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今年美东时间3月20日清晨,美国知名银行家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1915~2017),以101岁高龄逝于纽约家中。消息一出,再度引起大众对于这个全球名门世家的好奇与关注。

以经营石油业崛起的洛克菲勒家族,不但长期在政商界叱咤风云,更是艺术圈的顶级藏家与慷慨赞助者。百年来数代成员累积大量文物精品,并持续支持各类文化项目,是使纽约一举成为20世纪以来全球艺文中心的关键推手。然而,该家族的社会影响力并非仅限于西方世界,他们对东方事务的积极参与和公益投入,亦让其事业与名望远播海外。由此本文将以洛克菲勒家族的亚洲艺术收藏为主,探访其各代成员的鉴藏活动与入藏精品。

洛克菲勒二世伉俪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二世与其妻艾比(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洛克菲勒家族收藏亚洲文物的年代甚久、藏品种类庞大,至今已很难知道首次入藏作品为哪一件。但可以确切了解的是,最早在1901年时约翰?洛克菲勒二世(JohnDavison Rockefeller Jr.,1874~1960) 与其妻艾比(Abby Greene Aldrich Rockefeller,1874~1948), 就已对亚洲艺术与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从事收藏活动。例如1913年当美国金融巨子与收藏大家摩根(J. P. Morgan,1837~1913)在罗马逝世后,其继承人便有意出售家族所藏的约1500 余件中国陶瓷。透过当时纽约古董商亨利?杜文恩(HenryJ. Duveen,1854~1919)的中介,这批作品遂入藏洛克菲勒二世手中。由于藏品里包含珍品,价格不菲,洛克菲勒二世甚至还为此向父亲借贷巨资以完成买卖,表明他对摩根艺术品味的认同与对中国名瓷的喜好。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二世长女芭比丝(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1年洛克菲勒二世伉俪带着长女芭比丝(Abby 'Babs' Rockefeller,1903~1976)前往东亚地区深度旅行,归国后便对中国和日本的工艺品情有独钟。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1/ 鎏金青铜阿弥陀佛坐像,明代,艾比?奥德里奇?洛克菲勒公园藏

艾比在当时专注东亚佛像收藏。她认为佛教艺术品不仅能令观者充满美学愉悦,更极具宗教启发性和灵性。现在陈设在洛克菲勒公园中的一尊明代鎏金青铜阿弥陀佛坐像(图1),即是艾比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从著名古董店山中商会(Yamanaka& Company)购买得来,其慈悲面容与沉稳坐姿,展现出阿弥陀佛的妙相庄严。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2/ 大理石雕菩萨像,唐代,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会洛克菲勒庄园藏,尼尔森?洛克菲勒捐赠

同样购自于山中商会的一件唐代大理石雕菩萨像(图2),是洛克菲勒二世在1926年送给艾比的礼物,原出自河北定州郊区灵岩寺。虽然雕像的头部与双手残缺,但其婀娜的S型身躯、华丽的璎珞与轻盈衣裙的精湛表现,堪称是中国古代雕塑的极致之作。

奥德里奇姊妹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3/ 歌川广重,版画,日本江户时代,罗得岛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藏,艾比?奥德里奇?洛克菲勒旧藏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4/ 鼠絽地虫笼薄模样单衣,日本明治时代,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艾比?奥德里奇?洛克菲勒捐赠

除了夫妻俩共同购藏作品,艾比也常以娘家的奥德里奇(Aldrich)家族资金,购买不少日本版画与工艺品,用以点缀居家住宅里的厅室房间,呈现独特的亚洲风格装潢。在版画方面,艾比心仪于描绘花鸟主题的内容,重视装饰趣味与自然场景,经常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艺廊商家手中购买大量相关作品。尤其歌川广重(1797~1858)的版画(图3),更是受到艾比的热烈购藏,而成为美国境内最重要的日本艺术收藏。日式和服与织品的巧思设计,和其图案花纹的丰富变化,也深受艾比喜爱。例如现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 of Art)的一件鼠絽地虫笼薄模样单衣(图4),便是1937年艾比捐赠给馆方的名品。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5/ 能剧服饰,日本江户时代,罗得岛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藏,露西?杜鲁门?奥德里奇旧藏

