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曹斐 |一个可能你并不熟悉却已是当代青年台柱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曹斐可谓是近年来最热的青年艺术家。不仅其作品被artnet新闻评选为2016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在英国艺术杂志《Apollo》2016年发布的 “40 Under 40”榜单中,亚太艺术界最受国际关注的10位艺术家,曹斐就在其中;不仅如此,她还是第一位被宝马艺术车邀请的中国设计师。这样的一位艺术家,她的自述是“至今没觉得我有多出名”。确实,对于国内观众,曹斐或许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硕果累累却不红火

2016年是曹斐大获成功的一年,如引文所说,2016年曹斐即被《Apollo》杂志评为亚太艺术界最受国际关注的艺术家,其展又被artnet新闻评为2016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这是曹斐在美国的第一个个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开幕的首个周末,她邀请了当地的嘻哈组合Notorious MSG 在PS1的超大圆顶空间进行表演。博物馆里,曹斐的异托邦影像与装置作品反应出了我们脆弱的生活:从2004年《COSPlayers》当中粗糙但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到《RMB City》(2007)当中出现的China Tracy,都呈现出了一种与现代社会“抗争"的力量,而在PS1的展览当中,这些都清晰可见。

曹斐 |一个可能你并不熟悉却已是当代青年台柱,曹斐,影像,实验戏剧

▲ 曹斐与嘻哈组合Notorious MSG

曹斐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代表,她以独特的影像和装置艺术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至今已蜚声国际艺术舞台近20年。她的作品融合了社会评论、流行美学、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纪实的惯例,能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急速不安的变化。

曹斐 |一个可能你并不熟悉却已是当代青年台柱,曹斐,影像,实验戏剧

▲ 曹斐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曹斐属于“出名早”的那一类,16岁自编舞台剧,学生时代就用DV拍了第一部颇有才华的短片《失调257》,22岁时影像作品《链》被乌利•希克收藏,随后的《角色》、《父亲》、《谁的乌托邦?》(已被瑞士银行收藏)等作品,更确立了她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地位。曹斐曾获2010年度雨果博斯艺术奖(Hugo Boss Prize)提名,于2006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佳青年艺术家奖。2013年,她的录像作品《霾》展出于英国泰特美术馆;2014年,录像作品《La Town》在“世界的未来——第 56 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2016年,她的个展“锦绣香江”在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举行;2015年,在巴塞尔艺术展期间,曹斐的大型视频装置作品《乐旧·图新》在维多利亚港口旁的香港地标环球贸易广场(ICC)外墙外亮相。而对于这些成就,曹斐只是简单地表示“至今没觉得我有多出名”。

多元创作经验的铺垫

从一开始,曹斐就以鲜明,夸张,富有戏剧性的影像风格传达了某种“新感觉”,这种“新感觉”在新世纪开始便逐渐折射出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影像表达特征:矫情(和情感的失落和无所归依有关),夸张(和人造现实的空洞有关)以及虚拟的生存观念(和价值转换期的无所适从有关),但只有少数艺术家具有曹斐般的幽默,其力量来源于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体认。实际上,在酷的感觉的另一面,曹斐一直强化着她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从而发展出一种纪录片式的影像表达方式:在《公共空间:给我一个吻》里,一个中年男人在繁忙街道的一角自得其乐,旁若无人,日复一日地起舞,动作滑稽但表情认真,《父亲》则观察了她父亲制作革命人物雕像的全过程,以此来抚平艺术家个人历史的折皱;这些影像看上去甚至是“传统的”,“反酷”的,却是曹斐影像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曹斐对都市化进程中荒诞力量的揭示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强烈兴趣,而这种创作的动力注定是要冲破特定影像风格的归类的。

曹斐 |一个可能你并不熟悉却已是当代青年台柱,曹斐,影像,实验戏剧

▲ 曹斐  影像作品

戏剧实验一直是和曹斐影像创作平行的一个工作,这和她在美术学院期间,在学校话剧团的导演经历有关,而剧场作为一个虚拟的、“翻版的”人生舞台,似乎更能淋漓尽致地反映人的生存状态。在这方面,2005年由她导演的《珠三角枭雄传》可以说是最富代表性的表现,它由一段段搞笑演出拼贴而成,这些活跃于舞台的“枭雄”游离于主流社会、经济、文化轶序之外,是苦力、乞丐、赌徒、二奶、走鬼、捡破烂的、卖翻版光碟的,却是乱世中的的传奇草民,构造着自己的天堂。对曹斐来说,珠三角的地缘现实和非正统历史正好发酵出非正常社会增长之下的突变,从而处处表现出混乱中的活力。2005年,中国最火爆的社会文化事件是“超级女声”电视歌手大赛,从中可以看到娱乐在中国如何成为平民政治表达的渠道,而《珠三角枭雄传》“秀”出了全民娱乐的图景,恰恰折射出曹斐对”平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同样,在她的关于送奶工的短片《牛奶》、关于青年在城市空间生存状态的短片《角色》等不同题材的影片中都能体味出她看社会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曹斐 |一个可能你并不熟悉却已是当代青年台柱,曹斐,影像,实验戏剧

