大部分是非常精美的皇家用品,与瓷器相比,在欣赏方面有什么特点?

陈:珍罕程度及工艺技术是我们在欣赏掐丝珐琅器时可以特别关注的两个特点。掐丝珐琅造价昂贵,制作工艺繁复,难度极高,在18世纪时更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水平,目前的工艺技术难以望其项背。掐丝珐琅器的种类包括陈设器、佛堂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等,曾伴随着帝王后妃的起居生活,是皇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于现今想与文物一同生活,重现旧时皇家生活氛围的藏家,实在是一门再适合不过的收藏品类。而且掐丝珐琅器的器型稳重,不如瓷器那样易碎,相对来说亦较好保存。

ART BANK:您了解国内拍卖公司在这一门类上的拍卖情况吗?

陈:我们一直希望借由国际上不同的平台推广掐丝珐琅器。国内藏家是我们极为关注的对象,我们希望通过近年来及未来的拍卖,让国内的藏家对掐丝珐琅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及欣赏。

ART BANK:佳士得今年在上海成立了拍卖项目,这一门类会体现在上海的拍卖中吗?

陈:在中国内地的法律框架下,我们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经营,不允许拍卖任何文物或其他限制类艺术品。佳士得遵守所有艺术市场的法律法规。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