艾比对艺术鉴赏的敏锐品味,来自其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背景。在奥德里奇家族之中,不只艾比寄情远东文物,她的姐姐露西(LucyTruman Aldrich,1869~1955)也是一位亚洲艺文通。1919年露西首次前往亚洲旅行,因为爱上当地的风土人情,之后便经常往返于亚洲和美国。具备冒险犯难精神的露西,虽然第二次亚洲行时在中国遭遇绑架之灾,仍无法阻挠她的好奇心,继续她对东方世界的探险。在每次的旅行途中,她不仅为自己收藏美物,也替妹妹寻找艺品。与艾比一样,露西对日本工艺也展现出高度兴趣。1935年她曾向纽约罗得岛设计学院(RhodeIsland School of Design)捐赠47件精美珍稀的能剧服饰即为一例(图5)。正是在两大豪门家族前辈的影响之下,洛克菲勒家族迎来了他们下一代之亚洲艺术收藏的盛世。[page]

洛克菲勒三世夫妻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二世子女们的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洛克菲勒二世伉俪共有一女五子,长子为约翰?洛克菲勒三世(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3rd,1906~1978),于1932年迎娶纽约名媛布兰琪?霍克(Blanchette Ferry Hooker,1909~1992)为妻。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6/ 青花龙纹扁壶,明永乐(1402?1424),纽约亚洲协会藏,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旧藏

受到父母的兴趣启发与耳濡目染,自小沉浸在亚洲艺术的环境当中,洛克菲勒三世的鉴赏眼光自然卓越超群。父亲二世对中国明清瓷器的高度赞扬,加上母亲艾比对佛教文物与日本工艺的投入,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形塑了洛克菲勒三世的收藏理念与美学品味。因此在夫妻俩日后的收藏品之中,便可见到广泛的内容种类。仅亚洲地区即包括南亚、东南亚、中国与日本等地的造像雕塑、陶瓷器物与绘画图像,充分显示其多元的收藏对象与精湛的鉴赏力,是洛克菲勒家族艺术收藏史上的高峰。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7/ 青铜跪姿女性雕像,高棉吴哥王朝,纽约亚洲协会藏,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旧藏

1929年洛克菲勒三世首次抵达亚洲,然而要到1951年时跟随着“和平条约使团(PeaceTreaty Mission)”与约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1888~1959)拜访日本之后,他才开始热络地涉入亚洲事务与收藏活动。洛克菲勒三世尤其对于立体作品特别有好感,在他的藏品之中以日本、中国、高棉和印度地区的历史文物最为出色。例如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龙纹扁壶(图6)、高棉吴哥王朝(802~1431)的青铜跪姿女性雕像(图7)以及印度拉贾斯坦(Rajasthan)或北方邦(UttarPradesh)11世纪的石雕天人伎乐(图8),皆属其中精品。就洛克菲勒三世来说,挑选藏品不仅是个人品味的具体展现,更须符合普世高标准审美准则。所有的入藏作品,皆要使观者产生悸动洋溢(stirredand lifted)的体悟觉受,而且要透过对珍稀藏品的保存与维护,令藏家回忆起与当地文化与民众的亲身接触。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8/ 石雕天人伎乐,11世纪,印度拉贾斯坦或北方邦,纽约亚洲协会藏,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旧藏

