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安迪·沃霍尔与“毛泽东”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月12日晚,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所作的毛泽东画像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7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663万元)的高价被拍卖。这幅毛泽东画像在2000年6月曾以4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25万元)的价格被拍卖。如今的价格是原先的18倍多。

安迪·沃霍尔《毛泽东》以此前成交价的18倍售出。在这幅作品中,他将其用红色和黄色表现出来,以映衬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

“十五分钟的名人”

“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这是安迪·沃霍尔留给消费时代的寓言。

1930年,安迪·沃霍尔出身于美国匹兹堡的一个斯洛伐克移民家庭,他的原名是:Andrew Warhola。1949年,21岁的他离开匹斯堡去纽约寻找发迹机会,他明白要在美国的视觉艺术上获得成就,就必须让人们看到他知道他的存在,大众传媒给了他许多启示。

1952年(24岁)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逐渐成为著名的商业设计师,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风格。1954年(26岁),沃霍尔首次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学会杰出成就奖。1956年(28岁)和1957年(29岁)他连续获得艺术指导人俱乐部的独特成就奖和最高成就奖。

在狂热的1960年代,安迪·沃霍尔开始用波普艺术征服纽约。他开始以日常物品为作品的表现题材来反映美国的现实生活,可口可乐、香蕉、米老鼠、Campbell汤罐头,甚至毛泽东和梦露……一切日常生活中稀松平常的物品,在他手中都变成了艺术。他喜欢完全取消艺术创作的手工操作,经常直接的将美钞、罐头盒、垃圾及名人照片一起贴在画布上,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1962年,安迪创立了他注明的“工厂”工作室(The Factory)。在那里,他的“艺术工人”们可以自由的创作艺术。

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内容与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名人崇拜紧密相连,是针对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产物。在沃霍尔的作品创作中,由于他选用题材和创作内容的广泛,作品开始突破以往单一模式,体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式的复制,完全相同的主题元素或者不同色相的主题元素在同一个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

沃霍尔擅长绘画、印刷、摄影之间的跨越使用,不断利用传媒而重复传媒,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他对新媒介的关注,为其设计找到一个契入口并逐渐转化为与多元媒体设计的完美结合。

现在,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品市场是炙手可热的收藏品和拍卖品,他的作品往往以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成交。他是与毕加索等同级的艺术品市场顶尖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3.8亿美元的年度成交额位居2012艺术家拍卖成绩排行榜首,将毕加索拉下马来。他的作品突出一种嘲讽与冷静。他描绘了简单清楚而反复出现的东西,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最令我们记得的形象符号。

他有一种直觉,能从数百万大众传媒递送的照片和图像中,找出他所要的那一张绘画原型。在制作完成后,以此表达对机械刻板的现代生活的客观评价,如果有人反感他的绘画,也会反感商业文化。在全球进入商业经济竞争的21世纪,沃霍尔们的波普遗产,不管是对西方还是东方,仍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和特殊意义。

安迪·沃霍尔画的“毛泽东”,共有10张,有分签名版和不签名版。

安迪·沃霍尔的《毛泽东》系列是他七十年代中最重要的创作宣言。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媒体上开始出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及相关报道,在报上得悉毛泽东是在世最出名的人,启发了他新一轮的艺术思考。

1971年,中美关系改善,沃霍尔开始对中国及其领导人毛泽东产生浓厚兴趣,认为他与玛丽莲梦露、猫王皮礼士利等西方著名人物的形象同样深入民心;对西方收藏家而言,这张既陌生又常见的面孔,更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魅力。

在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沃霍尔以红宝书中毛泽东的肖像画为模板,把毛主席的肖像加入其“巨星”系列中,创作了十幅以毛泽东为题材的巨型肖像画,与广为人知的玛丽莲·梦露、猫王及伊丽莎白·泰莱的作品并列。这是他自1960年代末投入影像创作后,再次回归绘画的首批作品。

沃霍尔以自己特有处理色彩和形式的手法来表现这个对于中国人非常崇敬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半点庄重和威严。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完全美国化。在沃霍尔那里他不再是一个领袖而是一个明星。他与街头随处可见的广告明星唯一区别就是他来自古老的东方。

有一幅1973年的大型油画,高逾14英尺(约4.27米),沃霍尔在画中给这位“伟大舵手”的脸颊涂上了红色,给他的眼睛画上了蓝色颜料,让他的嘴唇变成深红色。沃霍尔把毛泽东打扮得这么鲜亮,却并不影响画作体现出社会现实主义的磅礴气势。

1982年,沃霍尔终于有机会访问中国,看到了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副著名的毛泽东画像。在同伴为他拍摄的一张照片中,沃霍尔站在天安门广场一群中国人中,背景中毛泽东的脸庞有些模糊,但仍然十分醒目。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