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赵春作品中的唯美与感伤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赵春的油画让我想到曾旅居西方多年的陈逸飞,以及晚去的吕建军。他们的作品似乎都有一个预期的设定:让西方人通过他们的作品感受东方,感受东方人特有的神秘、温馨、典雅而又感伤的情调。而这种情调的表达又多是借助对青年女性、服饰。道具和环境的描绘而达成。赵春虽然没有长期旅居西方,但与他合作的画廊及收藏背景均在国外,这就使他的艺术取向与他们具有一种相似的特征。    

赵春作品的主角常常是一位类似苗族妇女传统装扮的年轻女子,一律的盛装与繁复的佩饰和帽子,还有胸前挂着分量可观的大银锁。她们或在幽暗的竹楼,或在幽深的小巷,更多的是在躺着古式的床榻上。但人物所在的空间并不完全是写实的,而是带着很大的想象成分和随机性。也就是说,人物与空间的设计,是根据画面的氛围的需要而加以选择的。作为画中主角,这些被着意描绘的美丽女子,凝聚了东方女性温柔灵秀的气质。她们常常是神秘的和梦幻般的,有时甚至是睡眼惺忪的,抑或带着某种超现实的梦境。画家充满古典气息的渲染,让观者不知不觉走进这些人物自在的天地之中,去体会这些年轻貌美的女性的心灵世界,从而离开世间的烦杂(哪怕是短暂的一瞬),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慰藉。

赵春在这类作品中所描绘的女性,十分符合西方人的东方想象,古典、神秘、幽静,可望而不可及。而对那些繁缛的服饰、夸张的佩饰的精致描绘,更强化了这种东方式的美感。赵春一边以精微的细节刻画突出主体的视觉效果,一边又在那些次要的空间凸显出厚重的肌理和绘画性很强的笔触,使观者在关注那些美的描绘对象的同时,也同时意识到绘画本身的美感特质。用厚重的颜料所制造的肌理和笔触,不仅突出了主体的细腻入微,也使他的作品避免了写实绘画常有的那种事无巨细的平铺直叙的描摹。

赵春的画是唯美的。“唯美”是他的艺术取舍的唯一标准。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看,画家的关注点既不在于作为少数民族的苗族妇女本身,也不在于她们所处的历史时空,像不像苗族妇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美感。那些服饰被反复描绘的目的并不在于要说明“这是苗族妇女”,它们只是作为一种装饰符号而存在,画家真正着意的是在描绘出一个富有魅力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并且给观者留出想象的空间。

在赵春的作品中,除了画家力求表现一种古典的审美理想,似乎还有这样一层隐喻: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子的命运并不尽如人意,她们不过是男权社会中一个被消费的对象,一盘棋中的一个棋子,一只笼中鸟,抑或是散落在风中的花瓣……命运并不掌握在她们自己手中,那一圈又一圈沉重的配饰既把她们装点得更加美丽,又是一把象征性的枷锁,女人的宿命就被这样牢牢锁定,她们在被规定的命运中或自我陶醉、或感伤、或幽怨、或慵懒、或百无聊赖,但不管如何,她们只能听天由命——这种感伤的唯美情调,正是男人们乐意欣赏的。 

尽管艺术已经进入现代乃至后现代阶段,但赵春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古典审美趣味依然延续在中产阶级的审美需求中。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并存的时代,具有古典写实风格特征的艺术作品依然有其广泛的受众面。因此,由这种审美需求造就的画家也便代不乏人,赵春就是其中被认可、被欣赏、被首肯的一位。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