在多次造访亚洲数国之后,洛克菲勒三世夫妻于1953年成立“经济文化事务委员会(Councilon Economic and Cultural Affairs, Inc.)”,大力支持以亚洲为主的国际社交活动;之后更在1956年于纽约创办“亚洲协会(Asia Society)”,期冀藉此增进美国与亚洲社群之间的互助合作与相互理解,并积极地向世界传播亚洲艺术文化。后来这个非营利组织的规模日渐扩大,在美国境内重要城市如休斯敦、洛杉矶、旧金山和华府特区,以及海外都会像香港、马尼拉、孟买、首尔、上海、悉尼与苏黎世等地皆设有中心与办公室。当前该组织在纽约总部亦设有专属艺廊,是美东地区一级的亚洲艺术展示场所。1963年洛克菲勒三世又创设“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属于其家族庞大慈善事业的一环。该协会在20世纪60至70年代之间,曾协助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学术研究、展览策划与工作人员的专业深造,致力于国际艺文人才的交流及培育。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9/ 石雕佛首,犍陀罗贵霜王朝,巴基斯坦,纽约亚洲协会藏,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旧藏

略异于父母亲的鉴赏购藏模式,洛克菲勒三世夫妻不但亲自挑选藏品,还依赖专家学者的指导建议,其中尤以艺术史名家李雪曼(ShermanE. Lee,1918~2008)为主要人士。李雪曼专精亚洲艺术,在1946~1948年间,曾担任美军驻东京司令部的艺术顾问,二战后任职于西雅图艺术博物馆(SeattleArt Museum)、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Art),在美国文博学界极具声望。1963年李雪曼成为洛克菲勒三世夫妻的收藏顾问,在之后的15年间,极力协助他们建构全美最著名的亚洲艺术私人收藏。1970年由李雪曼为夫妻俩策划的“亚洲艺术: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收藏精选(AsianArt:Selectio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r. and Mrs. John D. Rockefeller 3rd)”展览,于亚洲协会的亚洲之家艺廊(Asia House Gallery)盛大开幕,深获各界的佳誉好评。由于反应热烈,夫妻二人于1975年时再度商请李雪曼筹划第二次特展。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10/ 釉下瓷,15~16世纪,泰国西沙差那莱(Si Satchanalai),纽约亚洲协会藏,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旧藏

在洛克菲勒三世不幸于1978年遭逢车祸过世之后,其收藏品正式移交给亚洲协会管理。数百余件作品,包含雕塑、绘画与工艺设计等门类,涉及地域遍布东亚、南亚、东南亚与喜马拉雅地区,时空横跨公元前11~19世纪,成为该协会美术馆的核心收藏与典藏基石。不同于美国其他文博机构的收藏方针──依循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这批收藏品的选择标准着重各个门类的精品名作,尤其在雕刻(图9)和器物(图10)上极具特色。洛克菲勒三世这种强调对象质量而不求全的收藏思路,日后也成为协会美术馆的收藏原则之一。2016年亚洲协会庆祝成立60周年之时,馆方首次设立馆藏常设展,陈列品多为洛克菲勒三世夫妻旧藏,让世人知晓这对收藏伉俪出类拔萃的艺术品味。

尼尔森与史蒂芬?洛克菲勒父子

尼尔森?洛克菲勒(NelsonAldrich Rockefeller,1908~1979),是洛克菲勒二世的次子。不同于其他家族成员多活跃于工商金融业,尼尔森则是在政治圈中一展长才。1959~1973年间,他曾任纽约州州长,以主持大量的建设计划为人所知。1974年小杰拉德?鲁道夫?福特(GeraldRudolph Ford, Jr.,1913~2006)当选美国总统后,尼尔森获得国会提名,成为第41届的美国副总统。即便在政坛公务繁忙,尼尔森仍旧拨冗抽空鉴赏收藏艺术。据说在闲暇时间与洽公旅程中,他总是以浏览拍卖图录为好,并时常为竞拍购买之需,而在旁编注记号。与其兄长一般,成长于亚洲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里,尼尔森自幼就对远东文物怀有亲切感。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11/ 南蛮漆盒,日本桃山时代,尼尔森?洛克菲勒收藏