▲ 曹斐  影像作品

通过影像、剧场的多元创作经验,曹斐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发声”方式,它既非对社会的虚假关怀,又非审美上的自恋,而是通过“超现实”的方式创造出另外一种“个人的现实”,在创作中和不同团队的合作也使得她日益将这个“个人现实”实现的过程成为不同人群可以相互参与,相互启发,共同创造的过程。

[page]

曹斐的艺术转变

曹斐在这段多元创作的艺术生涯中也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向。2003年,曹斐与欧宁合作创作了《三元里》,作品用一种黑白意象诗的方式呈现了广州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中村”现象,从这以后,曹斐的创作开始转向了对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关注。2004年的《角色》是曹斐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把她带进国际艺术舞台的中心——她凭借此片参加巴黎国立美术馆展览并被其收藏,随即第一次在纽约亮相。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曹斐还需要通过在广告界打工赚取经费,以此参加国内外的展览。

曹斐 |一个可能你并不熟悉却已是当代青年台柱,曹斐,影像,实验戏剧

▲ 曹斐 《角色》

如果说2004年的《角色》是曹斐艺术生涯的节点,儿女的先后出生则是曹斐生活中最大的转折。不过,成为母亲之后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影响曹斐的创作,相反,她的作品变得更加丰富、感性,并且因为身份和生活境况的转变而有了更多的能量。

无论是她通过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第二人生”创作出的“人民币城寨”系列及虚拟人物China Tracy、《LA TOWN》中的末日小镇,还是《谁的乌托邦》、《霾》、《伦巴之二:游牧》等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曹斐以一种荒诞而又充满诗意的方式表现了裹挟在全球化浪潮中飞速发展的城市景象,不断扩张的大都市在繁华的外表下逐渐失去了创造性的活力,各色平凡的小人物生存其中,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沟通的方式无所不在,但是每一个个体却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迷茫,观看曹斐的作品,人们往往会有种恍惚之感,那些由艺术家构建出来的虚拟场景给人的感觉如此真实,在当下向人们预言明日的景象。

曹斐 |一个可能你并不熟悉却已是当代青年台柱,曹斐,影像,实验戏剧

▲ 曹斐 《LA TOWN》

曹斐表示:“人的不安全感、孤独感是会一直膨胀的。从诙谐、游离,到难以脱身,甚至绝望,人的行为以及场景空间之间的碰撞有某种不确切的自相矛盾,我的作品都是在这个现实挤压下的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变焦。”

马宝马艺术车首位中国艺术家

曹斐的艺术转变受到了认可,得到了艺术领域的广泛关注,因此,宝马艺术车项目选择了曹斐。在2017年,美国艺术家约翰·巴尔代萨里和曹斐新设计的宝马艺术车即将正式公开。值得一提的是,现年84岁的巴尔代萨里将成为该艺术计划四十年历史上最年长的艺术家,而中国年轻艺术家曹斐将成为该项目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也是第三位女性艺术家。

曹斐 |一个可能你并不熟悉却已是当代青年台柱,曹斐,影像,实验戏剧

 ▲ 约翰?巴尔代萨里和曹斐

让曹斐当选宝马艺术车设计者,并不是由宝马公司单方面做出的决定。2015年11月,由全球艺术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12位博物馆学者和馆长组成的宝马艺术车评审团,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最终决定,由曹斐和美国艺术先锋教父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分别创作第18辆和第19辆宝马艺术车。评审团期待曹斐通过第18辆宝马艺术车展现其艺术世界中天马行空的想法,为世界带来新的视角。

曹斐 |一个可能你并不熟悉却已是当代青年台柱,曹斐,影像,实验戏剧

 ▲ BMW M6 GT3, 第18和19辆BMW艺术车的设计原型

首先,宝马对于曹斐的创作给予了绝对的自由,而且还对她进行了全面的支持。宝马邀请曹斐与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多次的深入沟通,比如和宝马集团董事会管理成员罗伯森博士(Ian Robertson)探讨宝马艺术车的内饰,与宝马集团设计高级副总裁霍伊顿克先生(Adrian van Hooydonk)探讨颜色的运用,与宝马集团设计总监哈比先生(KarimHabib)探讨3D建模,与宝马中国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先生(Olaf Kastner)讨论宝马在沈阳的“艺术工厂”等项目。

宝马还邀请曹斐前往慕尼黑和沈阳工厂进行参观整个汽车的生产流程,甚至是最新发动机的制作过程。切身的体验加上创新观念的交流让曹斐对汽车的设计和内涵有了全新认识,也使她深入理解了当代汽车行业的尖端科技,以及未来人类出行的各种创新思路。这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为她设计第18辆宝马艺术车带来了启发。

结语曹斐,这位虽然陌生却又火热的青年艺术家,用她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她所见到的城市变迁与历史。或许正是她这种天马行空的表达方式,对城市化与人心的探讨,让艺术领域给予了她一隅之地。就让我们期待她在不久将来发布的艺术宝马车吧!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