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将一切交给不确定性:关于Robert Morris的第一个故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Robert Morris with Untitled  1972

他出生于1931年的堪萨斯城

他是最具意义的美国战后艺术家之一

他的作品涉及多种媒介

他推动了极简主义艺术

他是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作为现代主义先锋派末期一位重要的思想者,莫里斯对极简主义艺术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将自己与严格的艺术品概念以及其它物品可以独立存在的氛围分离了开来。

在1968 年的《反形式》(Anti Form)一文中,莫里斯对另一位美国极简主义艺术家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1928—1994)提出的三维作品的固体性特征提出了质疑,认为“对普通物品形式的追求局限了对材料的选择和把玩”。只有采用软材料进行创作,并且主动放弃对材料形态的控制,将一切交给不确定性和机率,让材料自己决定自己的形态,拒绝任何固定的形式,这种固体性特征才能被消解。

这一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用毛毡作为材料创作的装置作品中。他对这种新型雕塑更感兴趣,并认为这些作品能吸引观者对作品外部形体的持续关注。莫里斯创作的第一件毛毡作品是纯灰色的,此后逐渐把黑色与红色两种色彩加入到作品中来,后来他放弃了浅色能使观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外在质感上的想法。

在2008年的一次访谈中,莫里斯回忆了四十一年前制作第一件毛毡作品之前的实验过程:“我想要以一种颠覆先验意图的方式来工作,试图寻找一种能造成无法预测的、不确定结果的方法。”在首次实验中,莫里斯使用了绳子和破布,接着加入了少量毛毡,最后采用了工业用毛毡。

Ohne Titel 毛毡 1967

Untitled   毛毡   1968

Untitled   粉色毛毡   1970

Untitled   棕色毛毡   1973

从1967年开始,莫里斯用这种厚重的纤维材料创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又厚又大的毛毡被切割成几何形,片状的长条相互牵连、扭转、交叠,从墙上垂挂下来,拖曳至地面。虽然它们看上去似乎有着很明确、严格的几何式外貌,每一条切割线都是直线,但由于纤维材料柔软多变的特性,在重力的作用下,其造型正如艺术家所追求的,呈现为一种不可预料的、偶发的形态。创作的过程从而被凸显出来——物质材料在引力的作用下自由滑落。

Untitled   毛毡、金属扣眼   1976

VETTI III 毛毡 1983

Untitled   白色毛毡、钢质支架   1976-2008

Untitled 毛毡、钢质支架 2010

[page]

莫里斯强调将艺术的创作和体验皆视为一个过程,作品的外观及其所喻示的空间概念在特定的环境中总是能唤起人们不同的联想。这些柔软的雕塑作品展现了充满变化、位移以及迷惑的状态,从而为观众提供了意想不到且不断进化之感知的可能性。

— 2012年2月 —

罗伯特·莫里斯个展在柏林 Sprueth Magers 画廊开幕

回顾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

[page]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