在一份家人口述记录中表明,尼尔森从小就对亚洲艺术产生兴趣。当时还是小男孩的他,曾对父亲送给母亲的唐代大理石雕菩萨像惊艳不已,有日竟脱口向母亲提出当她过世后,能否让他优先继承这尊石像的稚言童语,此像后来果真归他所有。2006年,为了庆祝洛克菲勒三世创办亚洲协会50周年,这件精品再度现身世人眼前,突显出家族数代成员对于此作的深厚情怀。成年之后的尼尔森不但积极收藏亚洲传统工艺,亦对亚裔美国艺术家的当代作品予以关注。因此从中国古代汉唐墓葬陶器,到日本精工刀剑与南蛮漆盒(图11),再到当代创作的设计工艺(图12),都可在他琳琅满目的收藏中见到。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12/ 野口勇(1904~1988),一人先生(Mr.One Man)雕塑,日本,尼尔森?洛克菲勒收藏

尼尔森的第三子史蒂芬?洛克菲勒(StevenClark Rockefeller,1936年生),不但继承家族的艺术鉴赏基因,更对亚洲文化有着深度认识。他曾研习东方宗教,尤其对佛教信仰与文化学有专精,后来更成为禅宗信徒,在生活中实践禅学。他曾在纽约市协合神学院(UnionTheological Seminary)取得神学硕士,后于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获得宗教博士,现今他已从佛蒙特州米德尔伯里学院(Middlebury College)的教授职位上退休。担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Rockefeller Brothers Fund)主席的他,继承父执辈的理念,希望建立一个“充裕且和平(sustainable and peaceful)”的世界。在艺术收藏兴趣上,史蒂芬也与父亲一样,专注亚洲传统工艺和美籍亚裔创作者的当代作品。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13/ 中岛乔治与中岛未来合作,十字架饰件,1990年,美国,史蒂芬?洛克菲勒收藏

由于受到禅宗思想影响,史蒂芬对于日式造型与工艺美学可说是情有所钟。他曾委托日裔美籍设计师中岛乔治(GeorgeNakashima,1905~1990),制作家中的陈设家具与装饰对象(图13)。出生于华盛顿特区的中岛氏,求学时以建筑为专业,而后改习日式木工技艺。他对树木总怀有敬仰之情,曾仔细研究各类木质材料。每次制作时,他均会根据每块木材的独有质感来作规划,企图透过现代设计把物料的原始美感呈现出来,这种尊重自然之道的创意理念,也深深打动史蒂芬。身为洛克菲勒家族的第四代成员之一,在史蒂芬的身上可见识其家传亚洲文化的长远影响,除了艺术藏品外,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精神熏陶。

戴维?洛克菲勒

今年3月以百岁高龄去世的戴维,是洛克菲勒二世夫妇的幺儿,于1940年迎娶玛格丽特?佩姬?麦克格拉斯(Margaret'Peggy'McGrath,1915~1996)。夫妻俩都对亚洲艺文表现出高度热诚。戴维曾接替母亲艾比的职位,协力支持纽约当代艺术馆(Museumof Modern Art)的营运发展与购藏项目。他亦在日美经济关系顾问委员会(Advisory Council on Japan–United States Economic Relations)与美中贸易国家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U.S.–China Trade)担任要职。这些工作经验让他经常接触东亚事务,而熟知当地的历史背景。从1955年起,他便任职于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董事会,使之行有余力,并让银行集团开始购藏绘画与雕塑。此举让该公司成为少数几个首次从事艺品购买的民间企业,并向员工和顾客公开展示。这股金融机构收藏作品与开展赞助活动的艺文推广潮流,也在日后席卷全球各地。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14/ 鎏银青铜熏炉,13世纪中期,叙利亚,戴维与佩姬?洛克菲勒收藏

