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昂桑
“曾经有艺术家问我,为什么唐卡不能创新?我觉得唐卡就是不能创新,就应该因循守旧,这种强大的约束力正是唐卡的魅力所在。”——昂桑
东传轩从2014年定制了这些作品,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创作,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洗礼,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做。即便是在市场化的当下,依然能够坚持自己、坚守传统,是出于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此次来上海展出的目的是为了将唐卡正本清源,想要展示唐卡最好的一面,把唐卡最重要的传统保留下来。因为流水线作品和粗制滥造把唐卡市场搅乱了,把传统唐卡的名声损坏了。
‘千佛图’的当代性
《千佛图 》,昂桑
创作这幅《千佛图》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选择在每天精神状态最好的时间段来作画,并严格遵循传统仪规,比如矿物颜料的制作、念经、活佛加持、礼佛、烧香等,这些对传统唐卡绘画来说是很关键的。由于商业化的冲击,遵照执行传统仪轨的唐卡画师越来越少,但是我的老师丹巴老师还是一直这么做。
千佛题材的作品常见于寺庙壁画,但很少用到唐卡的创作,所以我的唐卡作品《千佛图》带有一定的创作理念在其中。唐卡呈现的主尊是释迦牟尼佛,从布局、勾线、上色再到开脸、开眼,严格按照传统要求,在勉唐派画风的基础上,融入齐吾岗巴派及噶当派绘画技巧。千佛图的意思是,每个人对佛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佛,我想要传达出‘佛无处不在的’理念。
当你去到西藏的每一个寺院都可以看到千佛,他们是可以数过来的,按着转经道不断的重复。所以我在这幅唐卡的构图中,也强调一种重复性。这个重复,同时也是当代绘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元素。
《千佛图 》(局部),昂桑
唐卡是从印度尼泊尔传过来的,它有尼泊尔画派、齐吾岗巴派,之后再是勉唐派、噶玛嘎孜等传入西藏。早期唐卡画面中几乎没有很华丽的背景或者过多的装饰画面,重点就是突出本尊主体。因此,我把早期的唐卡融入进自己的唐卡创作,更倾向于它的色彩和审美,更注重艺术性,而放弃了对背景细腻、过渡的渲染和描绘。
除了唐卡,我也是在进行一些当代绘画、行为表演、装置、服装设计领域的创作,这也是我和我师弟们最大的不同点。也正因如此,我看到的东西非常多、广泛,所以这些元素也会影响到我的唐卡创作。
丹巴老师是一位非常开放、包容的老师,他对佛教的理解非常深,他不会要求你按照他的方式来。他在教授传统唐卡绘画的时候很严格,但当你去创作的时候,他会给你充分的自由。
[page]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画唐卡一定要遵循严格的规范《佛造像度量经》,曾经有艺术家问我,为什么唐卡不能创新?我觉得唐卡就是不能创新,就应该因循守旧,这种强大的约束力正是唐卡的魅力所在。
古格样式的唐卡作品,“古格样式”指的是公元15—17世纪初西部绘画辉煌期产生的有明确地域特色的古格绘画风格。
《千佛图 》局部,昂桑
从西藏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所以对唐卡本身,在当代性和艺术性方面会有更多的思考。之所以还从事唐卡创作,是因为我看到了早期唐卡和壁画中的构图和色彩都非常美,它们更能打动我的心。打动人心的部分就是非常经典的、按照度量经的比例严格来进行绘制,这也正是我想要去通过唐卡创作去传达出来的。
你可以想象,五百多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的壁画中看到的度量经,现在的唐卡绘画仍然在沿用而没有被丢掉,这正是唐卡传统能够被完整保存、传承下去的重要原因。
与当代绘画不一样,当代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思想解放,通过创作表达个人的观念。而唐卡则是一种对传统的传承。对于我而言,虽然也从事当代艺术,但是这两部分是相互影响的。
我认为唐卡、壁画,包括西藏的传统艺术,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根基,如果没有了这个根基,当代艺术也是做不好的。只有把传统艺术做好,打牢你的根基,才可以更好的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所以我一直觉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关于艺术家
昂桑,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高级服装设计师、拉萨市美协副主席。1985-1988年,在西藏大学艺术系师从丹巴绕旦先生学习勉唐派传统唐卡。1980年代,西藏“甜茶馆画派”代表画家,根堆群培艺术空间发起人之一。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