戴维的艺术收藏也如同他的双亲般,反映出他个人的美学修养。他从母亲和大姨露西处曾继承不少精品,这份对亚洲艺术的热情,就这样源源不绝地传递于家族当中。例如一件13世纪中期叙利亚制作的鎏银青铜熏炉(图14),类似作品存世稀少,仅在大英博物馆收藏中有一件可供对照。除此器物外,还有穆斯林纹饰、阿拉伯书法与基督教图像,突显当时各地域之间复杂的艺文交流。这件作品曾属艾比旧藏,1960年戴维获得此熏炉而视之珍宝,之后便将它摆放在曼哈顿广场一号(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银行总部的办公室长达20年之久,不仅藉此缅怀母亲、追思慈晖,更透露对人类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憧憬。

今天是老洛克菲勒的诞辰,富了六代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收藏?,艺术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

图15/ 镀金铜制双鹿,13~14世纪,尼泊尔,戴维与佩姬?洛克菲勒收藏

另一对来自其大姨露西旧藏的镀金铜制双鹿(图15),制作于13~14世纪的尼泊尔,原应装饰于佛教寺庙的屋顶之上。相传佛陀释迦牟尼第一次说法的地方为鹿野苑,所以两鹿之饰具有初转法轮之意。这件作品原先曾摆放在露西位于罗得岛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的住家中,1955年露西过世之后,由于戴维夫妻极为喜爱,便将此作继承下来,陈设于其纽约住家的前厅里。除了珍视故亲友人的旧藏作品,戴维夫妻也长期赞助家族前辈所建立起来的众多文博机构,例如亚洲协会、纽约当代艺术馆以及罗得岛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等,企图把这份浓郁的亚洲艺术之情,向世人不断地分享流传下去。

展览、图录与研究

在过去的40余年间,关于洛克菲勒家族亚洲艺术收藏的相关展览、图录与研究繁多,在此仅择要以供参考。其中最早出现的展览与图录,应是前述提及的1970年由李雪曼所策划的“亚洲艺术: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收藏精选”特展。该展通过陈列与图录出版,使大众得以首次见识洛克菲勒三世夫妇的亚洲文物收藏。此外,在二战结束后出任美国对日战后政策小组文化顾问的洛克菲勒三世,曾与不少日本艺文界名人交往熟识,例如出光美术馆创办人出光佐三(1885~1981)和东亚陶瓷藏家麻生太贺吉(1911~1980)等人。后来由于这层友谊关系,1992年出光美术馆便举办展览“亚洲艺术:洛克菲勒三世夫妇藏品选萃(AsianArt:Selectio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r. and Mrs. John D. Rockefeller 3rd )”,以兹纪念。

1994~2016年间,亚洲协会多次举办洛克菲勒家族收藏的纪念展览与出版图录,其中不但主角从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扩及其他家庭成员,内容亦从传统文物与装饰工艺延展至当代作品。例如1994年“亚洲艺术宝藏:亚洲协会之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收藏(Treasuresof Asian Art:The Asia Society's Mr. and Mrs. John D. Rockefeller 3rd Collection)”、2002年“创意眼光:亚洲协会之洛克菲勒三世夫妇收藏新视界(The Creative Eye:New Perspectives on the Asia Society's Mr. and Mrs. John D. Rockefeller 3rd Collection)”、2005年“皇家优雅:亚洲协会之洛克菲勒收藏中国陶瓷(Imperial Elegance: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Asia Society's Rockefeller Collection)”、2006年“亚洲情怀:洛克菲勒家族收藏(A Passion for Asia:The Rockefeller Family Collects)”, 以及2016年“亚洲艺术珍品:亚洲协会美术馆收藏(Treasures of Asian Art:The Asia Society Museum Collection)”。除了东方艺术,洛克菲勒家族的收藏领域还涉及欧洲古典绘画与雕塑、非洲艺术、中东考古、南美民俗工艺和现代艺术等。这些收藏事迹与艺文活动,无不为这个美国世纪豪门家族史再添写一笔传奇。

作者:林逸欣

《典藏?读天下》英国特约撰稿,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史与考古系博士,专研近现代中国艺术文物收藏史

图: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NYC)

本文刊载于《典藏·读天下·古美术》7月刊

原标题:石油豪门×文艺传奇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亚洲艺术收藏纪事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